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变化
在家工作近五年,家乡变化不算小。县城东部工厂集聚区所在的老城区现已渐渐没落。
曾经一度污染严重,当时坐公交来县上学,途径两三小村的大路边,只见三三两两地堆积着恶臭熏天的白色泛黑的工业废渣。而每次路过都要关窗户掩口鼻,如今路边已清理干净,空气变得好闻。而诺大的垃圾场早已被清理为平地。现在乘着城乡公交,即使车里人很挤,坐窗户边或站车厢里,赏赏景吹吹风,滋味还不错。
县城大开发的西部新城区环境美好清洁,也是重点初中高中集中分布的地区,随之越建越多的学区房也在涨价。
县城为评选文明县,2016年通城内公交,设公交站牌,街道中间添栅栏,洒水车定时洒水,禁止三轮车入城和乱停乱放,同时大力度治河,脏河臭水便得干净能闻。眼下城里几乎到处都围着蓝色的铁皮在翻修道路。
治河修街,虽耗资巨额,造成很多居民拆迁,出行也不方便,但能造福将来和后代。
小镇的变化
前一阶段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脱贫检查也已告一段落,而真正单上有名的贫苦户也是最后一次领低保。
我家所在的老环城路早前是坑坑洼洼的柏油路,去年被修成平整的水泥路,每10米的间隔还安有路灯。年初,河边和河里的垃圾被环卫工人捡捞。
今年乡镇为评选文明镇,近来更是采取大力度治河修路的措施。先是砍光河周边的大树小树,对树主有相应的小赔偿。接着派挖机捞起水中垃圾,然后是排脏水,再是挖机岸上和河底配合作业,把沟加宽挖深。目前路两边甩的都是淤泥,已经晒成干土。且听说环城路要加宽到4米,河对岸的土路也要修成水泥路。正赶上要收麦和犁地种玉米,于是工程暂时停歇。
小镇上除了有超市饭店摊贩的中心街热闹以外,南边也日益繁荣。大路的左边是饭店和多个烧烤店。路的右侧,越来越多的住宅楼和小区被建,大超市和快递公司也开在附近。越来越多的葡萄园和桃园被建。住宅区和葡萄园中间有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到晚上,很多人在其间散步。
随着早两年评选文明镇的政策下达,身为中心街的老街上小摊小贩被清走,只留下很少一部分爷爷奶奶零零散散地留守,卖些蔬菜水果和鞋袜帽等小东西。大部分的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等迁移到南边,摆出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新街。
再加上一条省道沿东西方向贯穿南边的小村庄,本是良田的道路两边也几乎都盖楼建房,饭店装修铺等各种商店营业。
农民的变化
学校上周六周日调休,麦假和端午假期一起刚好放一周。假期头两天收麦,收了麦后差不多到假期中间,刚好下了场及时的暴雨。其中大风刮断好几棵盆口粗的大树,有的砸断另几棵树,有的砸倒墙,有的砸塌屋顶,而河面的水位也猛涨。最后是假尾儿,刚好趁着土地湿润软活,农民们犁地播种。
原来破旧的四合院换上了崭新的二层小楼。这也是大多数农村人民生活变好的真实写照。还有包括老妈在内的不少农民或进城照顾孙子孙女,或外出打工,村中田地交给他人耕种,虽仍是拖拉机犁地播种,但离大规模集约化耕田能迈进一小步,那便也是进步。
学校的变化
自15年初我入校,周转房便快建成,老师自愿两两结合,分得一间周转房,交押金500元,找负责管理水电的师傅买张电卡,电费自掏。内有两个柜子,两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架抽油烟机,还有一个阳台,之后又从会计那领来一个煤气灶,煤气罐子和费用自理。
当时还是六年级班主任,因为好说话,被任课老师调课后,早晚自习和正课中最后一节偏多,所以很少就近回家,基本吃住在校。于是我先行带领学生打扫,接着入住。自己用最笨的方法用砖头砸钉子入墙,把家里的俩窗帘扯过去,然后用绳子穿起来,系在钉子上,固定住。后来室友买了俩防蚊子的门帘,我先是用土钉钉了一个,后来又用胶布粘了一个到阳台门两边的墙上。
嗨,终于有了家的感觉。我又拿来电磁炉、炒锅和电锅,有模有样地做饭炒菜。而六年级班主任得操心很多琐事,除了上课管班,守着学生调节矛盾,上午第二节发牛奶面包到每个人,基本上连一日三餐都要守着学生在食堂吃,睡前查寝,还经常熬夜,小半年下来憔悴了很多。真的是感觉特别累,之后再也不敢当班主任了。
周转房也有些小故事。早前脆脆的马桶盖被室友不小心掀掉,摔成好几片。而排水口的上下两管老是对不起,后来请师傅修了一下。情况好点。后来,门把手先被室友不小心拧断。接着听室友说钥匙不好开锁,我试着,一用劲把钥匙也拧断在锁里,之后又上街买了把锁换上。然后的一次,我一使劲直接把床坐塌,而另一张床自己也有点调皮地活动。我还以为是自己手损,一碰东西就坏,但早前室友和我面临着一样的破坏物品的情况,还好不是因为我强大的破坏能力,但到最后还得靠动手能力极差的自己收拾。还是学会爱惜物品吧!预防大于修整。
我们是二楼,情况好些。三楼的房子一到雨天还会漏水,后来好像得到检修。原来还抱怨这房子是豆腐渣工程,现在觉得学校能为老师安排住的地方已是不错,无论条件好坏,都要懂得感恩。先不论施工队是否偷工减料,本意为老师好的校长又怎会预料到房子未来情况会是这样。
同时操场被铺上水泥并画上跑道,随后又建了一栋三层黄色的办公楼,三楼是办公室,二楼是心理咨询室,一楼是图书馆。同时修建的还有学校操场专供学生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
一次为迎接可能抽到任意学校的大型检查,全校老师分工明确,进行校园大扫除,连门上和地上的灰尘都擦得干净,甚至大路上也不见一片叶子,当然此后没被抽中。后来在黄楼的对面又新建了一栋黄色办公楼,现已竣工。
学校的环境越来越好,风景也越来越美。
而两免一补的扶贫工作也已走到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是严格地履行建档立卡户者方有补助的政策。
看一个人,要看他的优点和缺点。看到缺点,是为能让其改正而避短板;看到优点,是要发挥她的长处。早先看到学校的不足之处,现在更要看到其好的地方并心怀希望。
又如,办公室的椅子原本不甚富裕,但是现在十分充足。电脑虽然反应慢,但是每年校长都下令更新系统。
课外活动更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争取向德智体美劳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拢。每周三下午音乐习字课(大约6点到6点30分)是各种社团的活动课。舞蹈社、音乐社、读书社、科技社、乒乓球社、篮球社、英语社,还有电脑室和心理咨询室,都配有老师辅导。学生们自行选择社团,学跳舞,学唱歌,看看书,打打乒乓球或篮球,看看英文电影,上上网或者去心理室玩玩沙盘游戏。
老师的工资
我记得老妈说他们那一辈刚当老师时,一个月工资才54.5元,而现在教了30多年的老妈退休前工资是4900多。
14年刚考上特岗时,每月是2000元。我等4个月发一回工资,领的是现金。随后涨了两次300元。三年实习后正式入编,工资是一月一发,一般是当月26号或28号打钱,偶尔才是下个月1号或3号。绩效工资388元每月,生活补助100元每月,课时费每学期约400到500元。监考费改卷费不定时发。
因为此前近5年的工资里没扣养老保险,去年一下子交了6000多。
不久前补发在编老师自14年以来本就要涨的工资,资深教师补3万多,年轻教师能补几千。我等17年才入编,补0元。
学生的变化
老妈说他们那一辈上学时读书时间少,记忆中基本是外出劳动挣积分。学校有地,让学生捡羊屎蛋子、牛粪甚至人粪,然后上交到学校。除蝇子、老鼠等四害,当时学生们积极地抓老鼠,拍蝇子。一个老鼠尾巴顶10个蝇子,最后也上交。尽管玩得空儿比较多,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时还是很用功。
曾经一中的学生人数也有一两千,中招时学生成绩在农村中学中也名列前茅。但后来随着县城越来越多的私立中学新建并扩招,吸引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学校的人数现在缩减到一半。
我记得15年前的我初中时便是在县城的私立学校求学。尤其是现在,凡是足够重视教育且家庭条件不错的家长都会选择送孩子去县城私立中学,因为那里有更高的一高升学率,有更好的管理机制和学习氛围。
九年义务教育下中小学生免费上学,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其中不乏认真学习的学生,但轻易得来的上学机会也不被一些受益者珍惜。农村的爸妈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大部分爷奶不识字,不懂教孩子学习,不会辅导孩子写作业,更可能会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地惯坏孩子。
而农村的部分人员不重视读书,认为上学时学不学习不重要,外出打工或者继承家里的小店一样挣钱,混日子的也大有人在。
农村学校的现状
最后学校费劲千辛万苦招来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不好好学习。这也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面临的现状。如果把现在的农村学生和老妈那一辈换一下,外出劳动和玩耍的时间多些,是不是劳动效率会更高。
而比着我们学校,其他学校有些情况更好,有些则差不多,有些可能更不如意。
情况更好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是领导层管理得当,严肃招生来源严把学生质量,班主任管班有法,校规班纪严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赏罚分明,尤其对师生的奖励力度大,重点班和普通班分层教学......
此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当然也有小的成效,偶尔中招战果辉煌。听说有一年考上一高的有10人。
学校不同,情况于是不同;领导不同,性格也就不同;年龄不同,看世界的眼光不同;眼界不同,思路于是不同;经历不同,为人处世之道不同......于是不同的领导采取的管理措施也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只有效果如何。
而以校长为中心的领导层在不断尝试和努力中。比如之前争取的一高帮扶一中,每年招开的中招复习大会和冲刺大会,而每年招生也是下足功夫。
今年为招收学生,校长提前召集来几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并组织老师为之上课。当然学校需要领导和老师的齐心努力。老师除了上好课外,还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并多与学生交流。
校长为了让学生留校上学,甚至亲自去家中邀请,还派领导在班里宣传学校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即使有一些家长本就不愿让学生来校,而来后又把孩子接回家也不愿在这上课,更是约好回老校上课,还有少数家长找校长理论。校长都一一耐心劝解并疏导,使得学生重新回归。
此前是老师时,校长是位好老师;当了校长,也是位好领导。每天都风风火火,其操心的事也很多,比如,安排好迎接各级检查的工作,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召开领导班子会和班主任会,召开学生大会,通知老师各项指令和填各项表,去县里开各种会;周周进班转转,看看学生学习情况;有时亲自为老师和学生打饭,有时自己弯下腰捡垃圾,有时自己拿着扫帚扫大路,有时主动和老师说话,有时安慰哭泣的孩子,有时训斥不好好听课的学生,有时去班里听老师的课并提意见。
校长的努力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我没什么意见,不会因为批评两句而记恨,更多的是钦佩。当领导真的不容易,考虑事情和处理问题,得面面俱到。
而学校领导层的副校长和各级主任还有各科老师也都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曾经觉得不被重视而心怀抱怨,现在明白了其实不是领导没看到,而是领导给了机会自己却没把握住。
起初教六年级英语时,便有副校长率先进班听课,指出讲课有激情的优点,并好心提出板书要工整和尽量用多媒体的建议。教九年级语文时,也有三位副校长旁听并提出意见。教八年级英语时,也有校长和副校长听课并指出意见。没能好好备课,又因为紧张发挥得不好,于是讲课不好的印象便落定了。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干杯也得喝下去。
曾经觉得教着成绩差的班,付出的只会多不少,即使没功劳也有苦劳,反而考核中从无优秀,而现在懂得其实是自己曾经的偷懒和不够努力使得业绩不突出,还有自己一味被动做事不懂与领导沟通来争取机会。
曾经认为自己运气不好,两次沦落到纪律较差且学生成绩落后的班,但是现在想来一方面是自己说话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一方面是习惯了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出击且还不会拒绝,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够优秀到被伯乐挑中。
活得好与不好,基本全在于自己,不怨别人。
正如一个人不开心,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快乐。一个人得不到认可,不能把原因简单地归咎给单位的不公,主要还是自己做得不好的责任。
虽说一切经历,好的与不好,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即使熬过困境,变得更强大;即使糟糕的经历之后,释怀归释怀,但我还是不想再让历史重演,也不想让别人再经历同样的悲惨境遇。
即使曾经有抱怨,但抱怨归抱怨,热爱归热爱。
在一个学校呆得越久,对它的热爱便多一分,总希望它能好一点再好一点;对学生的期待也多一分,总希望他们能进步一点是一点,而不想总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但一旦学校和学生一直都没能进步,而自己的努力也没有成绩,心里便失望多一点,受的伤害也多一点。
看到学校和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并指出,是希望能改善。因为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学校能再好点。
只是目前纪律外严内松,对老师虽表面严格但实际仁慈,节假日和考试奖励相对少,没有更好地鼓动老师投入十分的干劲;对学生过分热爱,只要是年龄合适的孩子就招进来,有一个算一个,即使再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几乎舍不得劝退,有时对一人溺爱反而更可能对周围人是害。对犯错的学生简单批评教育后,惩罚力度不够,而有的学生会知错就改,但也有一部分则继续我行我素。
这也只是我在学校教书育人了近5年后片面的浅知拙见。如果见解不对,还请见谅。
我是一位乡村老师,又是农村学校众多乡村教师师中的一员。写文不针对任何一个人,只为倾吐大多数乡村老师的心声,献给那些默默努力但学生成绩进步仍不大的老师,希望她们能从中得以宣泄并找到慰藉。
我们学校只是众多农村学校的一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几乎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通病。而农村教育现状仅靠一个学校甚至一两个领导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更不是我一个小老师所能拯救。
写文也不针对任何一个乡镇学校,只是想表现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不仅希望学校自身能不断改善,也希望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
农村不重视学习的社会风气如此,并且学校的学生成绩提高得慢甚至不理想,不能单纯地把责任归咎到领导和老师身上。
就拿英语而言,一个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底子不好,之后学习便有难度,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提高的成绩不显著,甚至也会有很多不好好学习混日子的孩子掺在其中,拉低了平均分。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就是班主任管班不善和老师教课不好的原因。
一个班级课堂纪律乱,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定就是这科任课老师无能,学生素质是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学,老师只需用心上课。即使只有一两个调皮学生,也能控制全场;而全班若是十几个学生不但不学反而说话下位地违纪甚至影响他人学习,老师软硬兼施,制住一次还有下一次。即使明明是来为愿意学习的孩子上课,但偏偏得不止一次地向那些违纪的人强调纪律而浪费上课的时间。甚至为了迎合底子差的学生和让不想学的孩子想学,而放慢讲课的速度和前行的脚步,光靠课下辅导想学的尖子生,他们的进步也是了了。
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谁又不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让学校更好和让学生更好呢?请彼此多些理解和沟通,也请外界多给我们一些宽容!
餐厅小事
放假前,我听八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们偶尔抱怨说吃了餐厅的饭菜而拉肚子。有的说打菜师傅有时只打一点。即使一勺挖了很多,师傅故意手抖,也掉盆里不少。有的甚至还说看到周一周二没打完的菜直接进了周三的大杂烩,他们报告给班主任后得到的要么是没回复,要么是轻描淡写地一句话:放心吃!领导和老师也在食堂吃,都没啥事。
我也解释说记得自己以前在食堂吃饭时,除了有点辣,饭菜色泽和味道都还不错。
另外,打的少是怕你浪费,如果你不够吃,可以再要。肯定不是周一周二没吃完的剩菜又放到周三一热,而是周一周二买的新鲜菜还有剩,刚好放到周三炒了一下。
还记得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家长和我说孩子吃过食堂的饭拉肚子,于是就陪着娃去看看情况。当时校长在现场便解释说:你看,饭菜多好。
而八年级几个学生说自己的胃已经适应了餐厅的饭菜,还说自己认识的六年级学生中有人吃饭后也拉肚子,我想那很可能是从餐厅拿了个馍,然后去小卖部麦了辣条,吃了辣条等垃圾食品才坏了肚子。希望领导看到此文后,能给予相应的调查并澄清事实真相,还餐厅一个清白,也希望学生的抱怨只是他们心中的假象,更希望那就是莫须有的事。相关人员严把食物关,天气渐热,更要预防未来有可能放坏的饭菜而有损学生的健康,更不能因为对餐厅的饭菜有争议而使新生放弃在本校就读。
我不是领导,没有领导的远见卓识和管理能力;也不想当领导,因为志向不在此且不想活得太累;我没学过管理,不会管集体管人员;没学过心理学,也不懂得读人的心理;我只是个普通的老师,也只想当个小老师,热爱学生,好好教课,关注当下。
作为一个人,无论怎样做,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也很难把每件事做得完美。作为领导,作为老师,也是如此。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一个人看到的事实也很可能只是片面,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为学生着想,从小事做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