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红,与遗卷中的抗战往事

作者: 林小悄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10:0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看过电影,或玩过游戏《愤怒的小鸟》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对“胖红”感到陌生。这只长有一字短眉,脾气火爆的红色小鸟,在电影中是一号主演,在游戏里则是第一只勇敢撞向猪猪们的英雄小鸟。

    可一只游戏里的小鸟,和抗战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有些让人猝不及防。小红鸟,无论如何也难以与抗战历史上的英雄相提并论吧?因此,当“愤怒”的胖红,在纪实文学《兰台遗卷》的封面撞进视线和心里的时候,翻开它的冲动已直攀顶峰。

    《兰台遗卷》是华裔女作家李彦的最新纪实文学作品。由一封匿名揭发信,而牵扯出一众抗战前后,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们中有我们熟悉的领袖、国际友人,更有我们不熟悉的英国主教,和一系列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李彦,如一位机警的侦探,从匿名信和海量历史资料中,抽丝剥茧,追根溯源,为我们展开了一段血雨腥风、惊天动地,却又不为人知的历史。

    英雄小鸟与主教

    胖红的原型,叫北美红雀,是一种喜欢待在北美洲温暖地区的常见鸟类,近些年里,活动范围一直在从北美南部向北扩张,甚至到了加拿大境内,包括《兰台遗卷》作者李彦现在居住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小城市——滑铁卢。

    “窗前那株紫丁香,落光了树叶的枝头上,飞来了一只小红鸟,朝着我,啾啾地鸣叫。”

    小红鸟,就是《兰台遗卷》封面上的胖红。作者在加拿大的家,位于一处飞禽走兽众多的湖畔,书的开篇,作者收到自己任教大学校长的邮件,请她帮忙将一封中文匿名揭发信译成英文。熬夜翻译揭发信的那夜,湖畔便小鹿穿行,并让作者“加班”的感觉,变得温馨恬静。

    当我们从匿名信里初识了李添嫒、何明华,又引出了白求恩的时候,小红鸟现身了。李彦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说,“湖畔飞禽走兽众多,但我最偏爱的,其实既非小鹿,也非大雁,而是这只从头到脚鲜红一片、头顶美丽的凤冠、仅有巴掌大的小鸟。”

    在作者李彦的介绍里,胖红不是学名的北美红雀,而是“红衣主教鸟”,那是她所居住的加拿大当地人对胖红的称呼,用的是英文词典里与“红衣主教”相同的单词。

    而英国人何明华,正是一位主教。百度里,我们可以查到基督教香港圣公会教区主教何明华的词条。按百度上的资料,这位主教曾在1956年出访北京,并因与新中国政界关系良好,而被冠以“粉红色甚或大红色主教”的帽子。原来,封面上的英雄小鸟形象是个隐喻。

    在电影、游戏中,“红衣主教鸟”的易怒性格不算凭空捏造,它们对自己的领地有着极强的保护欲,连看到玻璃上的自己时,都会为捍卫领地,像在游戏中砸向绿皮猪一样,以自己为武器去撞击玻璃上的倒影。

    而何明华,则是一位敢于说出“假如中国和英国发生了冲突,我会坚定不移地选择站在中国人一边”的英国主教。他是位支持中国抗战的英雄,并会像胖红捍卫领地一样,捍卫自己的信仰。

    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有关这位曾被周总理奉为座上宾的主教,却在中国现代史中,杳无痕迹。

    历史遗卷与真相

    兰台之名,始于汉代,原是汉代皇家档案库房,是用以收藏当时地图、户籍等国家重要档案资料的地方。修撰了《汉书》的东汉史学家班固,就曾任兰台令史,所以后世也有将史官称为兰台的说法。

    知道了“兰台”的由来,《兰台遗卷》的书名也就不难理解了。原来是指没有被正史记录下的“历史”。比如前面提到的英国主教何明华,在中国现代史中的未能留名,便归属于此。而作者李彦,则由一封匿名揭发信,发现了“遗卷”的一角,并由此开启了一段对历史真相的探寻。

    李添嫒,是全世界第一个被任命为英国国教圣公会女牧师的人。在此之前,英国教会没有女牧师。同时,成为牧师,是需要基督教会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任命的,这种任命的礼仪被称为“按立”。而敢于顶着教会压力,按立李添嫒为牧师的主教,正是何明华。

    从这个角度而言,何明华应该是提拔和赏识李添嫒的恩人。而揭发信上,匿名者却翻出一篇署名作者为李添嫒的文章——《何明华主教》,恩将仇报地说着何明华的坏话!不过作者却从李添嫒的“坏话”中,读出了何明华主教,曾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事实。

    只是,李添嫒的讲述,还需要其他资料来验证,于是作者的历史探案开始了!

    作者李彦任教的滑铁卢大学图书馆,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旧书展售”,以便将积压过久、无人借阅的书籍淘汰,腾出空间收入更多更好的新书。正是在“旧书展售”中,作者于堆积如山的英文旧书中,一眼看到了那本厚重的英文传记——《香港主教何明华的生平与时代》。

    而这,仅是抽丝剥茧的一角,作者更通过《生命的雨点——李添嫒牧师回忆录》、《艾黎自传》等资料,与历史和档案对话,找出环环相扣的真相。甚至还为找到真相,寻找到几位当时事件的“亲历者”。比如匿名信被揭发人李添嫒牧师的姐姐,就是她为探明真相去见的第一位“亲历者”。

    何明华在李添嫒的心目中,究竟是何种形象?何明华,这位出生于基督教牧师家族的白种人,到底是如何被涂上色彩,由“白”到“红”的?曾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的白求恩大夫,又与何明华主教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一个个谜团,一桩桩我们不曾知道的历史,在作者李彦的数年调查中,终于被一一印证、揭示,而那些波澜壮阔,却又不为人知的抗战时期史录,也通过《兰台遗卷》,激荡着读者的内心。

    文化差异与自然

    《兰台遗卷》虽然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革命史录,却又完全不同于同类文学作品。书中不仅有与历史相关的真相探秘,更有对文化差异、复杂人性,与自然的思考。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15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与印第安酋长们签订了条约,将某处方圆数百英里的范围,划分为印第安人部落的定居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条约中本属于印第安部落的领地,却不断被蚕食。

    印第安人用历史说,英国人最坏!白人教授则振振有词,认为没有欧洲移民几代人的艰苦开拓和牺牲奉献,就没有现在的舒适生活。并反问:谁会愿意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群居岁月吗?

    当居住的湖畔出现了水獭,咬断树木、偷食幼雁,将原本宁静的田园生活打破时,作者李彦一边感到吃惊和难过,一边却发现邻居们居然都能无动于衷。原来在加拿大的文化里,水獭是勤奋勇敢、百折不挠的象征。

    无论是同样属于外国人的印第安人和白人,还是中外文化间的差异,都有极多值得人们思考的内容。

    而关于人性,作者讲述了一段与外国邻居的故事:李彦喜欢在家中种上各类植物,但邻居家却“养”了会啃食、破坏植物的土拨鼠,“尝遍”她家中花坛里的各色嫩芽。她找外国邻居理论,外国邻居却声称养植物是作者的“自由”,以土拨鼠为宠物是他们的“自由”。

    不过后来,因“自身利益”受损,外国邻居转身便毫不手软地选择了对土拨鼠斩尽杀绝!这就是复杂的人性。

    书中还讲到,一次在学校里,作者与同事梅茛惊心肉跳地亲眼见证了,一只铅灰色的苍鹰从渡鸦群中抢夺小渡鸦的场景。她虽理解苍鹰哺育幼子的苦心,但也为被强行叼走的小渡鸦瞬间化为肉泥的而感到悲哀。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却是自然界的法则!

    写在最后

    《兰台遗卷》一书,以愤怒的“胖红”为隐喻,围绕“粉红色甚或大红色主教”何明华,以及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抗战前后一众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和一系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我们揭秘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更为我们带来了文化、人性与自然的思考。

    战争、流言、信仰、史实,《兰台遗卷》能让人读后唏嘘不已,又遐想不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胖红,与遗卷中的抗战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co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