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仲夏纪 适音

作者: 钱江潮369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3:42 被阅读52次

【原文】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天,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夫音亦有适。太钜则志荡,以荡听钜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2),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3),不詹则窕(4)。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谿(5)极,谿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抟(6),不抟则怒。故太钜、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

      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7),小大轻重之衷也。黄钟(8)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进乎音者矣。大飨(8)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9),大羹不和,有进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


【注释】


(1)适音:即音要合乎标准,大不过钧,重不过石。

(2)嫌:通“慊”(qiè),满足。

(3)詹:满足。

(4)窕:不充满。

(5)谿:山谷,空虚。

(6)抟:专一。

(7)钧:度量钟音律度大小的器具。石:重量单位,合一百二十斤。、

(8)黄钟:标准音。

(9)飨(xiǎnɡ):供奉鬼神。

(10)尊:古代的酒器。俎:祭祀时盛祭品的礼器。


【通译】


      耳朵的作用是想听到声音,心里不快乐的话,美妙的五音旋律在耳前也听不到。眼睛的作用是想看到颜色,心里不快乐,五彩的颜色在眼前也看不见。鼻子的作用是想嗅到芳香,心里不快乐,芳香在鼻前也嗅不到。口的作用是想尝到滋味,心里不快乐,五种味道在口前也不想吃。耳、目、鼻、口这些器官是想要发挥其作用的,产生快乐但觉得不快乐的是心。心一定要平和之后才能得到快乐,一定要心快乐之后,耳、目、口、鼻这些器官才有机会发挥其作用,所以快乐的要领是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就在于行为适当。快乐要适中,心也要适中。人之常情是想长寿而憎恶夭折,想安乐而憎恶危难,想荣耀而憎恶耻辱,想安逸而憎恶劳动。四种欲望都能达成,四种憎恶都能被排除,那么心就能舒服了。四种欲望的达成在于以理取胜,以理取胜用来修养自身就可保全生命,生命得以保全那么就可长寿。以论理方式来治理国家那么就能使法制确立,确立法制就使天下服从。所以,使心适中舒服的要领在于以理服人。声音也要适中。声音太响就易使意志飘荡,在意志飘荡的状态下听这种响声那么耳朵难以容纳得下,容不下就会横塞住阻止声音进入,在耳中产生振动。声音太小就会意志不强,以薄弱的意志去听,那么耳朵就觉得不充实,不充实就是感到不足,不足就使人感到空虚。声音太清越使人内心畏惧,以畏惧的心情去听那高尖的悲音,那么耳朵就空洞到了极点,使人心神不安,使人筋疲力尽。声音太低浊使人意志消沉,意志消沉时听这种低浊的音乐,耳朵不会收聚它,不收聚声音就使人心神不一,人的心神不一就会导致发怒。所以声音太响、太低、太清越、太混浊都不适宜听。

        什么才叫做适宜的声音?中和之音就适中了。什么是中和?就是发出的音律度不超过钧所发出的声音律度,钟的重量不超过一石,这就是音的高低轻重适中的标准。黄钟确定的宫调音,是音律的基本标准,也是音质清浊的适中之音。中和也就是适宜,在适宜的状态听适合的音乐就会令心情和悦。音乐不能听得过度,平和的音乐就好。所以,太平盛世音乐是安详愉悦的,反映政治安定;乱世的音乐是哀怨、愤怒的,反映政治不协调;国家灭亡的音乐悲哀凄凉,反映政治险恶出现危机。凡是音乐与政治相通并可改变风俗,风俗形成就是音乐教化的作用。所以治理有方的世道,看它的音乐就可知道它的风俗如何,看它的政治就可知道当时的君主如何。所以,先王一定据音乐来议论它的教化作用。《清庙》的琴瑟,用朱红的琴弦奏出缓慢清越的曲调,一人唱三人和,产生了超过音乐本声的效果。天子祭祀上天时,捧上酒樽及在礼器上放上新鲜的鱼,不用调和肉汁,其本来的味道之美超过调出的五味。所以,先王制作礼乐,并非只是用来满足耳、目、口、腹的需求,是用来教化百姓分辨好坏、推行理义的。


【学究】


      仲夏篇始终在讲述乐的作用,可见古人对乐的重视相当突出。也就是音乐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何等重要。

      这里说到五官功能就是为了心的愉悦,如果心不能愉悦,五官感知到所有一切都索然无味。这篇文章深刻涵义和《心经》的意义相当接近,可见古人对宇宙自然探索途径殊途同归。

      最后说到音乐的最高境界在于中和,说到所有的根本只要到达平和才是最高境界。以此透析出中和思想在社会中的价值。

      透出音乐说出人性的本质,是这篇文章的要点!

相关文章

  • 吕氏春秋.仲夏纪 适音

    【原文】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

  • 吕氏春秋.仲夏纪. 仲夏

    【原文】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

  • 仲夏纪·第五·和乐(适音)

    和乐(全文) (原文)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

  •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

    【原文】 乐所由来者尚也(1),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昔古朱襄...

  • 吕氏春秋.仲夏纪.侈乐

    【原文】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之...

  • 吕氏春秋.仲夏纪 .大乐

    【原文】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2)。太一出两仪(3),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

  • 吕氏春秋. 季夏纪. 音初

    【原文】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山(1)。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2),或曰:“后来,是良日...

  • 特别推荐42丨平霞,为爱寻找回来的世界

    《吕氏春秋·适音》:“将以教民平好恶。”注释:“平,正也。” 《说文新附》:“霞,赤云气也。” 简友平霞,其名一正...

  • 2018.11.5

    今天终于想写点实在的东西 读《吕氏春秋》适音篇很喜欢的一段话 耳之情欲声、心不,五音在前呼:目之情欲色,心...

  • 山乐的行板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氏春秋.仲夏纪 适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z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