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74199/2c4377de34559964.jpg)
假设你在读一本好书,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可以理解的书。再假设最后你终于可以说:“我懂了!”再假设除了你看懂了全书之外,还对作者的意见完全赞同,这样,阅读工作才算是完成了。分析阅读的过程已经完全结束。你已经被启发,被说服或被影响了。当然,如果你对作者的意见不同意或暂缓评论,我们还会有进一步的考量。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诠释一本书的过程,是透过言语的媒介,达到心灵的沟通。读懂一本书,可以解释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认同。
这章节的内容颠覆了自己以往的认知,原来沉默不是金,这点相信是很多应试教育的孩子们非常缺乏的,沉默说明你还没用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的最高境界竟然还要和作者针锋相对,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一、偏见与公正
和作者展开辩论时我们一定要熟悉辩论的基本原则,在辩论中要显得又有礼貌又有智慧。事实上,当我们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才能对他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现在我们来谈谈你读懂了一本书,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状况。如果你都接受前一章所谈的规则,那么你的不同意就是因为作者在某一点上出错了。你并没有偏见,也不是情绪化。因为这是事实,那么要作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1、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否则你的争论会流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了。当你的情绪很强烈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
2、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你要知道你的偏见是什么—这也是你的预先评断。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要给作者一个公平的机会表达意见。
3、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在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该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会更像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理想上,这三种心态是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必要的条件。这三种要件显然也适用在阅读上—那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上。对一个愿意采取理性争论方式的读者来说,每一个建议对他都是金玉良言。
无论如何,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及批评式的阅读,是可以相当有纪律的。因此,我们要介绍一套比较容易遵守,可以取代这三种规则的替代方法。这套方法指出四种站在对立角度来评论一本书之道。我们希望即使读者想要提出这四种评论时,也不会陷人情绪化或偏见的状态中。
我们的前提是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
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二、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1、知识不足
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要支持你的论点,你就要能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并告诉他这些知识如何与这个问题有关,如果他拥有这些知识会如何让他下一个不同的结论。
2、知识错误
说一位作者的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这样的错误可能来自缺乏知识,但也可能远不止于此。要想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论点。
3、不合逻辑的
说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另一个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即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力量。
4、分析不够完整
1)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
2)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
3)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意与纵横交错的关系,
4)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但这还不够去说一本书是不完整的。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评论一本书。人是有限的,他们所做的任何工作也都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因此,作这样的评论是毫无意义的。除非读者能精确地指出书中的问题点—不论是来自他自己的努力求知,或是靠其他的书帮忙—才能作这样的批评。
三、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现在我们现在要把所有的规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的标题写出来:
一、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5974199/0d8dbc8195460919.jpg)
二、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5974199/90eba73eac85986f.jpg)
三、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974199/2a05bb3183b0cc7d.jpg)
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多少人用过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而使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用这些规则来阅读许多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个好读者,也就能达到你应该达到的阅读层次。
![](https://img.haomeiwen.com/i5974199/e7c6440952f4ca2f.jpg)
读的时候,忌轻易评价;其次不要争强好辩;第三,评论前区别知识和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