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歌原创作品——
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六部 激荡银屏
第五十五章 捕捉敌首
薛世光的计划是,首先拿下巢南敌营中两个最重要的标杆人物——阚光泽和潘则之,然后再全面开花。
阚光泽是巢县中统调查室的副主任,兼任巢南特务组组长,他常住散兵镇,兼职成了他的主业,是专门对付山区游击队的敌特首脑。
潘则之原为我方一个游击大队的大队长,投敌后当了敌军的营长。此时,正率领一营人马驻守高林桥镇
高林桥镇历史悠久。本地原来只有一个小村庄,村后有一条高林河,南宋嘉定年间,在河对岸兴建了一座城隍庙,又在庙前建了一座三孔跨河石桥,桥随河名,遂定名为高林桥。随着城隍庙香火日盛,商贾云集,河两岸自成街道,渐成集镇,由于那跨河石桥实为镇内交通枢纽,成镇后即以高林桥名之。
抗战期间,驻守高林桥镇的日伪军为控制两岸交通,拆除桥面多数石板,仅留供单人行走的石板桥。
高林桥镇与散兵镇相距10多里,都是在西临巢湖、东连巢南山区的的湖山结点上,进可攻山,退可下湖。相比而言,高林桥镇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这里不仅是日伪进攻皖江根据地中心区的跳板,同时也是封锁皖西大别山区的锁喉之地。日伪在靠山方向修建了3个子母碉堡,堡外有封锁沟、鹿砦。靠巢湖水面,还另设据点,与日军在湖上的巡逻艇相配合,封锁湖面,策应陆地。
抗战胜利后,这里被国*民*党军队接收,转而成为进攻山区游击队的军事基地。
阚光泽和潘泽之分别驻守散兵和高林桥,并互为犄角,联防联动。
此二人在巢南是一文一武,地位显赫,也罪大恶极,若能除掉这两个家伙,其震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游击队方面,目前已由原先十几个人的巢南游击队,发展成近200人的巢无游击大队,另外在无为东乡一带还有几支小规模的游击队,但若要正面进攻散兵和高林桥,力量仍嫌不足。而且这两地方无论打哪里,另一处都会及时赶来增援。因此,抓捕阚光泽和潘则之的战斗,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薛世光先派人化装侦探,摸清了两处敌情。然后派出一支小分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以商人身份进入高林桥镇,开办了一家茶酒馆,上午卖茶点,中晚开酒宴。茶酒馆开张后,很快就和驻军大小头目混熟。那些头目在地方上吃拿卡要惯了,新开的茶酒馆,不吃白不吃。
一个月以后,高林桥镇镇长的母亲六十大寿,镇长在茶酒馆大摆宴席,招待前来贺寿的军政要员。酒酣之际,店主指挥游击小分队战士突然行动,专打各个桌上的驻军军官,坐在首席的驻军营长潘泽之,身中数枪,当场毙命。
枪声就是信号,埋伏在镇外的30多名游击队员,听到镇内枪响后,立即向路口的敌人主碉堡猛烈开火。镇内的游击小分队趁乱冲出镇外,和战友们会合。
这边打得热火朝天,驻守散兵镇的特务组长阚光泽接到高林桥打来的求援电话,立即命令驻军连长率部驰援高林桥,只留下一个班作警卫。散兵的驻军只有一个连。
半个时辰后,连长率一连人马赶到高林桥,却发现战场寂静无声。怎么回事?难道来捣乱的游击队都被打死了?死的人呢?怎么看不到一个尸体?
正迷糊着,碉堡里有人探出头来,大声喊道:“连长,赶紧回去!你们那边刚才打电话过来,说共军游击队已经冲进散兵镇。”
连长脑子嗡了一下,坏了,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计!赶紧调转人马往回赶。
但是为时已晚,他的上司,中统驻巢南的特务头子阚光泽,已经被游击队活捉,带回山区。
薛世光这一石二鸟的连环计,安排得非常周密。整个计划围绕着镇长父亲的六十大寿展开,先是利用寿宴之机干掉潘则之,紧接着声东击西,用小股武装攻打高林桥镇,虚张声势,主力暗中包围散兵镇,待散兵之敌出援,实现调虎离山后,突袭散兵,一个班的守敌在我优势兵力的碾压下,迅速土崩瓦解,阚光泽束手就擒。
阚光泽被带到山区,公审后就地枪*决。两大祸害终于被彻底清除。
与此同时,薛世光还给石涧、严桥两区和无为东乡的游击队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在短期内捕杀一两个在当地影响最坏的特务、叛徒或恶霸地主。一时间,敌特闻风丧胆,其行动也随之大为收敛。
但是薛世光并未就此满足,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未了,那就是如何消灭掉驻守在严家桥的这股顽敌。
严家桥是无为西北的重镇,是我银屏山区游击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门户,敌人在此建立据点,常驻一个中队到一个大队的兵力,专门对付我山区游击队,蒋海云、万福民、沈斌、董金福等游击队的骨干成员,都是被这里的敌人所杀害。
由于据点内工事坚固,守敌班长以上的头目都由广西军担任,并配有轻重机枪和小炮,战斗力较强,单靠巢无游击大队自身的力量,是很难攻下的。
时间到了1947年秋,薛世光正在为严桥之敌犯难时,西边的庐江县境内隐约传来隆隆的炮声。薛世光敏锐地断定,我军主力已南下进入大别山区。
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成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