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辰未书屋
全目录/青春是个永动机
34、过年好,过年好
2000年前后,小镇的三十晚上还是有意思的。
1
我的家乡是大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所以说到底我还是一个正宗的大连人,因此,我很骄傲。
我的爸爸是个生意人,80年代末跟随着时代的浪潮,从小城来到大城,带着渴求未来的心思,谈不上梦想,只为生存。
爸爸不喜欢像靠天吃饭的爷爷那样一成不变,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祈盼富足和挑战。
并且期许多年后那一抔黄土的安静,于是背井离乡,探寻谋生者的真谛。
爸爸做过很多工作,上过工地进过工厂,贩过水果也倒过废品。
生意人,自然是有一些迷信的,年少时候的我对此嗤之以鼻,长大了,理解了爸爸曾经的所为。
靠天吃饭的老农敬拜灶王,靠海生计的渔民供奉龙王,商贾尊比干,木匠尊鲁班,占卜尊东方(东方朔)。
这是大自然的传承,是文化,是信仰,决非糟粕。
每年过年的时候家中烧高香、起供桌、祈天拜地,不知不觉间大半宿也就过去了。
过年自会忙忙叨叨,甚至比平日更加乏累,家里讲究多,小孩子不明缘由,是烦躁的。
年节的时候爸爸常说,“过年过的就是个忙劲”。
这一忙,自然也就热闹了。
初一的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着新衣服,美哒哒的,吃饭是不着急的,首要的是冲上街头炫耀。
溜达一会儿后,总会在街头巷尾遇上几个相熟的小伙伴。
嘻嘻哈哈的攀比谁的压岁钱多些,谁的衣服款式好看,这样一来二去之后就得进行下一项的“工作了”,捡炮竹。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传来某某家的孩子被炮竹炸伤,进了卫生所。
然而小男孩们总是前赴后继,根本并不在乎下一秒炸伤的可能,眼前的开心就是幸福的。
接下来就是拜年,我家的亲戚不多,多半又都在老家,也就不用挨家挨户的走访。
爸爸的生意做得不错,早早就用上了电话,诺基亚的,具有极强的碰撞能力,绝对是划时代的发明。
有了电话,方便很多,一通电话,千里传音,送去祝福,在为数不多的亲友间,父辈间的关系并不很好,为了拜年时不那么别扭,爸爸想了一个好办法。
一年中每到这个时候,电话就成了我的专属物件,拜年的吉祥话已经熟透,在咿咿呀呀的一段娃娃音后,电话那头的长辈们总会开心的不得了,赶忙夸赞。
撂下电话,不多久,一定会有另一断磕磕绊绊的声音,逗得爸爸开怀大笑。
“过…年好,二叔…。”
“哎,过年好,过年好,哈哈,我的大外甥。”
可是今天我不单单只是电话拜年了。
2
窗外,传来豆豆的声音,“过年好,阿姨。魄魄在家吗?我们约好去给唐老师拜年。”
妈妈摸摸豆豆的小脑袋瓜,“好好,你也过年好啊,豆豆。魄魄在家,我这就叫他,走,咱们先进屋…”
听到豆豆的声音,没等妈妈的话说完,我撇下手中的炸鱼,转出里屋拍着豆豆肩膀,“我在这,你挺早呀,走吧。”说着就要出门去。
妈妈赶忙拦住,“等等,吃完饭再走呀,看给你急的。”
我急切地拉着豆豆,“哎呀,不吃了,不吃了。”
爸爸看到这一幕,笑笑,朝着妈妈的方向,“放心吧,这大过年的,到谁家都饿不着,哈哈。”
妈妈反驳,“看你这话说的,这多不好,叫人家怎么看咱们。”
“放心吧,小孩子,别教他那么多人情世故,小孩就得有小孩的样,再说咱儿子也不是没礼貌的不是,来,这个给你俩。”
说着,爸爸用袋子装了两包各式各样的干果、果脯交到我和豆豆手中,豆豆不接,妈妈威逼利诱一番,豆豆只好从命。
出了家门,我和豆豆先是奔着珍妮家的方向去。
3
到了珍妮家,我和豆豆已经把手中的袋子吃空了大半。
见到珍妮爸爸妈妈,莫名的感到温暖,因为他们是我儿时为数不多可以肆意倾吐的长辈,没有父母旁的畏惧和亲戚前的陌生。
两位老师见我们懂事,又嘴甜地说着拜年嗑,出门的时候,加上珍妮手中的袋子,两包变成了五包。
临别前,我发自肺腑说了句,“不用了,老师,我们吃不下了。”
珍妮妈妈听后无奈的笑笑,“拿着吧,魄魄真乖,真实在,长身体嘛。哈哈,你可真是个开心果。”
带着满满的战利品我们又一次启程了。
4
珍妮家离唐老师家不太远,没多久我们就站在了古风古气木门前。
因为在珍妮家又耽误了些时间,抬头间,已近晌午。
听说唐老师是腊月廿九才折回来的,匆忙归来,更显慌乱,便更热闹。
古宅依旧,来往的人们较比上次更加合乎场景,先前因为周末,虽说人来人往,倒只显出热闹。
这一次,因为过年,人人盛装出席,西服,唐装,旗袍,都是有的,大院里的人们各个热情洋溢。
男人们底气十足的聊着事业和社会,女人们嬉笑怒骂的拉着家常和孩子,忙着晚宴,小孩子稚气满满对着口号做游戏。
在这里,我看不到愁容,看不到忧虑,四周一片祥和的景象。
一门之间,恍若隔世,桃源之色不过如此罢了。
一个似曾相识的女人用余光瞟到在游动的众人中发愣的我们三人,于是快步到我们跟前。
女人摸着我的脑袋瓜儿,“小赤佬,阿拉…我记得侬…你是…魄…魄,对,魄魄。还记得阿拉…我吗?”
5
蹩脚的普通话听得我云里雾里。
不等我反应,似乎刚刚她所讲的不是询问,只是招呼,不由分说便拉着我们快步向着正房的方向。
同时朝着里面喊了一句,“小凤,快来,这是你唐伯伯的学生,快带去玩去。”然后转头又逗了我一句,“小赤佬,迟到大王吧?哈哈。”
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笑,心想我的大名怎么都传到这了,真丢人。
女人的话音刚落,就听到屋内传出应声,女人笑着再摸了摸我们的脸蛋儿后转头忙了去,边走还同身旁女人们嬉笑,似乎仍在聊着我们。
闻声推门而出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梳着一个长长的马尾辫,架着一副无框眼镜。
女孩儿侧头看到我们,犹豫了一下,忽闪着长长的睫毛,然后眼里闪起了光,“你是魄魄,是吧?”
被这一老一少没有头尾的这么一问又一问,我感到人生好乱,谜团重重,最后只好以呆呆的立在那里作为回应。
“是我啊,是我啊,你这个迟到大王,连我都不认识了?”女孩摸了摸自己左边的手臂。
瞬间,我忽然想起了什么,刷的小脸通红,低头玩弄起衣角。
“哦哦,我想起来了,你是学姐,我见过你值周。”珍妮惊讶的说道。
“哦,对,魄魄,别不好意思呀,要不是学姐,你哪能那么出名,看来,现在不光只是学校里了呀,哈哈。”豆豆说着搂起我的肩膀。
“哼,就你知道。”我看了看豆豆,朝着他的胸口来了一拳。
豆豆咿咿呀呀的叫着,我也舒适了些,可还是不好意思的问了问学姐,“学姐,不对呀,我记得上次我们来的时候没有见到你,还有,你怎么戴眼镜了?”
“别总学姐学姐的叫了,叫我小凤姐姐吧。先进屋,还没见你们唐老师吧,快,让他开心开心,他早就猜到你们会来。”
进到屋里,我们给唐老师拜了年,又伸手接了推脱不掉的果子,因为之前的太多没有吃完,只好放下曾经的拿上新来的,然后就被小凤姐姐带着出去玩了。
6
院子里一群孩子大的大,小的小,却没有和我们相仿的,自然也就玩不到一起去了。
于是小凤姐姐带着我们到了一间房子的角落下,顺着梯子依次爬了上去,梯子不陡不高,很快我们就站在了屋顶上。
屋顶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我们坐了下来,听小凤姐姐侃侃而谈。
过程中知道了小凤姐姐的爸爸是唐老师的表弟,她的妈妈是上海人,小学时候爸爸妈妈都在上海工作,她就被留在了唐老师家。
直到小学毕业,爸爸才把她接到上海读初中,如今她已经是一个初三的学生了。
小的时候,只有周末爸爸妈妈才会偶尔来到唐老师家看看她,那次我们来的时候恰巧她的妈妈也在。
其实当时她是知道我们来的,只因为那时正值小学毕业,想要转学后不被留级只能加倍地复习功课,自然也就没有与我们招呼。
小凤姐姐告诉我,“迟到大王”的美名就是她四方炫扬的。
小凤姐姐的妈妈是个脑力很强的人,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是做管理层的,任何人的小动作都逃不过她的法眼,记忆力更是强。
我们虽然只是一面之缘,无奈我美名在外,自然是铭刻在心,所以一年后她仍然记得我曾犯下的错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凤姐姐说,马上就要中考了,她想考一所好一点的高中,然后再念一所好一点的大学,再找个好一点的工作,最后报效国家,报答父母。
她说她给自己已经规划好了50年计划,就等时间见证一切了。
7
一个日光明媚的晌午,一所旧时老宅的屋顶,三个小朋友张大的嘴巴各个能吞下一个鸡蛋,怔怔地看着中间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自信满满的述说着自己的未来……
全目录/青春是个永动机
下一章/35、我爱着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