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326-335页
【或许,你也不用想得太复杂,你只要记住,念头的本质是空的,它在不断变化,就像大海上的浪花。你不要留住它,不要在乎它,只要在它走掉的时候,你不去执着它就可以了。它自然会消失的,它没有永恒不变的本体。这是真理,而你需要去做的,就是相信真理,不要执幻为实。】
【要“念来则应,念去不留”,不要老是在一个念头上,纠结来、纠结去。不跟随念头,就是修行。】
【念头也罢,什么也罢,本质上都是梦,一切都像做梦。此刻你想想前天、昨天、今天,都是在做梦,和梦的本质是一样的。】
【“降服己心者”,就是让心属于自己。你明白真理之后,不再为一些念头执著,不再为眼前很快消失的万相执著,不再为别人的一点点赞美和咒骂执著,不再为飞快消失的一点点鸡毛蒜皮执著,不再为一切云烟般飘走的红尘执著,安住自己如如不动又了了分明的心,就是最好的修行,也是最好的降服己心。】
【当你的妄心、杂念消失之后,真心自然显现,你不用专门去找真心。这个之外,没有另一个真心。】
【你有没有发现,你听我讲课时,渐渐地没有了杂念?如果你没有杂念,又能明明朗朗地听到我讲的东西,便是真心。所以说,“但求息诸妄,莫去更觅真,妄心分分除,真心点点明”。你不用刻意去找真心。】
【就算你忽而有妄心,忽而有点念头也不要紧,只要你一点一点地清除它,慢慢地,妄念就会越来越少,真心就会越来越明。】
【证得阿罗汉之前,都叫有学。所谓的有学,便是还需有需要完善、需要清除的东西,还需要稳固自己的智慧,还需要继续学习,继续进行诸多有相的训练。】
【达到八地之后,就进入了无学的阶段,因为无明已经消失了,智慧已经融入了你的生命,成了你自己的东西,能随缘生起妙用了。】
【每个人都不要埋怨命运,要叩问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命运,想要什么样的归宿,就必须先把自己的心变成那样,让自己拥有那种境界。而且,你要时刻明白,你修行中的一切果报,无论是好是坏,都是你的行为和智慧感召来的。】
【法界体性智是法界本有智慧的显现,也就是法身。所以,我们经常提倡转识成智。什么叫转识成智呢?就是把你知道的道理用起来,当你熟悉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熟能生巧。那巧,便是智慧的妙用。这时,你的知识便不再是知识,而真的是智慧了。】
【法界体性智是本,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是用,一花开五叶,一个镜子照出整个世界,所以本体很重要,显发了本体智慧,才谈得上生起妙用。】
【涅槃超越了有无,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它不是实体的存在,也不是虚无的没有。】
【涅槃有常乐我净四德。也就是说,进入涅槃之后,无常会变为常,有我们所追求的永恒;世间八苦转为清净之乐;小我消失,实证大我,出现法身;五浊恶世转为佛国净土。此谓之常乐我净四德。】
【一定要明白,你在成佛之前,是一定要守戒的,因为你不了解意识深处的自己,你不明白自己的行为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就有可能无意识地造下恶业。】
【佛陀的戒律不在于约束,而在于保护。凡夫没有智慧,没有真正的分辨能力,所以必须守戒,戒就是他的智慧之眼。】
有的时候,人不要过去相信自己的定力,谨慎一些更好,少接触会引起自己欲望的人事物,否则在强大的习气面前,自己的那一点点小火苗很容易被吹灭。雪漠老师说“未得坚固力,舍闹居静行”。佛陀也教导弟子们要以戒为师。所以守戒非常重要。
2020.06.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