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作者: 海之贝 | 来源:发表于2022-02-26 22:48 被阅读0次

    “三哥回来了!”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扑棱得整个村子都知道了、田间地头儿也都知道了。

    三哥本名叫林豪杰,小名叫豪豪,至于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三哥,还真没人说得清。

    也有琢磨不透的,当面请教,三哥总是一副讳莫如深又牛掰掰的样子:“咋了,有意见?叫呗,就一称呼。”

    要说,三哥18岁去了部队,当了10年的兵,然后就结婚生子留在了当地。一年还划不着回来一次哪,与这满村子男女老少的热情洋溢甚是不相匹配呀。

    这,就是三哥的魅力所在。有些人,跟他处一辈子也处不明白,有些人,只是一面之缘,便情深相系。

    三哥出生的小村庄有个蛮诗意的名字,桃乡李,全村就两个姓,一个是李,一个是林,林就是三哥他们家,也仅有他们家这一个光杆独枝儿的林。乡亲们都笑称,他们家是一家成林。

    三哥的爹和娘据说是来自大城市的青年,自由恋爱双方家人不同意,私奔出来的。这也只是小道消息,三哥的爹和娘从来没正面说过自己的身世,只说是家里闹饥慌跑出来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再从他们的生活习性,跟农村人明显的就不一样,跟饥慌跑出来的,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桃乡李三百多户村民,有不出五服的本家,有牵扯不清的亲戚,世世代代血脉相连,谁对谁都知根知底,谁家闺女出嫁了,谁家娶媳妇儿了,都是全村出动。待客是个麻烦事儿,人太多了,那就轮着来,一天不够两天,两天不够三天,毕竟,来日方长嘛。

    再忙的事儿,出了门儿见了面儿不唠叨个两句,谁也不会放过谁,临走还一步三回头的吆喝,“赶紧去吧,快点儿哈,时间不等人。路上注意点儿,慢点儿哈。 ”一会儿让快一会儿让慢的,还真是够操心的。

    “好嘞,回头细聊哈。 ”奈何他们懂啊,这就够了。

    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房前屋后种满了桃树的美丽小村庄就像深居闺房的姑娘,清秀而独特,又像一个孤立存在的村寨,与熙攘的外界搭边儿又无瓜葛。

    也是缘分使然。当年,三哥的爹和娘逃难,半路上遇到村里的李伯,李伯孤寡一人,农忙时侍候自己的两亩薄田,农闲时走街串巷做货郎换个油盐钱。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热得像要下火,空气里能听到噼里啪啦的烧烤味儿,有桃叶的、桃枝的、桃子的糊味儿,再伴着黄土地吱吱的脱水声,人与物张大嘴巴清晰的喘息声,这一切混搅在一起,带走了生灵蓬勃的欲望,也更好地勾起了人们生存的本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村子东头的池塘里乌涣乌涣的澡民。这一堆儿是驴儿,那一堆儿是马儿,还有鸡儿们的堆儿,狗儿们的堆儿,猪儿的堆,牛羊们的堆儿,最大的堆儿自然是它们的主人们。

    虽说是哞咩乱叫混做一团,但舒爽的感觉远比凑在一起的尴尬来得好过的多。

    就是这样大热的天,李伯还是挑着他的货架游起了乡。

    接近中午时分,三哥的爹和娘在路边的干水沟边发现了已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李伯。考虑到有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中暑了,他们赶紧将老人抬到近旁的一棵大柳树下,把随身携带的淡盐水喂给李伯,帮他解开汉衫的扣子通风降温,将最后两口水轻轻拍在李伯的额头和面部,三哥的娘还用自己的太阳帽为李伯扇风,反正两位是想到的常识,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

    清醒后的李伯非常感谢两位恩人,当得知他们四海为家漂泊流浪时,李伯极为诚恳地邀请他们跟他回村,大鱼大肉的咱没能力解决,混个温饱还是可以的,至少不用再风餐露宿了吧。

    就这样,三哥的爹和娘像儿子儿媳一样的住进了李伯家的东屋。也有乡亲们背后劝李伯,别引回来两个白眼儿狼,吃吃喝喝拿拿最后跑路。特别是李伯的亲侄子老蔫,本来,按乡俗,李伯百年后他料理个后事儿,李伯的所有家产就都是他的了,家里老大孩儿该娶亲了,早就觊觎李伯的宅院了,谁承想冷不丁的冒出来两个陌生人,堂而皇之地住进了儿子的新房,老蔫是咋想咋不对劲儿。自己跑去说了两次,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伯撵了出去,找了三个说和事儿的,也都被李伯一句话给顶回去了,“我还没到老糊涂哪,是,我以前指望着老蔫过日子,当牛当马的咱乐意,可他两口子呢,大家伙都看到了吧,寒冬腊月里,我生病发着高烧,街坊邻居的还给我送口热水呢,他俩愣是没瞅过我一眼。这咱都不说啥,我就收留两个落难的孩子他都不让,我活子大半辈子,不靠心眼儿过日子,活着还指望不上哪,死了还指望他干啥,不用再说了,不就是老了以后不给我养老送终嘛,好,我知道了。您也请回吧,都是受人之托的事儿,也是为了俺们好,谢谢了哈。”

    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三哥的爹和娘一住就没再提过走的事儿,对李伯,比亲儿亲儿媳都好,伯长伯短的叫着,一日三餐侍候的妥妥贴贴,家里边收拾的干净整洁,院子里鸡鸭欢唱,三个人的笑声传出去好远好远。

    一个月后,三哥的爹和娘便把家里的西屋收拾收拾,办了全乡第一个幼儿园。虽然这个幼儿园只有一个教室,只招收到了八个学生,还是在全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时候农村娃哪有上幼儿园的,都是八九岁直接上小学,上学很多都还觉得是浪费钱没用呢,更何况是三四岁的娃每天唱唱歌玩玩游戏,那不是掏钱请人看娃嘛,谁会那么傻?

    但就有那么傻的、开明的、有远见的,小小的院落更是被欢声笑语充盈着,李伯脸上的皱纹,出奇的越笑越减少了。

    第二年夏末秋初,三哥就出生在这个小院子里,从此,桃乡李的户籍底册上多出了林姓一家三口。

    三哥考上初中那一年,李伯去世了,三哥爹娘披麻戴孝,请了戏班唱了三天的戏,还大宴三天,不管是谁不管是哪村的,入坐就是客,就有钣吃。这在全乡又是第一出,众乡亲们无一不说好的。

    日久见人心,老蔫一家后来也和三哥家走的很近,毕竟,“亲的就是亲的嘛,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哪”。乡亲们对三哥一家也都很照顾,没少给予帮助,三哥娘为人和气说话柔声细语又见多识广的,一片的大姑娘小媳妇儿都爱找她闲喷儿,有啥愁人的事了,说道说道,都能把心结打开指出解决的思路。

    三哥的年纪在玩伴们中属于不大不小的中间档位,每次捉迷藏了、剿匪了、游击战了,小伙伴们都愿意跟三哥分到一个班儿,因为“他有种”。

    大点儿的孩子虽贵为“头人”,也都会态度谦和地让三哥出谋划策、排兵布阵。所以三哥的人脉是上至领导层下至小兵蛋子通通拿下。

    再加上三哥的父亲后来成了桃乡李小学的校长,母亲是办公室主任,都是村子里响当当的人物,根正苗红的三哥自然也风生水起更受欢迎了。

    三哥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去当了兵。也有人说,三哥是没好好考,他老早就想去当兵了。如果考上大学了,父母一定不会让他去当兵的。

    三月份儿,天还很冷,送行的人们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少年意气的三哥站在稻草垛上慷慨激昂、唾沫星子乱飞,底下听众是热血沸腾,吸溜鼻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却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惺惺作态,反而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状态。总结起来也就是我还会回来的,大伙儿都好好的,替我照顾好家中二老等等的心窝话。

    三哥在青岛当的兵,几年来,村子里三百多户他写信写过来一遍,邮寄过来的当地海鲜,谁家都吃过。

    也因此,机缘巧合,三哥认识了当地“模范海鲜大全”家的范娟。范娟当时正在上大学,因为是本市的,没课时懂事的范娟就到自家的海鲜摊位上帮忙,一来二去就和老是买海鲜的三哥认识了。

    缘分这东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两个互生好感的年轻人经过不断了解进一步产生了情愫,开启了恋爱模式。

    三哥生来豪爽直率,对心爱的姑娘更是少不了的宠溺,每月的补助除了买海鲜就是吃海鲜。

    一次俩人约会,范娟委屈地说父母不看好他俩的感情,让他们好聚好散,尽早了断。

    三哥这边何尝不是,父母知道他谈了个大学生女朋友,在详细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后,也是让他早做决断。

    其实双方父母想的都是一样的,两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谁都想自家孩子将来可以陪在自己身边。

    当然了,三哥的父母还会觉得范娟是个大学生,心劲儿肯定都高,怕自家孩子到头来被甩了。范娟的父母自然也会想,这小子就一当兵的,家还是外地农村的,别耽误了自家孩子不长进,临了转业走了,还骗了姑娘这么久的感情。

    纯真无邪的感情岌岌可危,三哥是真心实意地喜欢范娟这姑娘。范娟呢,也被三哥幽默风趣、坚毅担当的男子汉气概给深深吸引了。

    恋爱中的男女青年都是热烈奔放头脑简单的,他们以为只是两个人相爱就足够了,他们以为爱抵得了柴米油盐。

    三哥和范娟飞蛾扑火似的果敢并没有打动双方的父母。凄冷的街头,三哥看着范娟红肿的眼睛,满地的啤酒罐,将范娟抱的更紧了,似乎要刻进他的心里,揉化在他的骨头里。

    “娟,我爱你是真的,请相信我,我一定会说服家里人。”然后,他梦呓似地说:“我转业咱就结婚,在你生活的地方。”

    就是这一句酒后话,范娟可能早就不记得了,三哥却当做了对爱人郑重的的承诺。

    俩个情比金坚的爱情终是让双方家长松了口,只要你们过得好,不后悔,我们不再管了。

    范娟师范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学校当了小学老师,有空的时候还是去店里帮着照顾家里的海鲜生意。三哥因为一直在部队没转业,俩人的婚事也一直拖着没办。

    三哥说他喜欢吃海鲜,转业了也要做海鲜生意,范娟嘿嘿笑着说:“做我家的上门女婿吧,生意归你了。”

    三哥有些生气地说:“你还不了解我,结婚后在这边生活不是为了给你家当上门女婿的,是因为我对你有过承诺,就必须要兑现。”

    范娟知道三哥的脾气,以后再也没说过这样的话。

    生活的变故往往让人猝不及防。范娟的爸妈因年轻时干活儿不惜力,腰有劳疾,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痛楚越大,海鲜生意后继无人,钱也挣的够花了,老两口就打算着抵了店铺静心养老。

    范娟知道爸妈的身体年轻时透支过大,是该歇歇了,但没想到这么快。她狠狠心辞了学校的工作,谁都没告诉。

    “爸妈,店别转了,我来吧。这么多年都有感情,我也熟悉进销流程,好上手。”手续都办好了,范娟才告诉爸妈。

    “可以倒是可以,你还要工作,怎么顾得过来。”

    “我辞了。”

    事已至此,多说也无益。范娟当天下午就进店挑起了大梁。

    三哥跟着部队到野外集训去了,他知道时已是三个月后了。

    “你不是喜欢吃海鲜,想当海鲜店老板吗?我替你拿下了。你对我有承诺,我也不能辜负了你呀。”范娟说得理直气壮。

    三年后,三哥转业,有家等着有业等着,一夕之间成了家也立了业。

    对于老婆范娟,三哥非常感激。他有思路有魄力,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自己挣钱也让别人挣钱是三哥创业的理念,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是三哥的用人标准。三嫂范娟被冠以财务总监的称号,回家生孩儿带娃了,三哥说一定要让老婆狠狠地幸福,她前两年吃过的苦,她为他做过的,他都记在心中,一定会成倍奉还。

    三哥知道爹和娘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他们老了,也想享受天伦之乐,可惜的是他们也努力了,跟着儿子去了青岛,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好改的。海鲜吃不惯,还过敏,空气潮湿,还起湿疹。最后,勉强待了二十天还是回了老家。

    所谓的孝顺,顺着就是孝吧,三哥也只能作罢。

    有了钱的三哥,不忘乡亲,每年冬天临近春节的时候,他都会备足棉衣棉裤棉鞋被子米面油等慰问品给村子里的孤寡老人、困难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另外还再发上200元的慰问金。后来,全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三哥都会发放慰问金。乡亲们提起三哥,无不挑大拇哥的。

    这次的消息一出,在乡里都炸了锅,大家一方面心里非常高兴,一方面又觉得不可能,三哥在青岛发展的那么好,怎么可能说回来就回来呢。

    但三哥是真的回来了,拎着个背包就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三嫂范娟。儿子上了大学,公司交给了CEO,三嫂的爸妈去年前后脚走了。三哥和三嫂说他们是一身轻地回来陪伴爹和娘的。

    然而,没多久,三哥就带着乡亲们成立了联合生产队,聘请了专家,专门进行高效农产品的开发和种植,还将桃乡李好好地拾掇了一番,门前屋后的桃树就是最好的品牌,旅游业也红红火火地发展了起来。

    顺便说一下,三哥的叫法是因为当年李伯喜欢孩子,也不知道咋的了就一直想让三哥的爹娘要三个孩子,天天“三个”“三个”的说,三哥的爹和娘就回应道:“好,三哥,给,你的三哥,抱着去玩吧。”于是,当别人都叫“豪豪”的时候,李伯却叫“三哥”,这是李伯和豪豪的爷孙乐。后来,“豪豪”无论去哪,都说自己叫三哥,虽然叫开了,但没几个知道来拢去脉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yc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