美文网首页生还者思想散文特辑芳草集
什么样的环境不是“作者比读者多”?

什么样的环境不是“作者比读者多”?

作者: 生还者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16:46 被阅读0次

很多未成名或者根本无法成名的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作者比读者多”的。

在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看来,自己无法收获足够的读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收益,基本都是因为“作者太多”。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所处的环境里的作者太多、“纯粹的读者”又太少,他们自然就很难找到多少读者。与此同时,他们还多半不认为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可以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甚至不相信自己难以找到读者的原因其实是其他的原因。

如果这样的观点成立,那么,他们的做法就应该是:彻底离开他们目前所处的环境,并前往他们认为“作者不比读者多”的环境。

但是,什么样的环境是“作者不比读者多”的环境呢?

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一个“作者比读者多”的环境,必然是大多数人、甚至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有资格成为作者的环境。

想要让大多数人、乃至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作者,自然不能对“成为作者”这一点设立太多的资格限制。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参差不齐,不同的人所拥有的目标和价值观更可能是天差地远的。无论是基于个人能力,还是基于目标、价值观,乃至于出身等与个人能力完全无关的因素所实施的各种资格限制,基本都会剥夺一定数量的人的表达资格。在基于多种不同因素的资格限制的叠加之下,能够满足全部条件并获得资格的人自然会更少。

因此,反过来说,相当多的一部分“作者不比读者多”的环境的首要特征必然是:只有一部分人、甚至是少量的人有资格成为公认的作者。

在“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作者、能够完全自主地表达自己”这一前提条件之下,很多环境当中的其他所有人大都只有评价作者及其作品的能力和权利,甚至只有单方面地倾听作者的表达的权利。

在这一类的环境之中,衡量每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作者的具体标准因不同环境之间的差异而不完全相同。有些环境的衡量标准是智力、学识等个人能力,有些环境的衡量标准是年龄、身份、地位等因素,有些环境的衡量标准则是出身、人际关系等几乎完全与个人能力无关的因素。至于它们是否适合那些在自己原本所处的环境中感到不如意的作者,更需要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进行具体分析。任何人在决定离开一个环境、前往另一个环境之前,如果不是因为有某些特殊目的或者受到某些不可抗力逼迫,都需要提前考虑清楚,自己要去的环境到底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某一种环境可能很适合某一种人,却也很可能完全不适合与之截然相反的人。

而且,执意要去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成为作者的环境当中的人还需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否能够适应那种环境中的规则、到底能否通过那种环境里的规则达成自己的目标。在绝大多数正常情况下,说自己“怀才不遇”的资格都是自己真的有才能。在真正完全以智力、学识、技术水平等个人能力为规则的环境里,尤其如此。即便是想要去以人际关系等因素为标准的环境并想要通过这一类的标准来达成目标的人,也同样需要认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在人际关系等因素上达到在那一类环境中成功的标准。

有不合理的规则,也是有规则;有不公正的标准,也是有标准。每个人都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能够因为不那么合理的规则、不那么公正的标准而受益,还是只能受害。

此外,还有一种环境有可能满足“作者不比读者多”这一条件,那就是多数人自身都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或者足够的表达能力的环境。

从实际效果的角度来看,这一类环境很可能与“多数人根本没有成为作者的资格”的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别。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环境之中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则,能力差异本身也自然会是一条衡量和筛选不同的人的规则。而且,多数没有任何表达欲望的人很可能同样没有足够的聆听或者发现他人的欲望,也很难被真正的作者发掘到。

因此,想要在这一类环境中吸引到更多的读者,作者多半需要更强的吸引他人、让他人对自己或者对自己表达的内容感兴趣的能力。组成这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文笔、知识储备、对自己的目标群体的了解程度和对自己的目标群体的分析能力,还可能包括讨好他人、甚至是向他人献媚的能力。这些能力几乎全都是需要锻炼、通过个人努力来提升的。大多数普通的人不仅需要想明白这一点,更需要想明白:在不看重个人能力的环境中,自己有什么值得被看重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正常环境中都有一条公理:各方面都一无所有又无法改变、甚至不想改变这一点的人,换什么样的环境,都大概率不可能成功。

而且,这样的人也多半不会有什么切实可行的目标,最多只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是妄想。

无论如何,只要想做事,就不该做这样的人。

2022.10.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样的环境不是“作者比读者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oe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