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人物之四
古圣贤,尚勤学
文/石岩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af0870b867588408.jpg)
劝学是《三字经》要浓墨重彩描述的内容,在勤学方面,书中列举了孔子与赵普的例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孔子姓“子”,其氏为“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其晚年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他和弟子的言论被整理汇编成《论语》一书。儒家思想是大部分封建帝王统御天下的正统意识形态,孔子也倍受世代人们的尊崇,享有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称号。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论述,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4fa756252d8d6da6.jpg)
从中不难看出,孔夫子是个勤奋好学的典范,同时他也是位不耻下问的楷模。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曾被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挡住了去路,他便是当地有名的神童项橐。小项橐在地上画了座城池,不许车马通行,问其故,答曰:“自古至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一行人只得绕“城”而过,孔子见这个孩子十分机敏,便又问了他几个问题,项橐都对答如流,圣人不由得赞叹道:“后生可畏!”并拜其为师,项橐也因此一举成名。
而《三字经》里提到的“赵中令”即是宋朝开国功臣赵普,他官至中书令,其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据南宋文献记载,宋太宗赵光义听说赵普只读《论语》,便问他原因,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但后世学者经过多方求证,认为此传说是伪造,纯属儒生为突显儒家经典的作用而杜撰出来的。
尽管“赵中令,读鲁论”之说存疑,但并不会耽误《三字经》用其来劝导孩童要勤学,也足见孔子之学影响深远。无论博古通今的圣人,还是治国安邦的高官,都不是“生而知之者”,全要不断地勤勉努力、虚心好学才行,熟能生巧,业精于勤,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1.4.20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d62cd4d68b6796f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