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家长群里看到过“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比如整齐的笔记、清晰的思维导图、病句整理改错等,我是经常看到,每次见到心里都不是个滋味,总是在想:怎么老是别人家的孩子呢,什么时候能看到我们家孩子呢?
如果我是老师,见到这么认真、这么漂亮的作业也一定会忍不住的高兴,会忍不住的想发给更多的同学和家长看一看,学一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嘛,“见贤思齐”嘛。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来说,努力一点照理说不难啊,不就是上课听讲认真一点,笔记做的工整一点,写作业的时候用心一点吗?!
每个孩子老师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不笨的,就是有点分心,有点分不清主次,如果他们能配合一下老师,如果他们能向这些“榜样”靠拢一点,那他们是会有很大进步的,那他们将受益终生啊,他们为什么不呢?
但现在先要抛开我们的美好愿望,来考察一下这种鼓励方式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管用不管用。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是经常用这种招法的,谁的作文好就会被当成范文全班诵读,谁的试卷写的干净还没有叉号就会被拿着在全班展览,谁谁的“英雄事迹”老师也会在班会上或者发火的时候反复的跟全班同学絮叨……
可在我的印象中,当年的我听到、看到这些“光辉事迹”的时候,似乎、好像并没有激起我“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甚至连“知耻而后勇”的觉悟也没有,有的好像是嗤之以鼻,是满不在乎,是麻木不仁,是司空见惯,甚至还有……
那三十年后的今天,今天的孩子在“境界”上会比我高吗?估计够呛啊。
我问了我们家的孩子:你看了老师晒的那些优秀同学的作业什么感觉?
她说:写的挺好啊。
我习惯性的等了两秒钟,以为还有下文,但等来的是孩子转身要走的动作,就赶紧又问:你就没有点见贤思齐的想法,没有点向榜样靠拢的意思?
她说:有啊,有时候会抄他们的作业。
……
她说: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但你想多了,他们都是优等生,像我们这些平常根本就不看,这些“垃圾信息”我们会自动屏蔽的。
……
也许,这个事跟“境界”无关,而只跟能力有关。
我认为,老师和家长的美好愿望是不切实际的,确如我们家孩子说的“想多了”。直白的说就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上努力的。即使,孩子都努力了,每个孩子在学业上能达到的高度也会千差万别。就是说,有的孩子再努力,也不可能写出那么漂亮的笔记和思维导图。
在这种基础之上,让潘长江天天看姚明,或者让乌龟天天看兔子跑步,或者让一个小酒馆的老板娘天天看马云或者马化腾,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自惭形秽啊,怎么可能“知耻而后勇”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亦或是,老师的努力付出打了水漂,明明是“一番良苦用心”却被孩子当成了“猪肝肺”。老师不仅会感觉冤,也许还会暗自叹息:人心不古啊,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另外,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小肚鸡肠,我必须得承认无论别人家孩子多么好,也不如自己家孩子好让我高兴。用我小人之心揣度一下其他父母的君子之腹:
他们见了别人家孩子优秀是真高兴吗?
他们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见贤思齐呢?
如果自己的孩子“屡教不改”,总是不见起色,他们又会有什么心情呢?
我想,如果广大的父母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优秀起来,不会等到“见贤思齐”这一步的。
这会造成一种局面,有点像古代出兵打仗,深入战场的将士是没有指挥权、决定权的,而是要听从几千里外金銮殿里皇帝老儿的命令:你看人家又打胜仗了,你们也必须以一敌百,也必须给老子把敌人全部歼灭喽。
也许,正确的方式是,表扬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就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个体对他进行纵向的评价,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值得表扬。而不是全班同学之间横向的比较,那那些寻常普通的孩子可就真没有“出头之日”了。
我们家孩子说,她刚上初中的时候有天心血来潮,认真的整理了某科的笔记,她自己对自己的努力很满意,满怀信心的就教上去了。结果,批下来得了个“B”。
她说:我这么认真才得个“B”,那还是算了吧。
现在来看,她还真是说到做到呢。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