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对于我们已变得陌生。我一直以为,手机电脑里的信息是告知的,让人了解。而信笺文字倾诉的信息,则更让人感动,哪怕短短几个字。通过字,可以看到她的心情随着笔尖一点一点注入到纸里,然后穿山越岭到了我这里,它散发的情绪能感染到我。
古人是如何写信的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逐渐放弃了写信,读信如见人的惊喜也渐去渐远。也没有了看到漂亮的欢喜。学习书法的时间久了,信,总让我觉得是毛笔字的专属,是前人的专属。当信笺在手中展开,也许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读者平静的脸庞下,也许内心早已随着字迹而波涛汹涌。
古人是如何写信的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仆之人。
至于“札”、“牍”、“简”、“帖”之称,最初是各因书写工具而名的。写在术版上的称“札”、“牍”,写在竹片上的称“简”,写在布帛上的称“帖”,所以书信又叫“书札”、“手札”、“尺牍”、“简牍”、“手简”等等。称“帖”的如晋王载之的《快雪时啃帖》、陆机的《平复帖》等,都是书信,后人以“贴”名之。
古人是如何写信的呢?
古人是如何写信的杨凝式 韭花帖
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古人是如何写信的《快雪时晴帖》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一封书札,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此贴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堪称是旷世奇作,在唐代就已经是国宝级珍品,相传唐太宗设法从民间赚进御府,旋又殉葬昭陵,现已无法寻得真迹,而由唐代书法家临摹复制而成的《快雪时晴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另外,古代书信的内容跟现代人一样,也包括:问候,感谢,思念等内容,在起始以及收尾的形式也极为讲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