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篇关于快乐与自由的文章,内容涉及到哲学,科学和宗教的相关内容。议论主要围绕着“到底应该追求着什么”来展开。
我常常陷入一种困境,即一定要让自己处于正在追求着什么的状态才能够安心,一旦这样的状态消失,就会陷入焦虑和空虚。例如,我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我查阅资料,进行一番思考和运算,得出了解法,又比如,我准备设计一种机器,经过方案设计和多次的失败的尝试,终于使它实现了既定的功能。只要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我就能感到安心,只有当问题过于困难,或者说有别的什么东西限制了我的步伐,才不得不停止。
有朋友对我说,其实我这样是正常的状态,每个人都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么多,正是需要我这种心态,才能够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这种状态其实是多数人的常态,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我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是一种病态,一种对某种心理的问题的逃避,一种强迫症。对于我来说,最恐怖的事情,第一是重要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的苦闷,第二就是问题已经解决后的空虚。一旦问题解决之后平静的时间过长,大脑自动就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低级趣味,或者是一些擦边球,不良嗜好的边缘,触犯到三观的边界,然后自我的良知和道德戒律告诉我自己,再这样下去会出问题了,最后又开始强迫自己开始寻找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每个人都生活在漫长而平静的绝望之中” 这句话基本道出了我正面临的困境,然而它只是描述了这样的状态,却没有解决的方法。人长期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抑郁。
在一段时间中,我开始看别人的有关心理的文章,看他们为何感到郁闷和苦难,我发现多数文章里面都只是说明了苦闷的原因,有的是家庭的原因,从小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有的是童年的创伤,幼年时曾经受到欺侮;有的是工作的压力,在工作中不被重视,怀才不遇;在社会中面临别人的评头论足,百般挑剔等等,这样的文章都是描述了原因,让我知道,有不少的人面临着和我一样的痛苦,我不是一个人在承受,然而,几乎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一段时间中,我开始从男女的情感中寻找答案,试着开始一段感情,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答案。我开始向异性吐露真心,关切她们的感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分享,我认为真诚能够换来一些关怀,然而实际换来的却是嘲笑和恶意,像是打开了内心的大门,露出了最脆弱柔软的部分,然后立马被一只手抓住了心理的根基,它用力向外一拉,把本来就不多的心理积累,又取走了一部分。我得到的经验就是,不应该向异性吐露真心,也不应该从她们那里寻求什么心理的补充,能给的,在平常的交谈中她们就给出了。
在一段时间中,我开始看有关宗教和哲学的书籍,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方法,在基督教圣经之中,提出的方法就是要信靠上帝,不停地追求自己身心的纯洁,远离罪恶与邪恶,等待上帝给予心灵的补充,从而弥补缺失的一切,我用摩西十诫来检验自己过去的习惯,在第一层字面的含义中基本没有什么触犯,在第二层心理的倾向性的戒律中,年幼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的时候,难免产生过不好的想法,朋友间开玩笑的插科打诨也属于犯戒,于是我不停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兴趣,尽可能远离恶趣。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些戒律和普适的道德观基本没有不同,在人没有受到压迫的时候,这些规则是显而易见,没有什么需要费力坚持的感觉的。人之所以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最开始是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干扰,首先打开了我们的需求,然后再让我们求之不得,越要越多,最后触犯更多的戒律。圣经对此的解释是魔鬼的试探,给出的方法还是远离与洁身自好,要有信心与坚韧,在恶魔的试探之中,保持内心的虔诚与信义,甚至对待敌人也要付出爱与宽容。只等待上帝给予我们最后的救赎。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对人心的要求就是提高个人的觉悟,辩证统一,螺旋上升,最高级的人格就是最无私的奉献。然而在我的实践中,在工作上,如果表现良好,上级就把更重的任务交给你,如果再完成得好,就又有更加重要的工作到来,当我反应过来,想要反驳和推辞的时候,发现后面的人早已退后一步,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这最困难的工作,如果出了纰漏,所有的责任自动落在我头上,如果成功完成,功劳又自然地归了上级领导。顶得住压力的人,长期表现良好,就当了领导,付出更多,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变成了压迫和剥削了,占有下面人创造的价值,并以此维持自己的位置。
如果无私的奉献之后,是更多的奉献和牺牲,那么这样的奉献能够维持多久?假如人心是有限的,按照这样的模式,是一定会消耗殆尽的。虽然奉献的精神是我们赞扬的,但是无休止的牺牲却不是我们希望的。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一定勇于承担的人就一定会牺牲,我想说,如果没有牺牲,他就获得了经验,下次上级会让他去执行同样的甚至更加危险的工作,只因为有经验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样不停地消耗直到最后一刻。完全无私的奉献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所有的哲学面临这样的情况都有一句解释,即,不是理论有问题,而是执行理论的人不够优秀。
到最后,还是只有自己来寻找答案和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不懈奋斗,不停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的答案是为了钱,然而当钱足够解决生活的问题之后,又怎么办?有人又说,有了钱之后可以赚更多的钱,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更加快乐。那么快乐就是追求的目标了。按照这样的理论,就可以得出,奋斗都是为了快乐的结论。例如发明一种饮料,让喝饮料的人感受到快乐,开发一款游戏,让玩游戏的人都感受到了快乐。快乐看起来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奋斗目标,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发现其实不那么合适。比较开发一款成功的游戏,所需要付出的程序员的时间和努力,加上资金和在失败中遭受的心理挫折,实则是无法用成功后的这款游戏所能带来的快乐来完全补充的。
如果算上长时间的投入和失败的成本,这样的心理付出和收获是永远无法平衡的,如果为了快乐而承担的悲伤总是大于快乐本身,那么这样的状态必然越来越糟糕。那么付出较少努力就得到较大的快乐的事情是否存在?这样的事情例如童年时玩的各类游戏,过家家,开火车,老鹰捉小鸡等等,或者花钱购买的电子游戏和剧集,这样简单的快乐支撑起了童年和少年,然而这样的快乐又十分易逝,容易耗尽。其他的“获得”大于付出的快乐,就是烟草,酒精和不良男女关系,这些东西确实带来莫大的快乐,然而它们都是以牺牲身体和道德甚至他人的尊严为代价的快乐,自然无法作为追求的目标。
那么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可以作为追求的目标?
我曾经仔细体味过解题和研发过程中心理的感受,当一道全新的题目经过求解得到答案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愉悦,也就是快乐,在前文的论述下,这样的快乐是无法作为不停做题的目标的,然而,我发现这种快乐,其实是一种自由的副产物,解出题目的实际意义是在思维层面打开了一点点新的自由,这种自由让人理解了更多的定理和知识,让人开阔了视野,当思维触及了新的天地,自然会有愉悦到来。这新的自由,虽然只有一点点,但它却是真实的自由,当这样的自由足够多之后,人们就可以建造出高楼大厦,设计出轮船飞机,进而把思维中的新开的自由变成实际的自由,解决实际的问题。
假如带一个爱欺负人的少年去体验驾驶飞机,那么他很大可能就会沉浸于飞行的快乐而放弃掉从欺负人来获得快乐的想法,假如这些新的自由足够多,那么社会中恶意很大可能就会减少,总体的幸福感就会提高,一切的问题就会渐渐得到解决。作为个人,如果长期体会了这些自由和愉悦,再回头来面对那些不良的低级趣味,自然就会产生反感和介意,生活的质量才真正得到提升。前文所述的电子游戏的设计开发其中的意义,其实是打开虚拟的自由,而不是对那一点点快乐的追求。同时,这些新开的自由,必须要符合前人所定下的所有的规则和道德才能够分享给所有的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作为不停奋斗和付出的目标,才是一个合适的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