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雨花石多年,从入坑型白痴到研究型石痴,甩开太多只藏而不究的玩家。下面是我多年积攒的一些知识,不求大家和我一样感兴趣,只求能稍微引起爱美之人的好奇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0a6a9459dc038278.jpg)
很多人对雨花石都不了解,包括很多南京的土著居民,只知道那是一种“好看的卵石”,其实不然。下面我带大家走进雨花石的世界。
一、什么是雨花石
1、地理认知
赏石界把产自南京六合和扬州仪征地区具有观赏价值的卵石统称为“雨花石”。这里强调了一个地缘性,虽然长江上游也有类似花纹和质地的石头,都不能称为“雨花石”。根据地质学家考证,在一亿年前位于长江支流上游的火山岩系山石,经过长期风化、侵蚀和破坏进入河流中,经过长途的水沙搬运,打磨成卵石状,逐渐在长江交汇处逐渐沉积形成砾石层。还有在南京和安徽的交界处(古秦淮河和滁河上游)也有一些火山遗迹,以同样的物理作用沉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开采出来,这就是广义的“雨花石”。
因为被水冲,雨花石大都被埋藏在地下,是需要挖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能捡到的。而南京六合这边一直有砂矿经营,很多矿主在淘沙和采卵石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精美的石头,会单独挑选出来转售给石农,再经石农之手迎向市场。所以想要弄到好的雨花石,需要看矿的位置,一般的矿都挖不到几颗“活石”(石农对雨花石中玛瑙质地雨花石的俗称),而有一些特殊的矿会产一些特别的品种,比如扬州仪征月塘砂矿自古就产美艳的玛瑙质地雨花石,南京六合马鞍矿产蛋白石质地的雨花石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1b1806ee8f865c2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fe7a76e3adc49b9c.jpg)
2、历史认知
1955-1958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北阴阳营考古发掘5000年前的南京先民曾经使用过雨花石 ,这就是最早的雨花石实物资料,说明上古时期就把雨花石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交易。真正被大家所广泛了解,源于魏晋时期佛法传说下的“天降雨花”(备注1)。帝王的崇尚佛教和对雨花石的热爱推动了民间收藏的发展。《禹贡》中也有“扬州自古贡琨瑶”的记载,“琨”是红色的石头,“瑶”是绿色的石头,这种在古扬州产地的“琨瑶”指的就是雨花石,雨花石的文化是植根于江苏的,这也是其他地域同样石头不能被叫做“雨花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市场利益驱动,近几年来湖北宜昌产的三峡水冲石常常冒充雨花石,甚至有些石商把南京产雨花石运到宜昌再公开买卖,称宜昌风物,实在让人笑掉大牙。还有辽宁阜新的水草玛瑙混充雨花石,这些具体的辨别真伪的方法,我下次再单独介绍。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87368f7e0f45327b.jpg)
3、特征认知
首先,雨花石是天然的,这是一切认知的开始,不要问是不是人造的。
说到雨花石就得讲“雨花”的“花”,说明雨花石最重要的外观特点就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的特征,也不能被称为“雨花石”。且雨花石中的玛瑙颜色和纹路在全国各地玛瑙产地中,品种齐全到首屈一指。“千般玛瑙万般玉”,雨花石中还真能找到千样玛瑙,连一直以多彩和多纹的内蒙阿拉善玛瑙都比不得。虽然长江上游也产类似纹路和质地的石头,因产地地质构造等原因,品质有明显区别,且缺少了长途的冲刷和水沙搬运,大都质地粗糙颜色闷沉,美艳圆润远不如产在南京、扬州地区的。
其次,雨花石也不仅仅是一种石头,而是一类石头的总称。
包含玛瑙、玉髓、水晶、蛋白、化石等;由于质地不同,产生了流光溢彩的效果,赤豆红、碧藻绿、灿金黄、绸缎紫、古铜灰等;纹路也是精彩纷呈,流云纹、水线纹、草花纹、芝麻点纹、闪金纹、芦荻纹、烟花纹、柏枝纹等。在这些美丽元素的综合审视下,“雨花石”才能叫做雨花石,所以铺路的那种颜色单调、纹路简单的卵石并不能被叫做“雨花石”。
二、怎样玩雨花石
1、玩石头本体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些美丽的石头的时候,惊呼不可思议,以为是假的。或者被市场上那些假的雨花石先入为主,以为雨花石的美不过如此。然而,只有见过真正雨花石的人,才会毫不留情地被它打动!
石头本身是最吸引人的,美色美纹美画美意,将大千世界集于一体。最主流的观赏方式是“水赏”:莹莹一碗水,置石于碗中,等石头吸饱水分之后,慢慢品玩,赏心悦目,怡情逸景。适合水赏的石头大都色彩艳丽,缤纷如画,无论单看还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地拼一锦盘欣赏,都是极好的,这也是苏轼最推崇的玩法。也有古人藏石于袖,见到友人便出示一同把玩,这是雨花历史上“握游派”玩法,适合握游的雨花石大都质地温润或纹路凹凸,手感上的享受优于视觉。还有“供石”、“透光”、“主题组合”等玩法,加上江浙沪雕工艺术的发达,衍生出了现代雨花石雕刻工艺的玩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美图,你所见的都是天然的石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a8a6c62bd8a01c9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87fb99720cd95a5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f5f780a83632a58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620365850e6197ae.jpg)
2、玩文化
雨花石文化博大精深,从来都是对审美有极高的要求,自古就受文人喜爱,所以雨花石终究也是一种“文人石”。20世纪后,雨花石界出现了“石坛三杰”: “南许” 、“北张”、 “天津王”。
“南许”—许问石。终其一身搜罗雨花,著名的论调有:寻找雨花石要有麋鹿一样善跑的腿,逛马路的闲工夫,胜过犹太人的那份耐心。放在现在,就是有空就拼命地跑石头市场,一看一蹲就是大半天,觅到合眼的石头,甩了老命也要和贩子讨价还价,必须是一场体力和智力的较量。
“天津王”—王猩囚。著有《雨花石子记》,论调有:不以珠宝眼光看待雨花石。这也是东西方赏石美学上的差异,相比西方骨子里强调的个性张扬,东方连石头都显得温润儒雅。
“北张”—张轮远。著有《万石斋灵岩》,他赞誉雨花石:“至其文色之美妙,皆出自天然,精如鬼斧,妙似神工,群芳不能喻其艳,锦绣不能比其容,可谓兼人间之至色,备天地之神奇。”雨花石之精妙绝伦,不接触者是永远也体会不到那份真实的美妙。中国自古也是赏石大国,各地域都有自己代表的石头,品种之丰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很少有石头能将美诠释得如此丰富,雨花石做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8cee5ce1e738577f.jpg)
三、我的玩石感悟
圈子狭窄,市场混乱。玩石头的大都是生活稳定、经济富足的年长者,年轻人倒更多是无缘接触。特定的圈子,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市场阻碍了更多人的探访。加上南京的雨花石市场也是极度混乱,夫子庙、雨花台等各种作为宣传南京文化的窗口,所售和展示的雨花石大都是假冒伪劣产品,雨花石的名誉受到了侮辱和轻视。大多数人要么没听过“雨花石”,要么对其了解只停留在李玉刚那首歌上、景区几元一把抓的假冒伪劣产品上。还有偶来金陵一游,以为吃了“雨花石汤圆”便算是知道雨花石了。
政府无为,资源短缺。再根据“穷则生智”的定律,但凡穷山僻壤必会拿本土矿物资源作为经济来源上位,而江苏本身也不需要靠石头博眼球,这也是很多人不了解雨花的原因之一。加上近几年土地资源保护法的各种约束,砂矿很多被关闭,市面上的雨花石数量大大减少。
文人相轻,文化缺失。江苏自古“文人相轻”的风尚也摧残了雨花石文化的交流,用现在话说就是逼格略高,我不和你玩,彼此都认为自己的石头才是最好的; 还有现在商人重利轻文化,卖石头的比玩石头的还多,一堆靠吹牛来博取眼球的,赏石文化反而被忽略了。
一旦年轻人有机会碰到真正的雨花,想不爱上都难!因为雨花石的美是直接粗暴的,能瞬间打动人,而且价格也是平民和富豪并行,没有玩不下去之说,就看谁爱得深不深。作为一个玩了多年雨花石的年轻人,我藏石没有那么丰富,但我的爱并不比那些玩了一辈子的老藏家轻,从知识储存量上来说,甚至比他们知道得还多。我也没想过以后的路怎么走,爱上,那就爱一辈子! 我的目的也很简单粗暴: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能爱上这样的美物 !
最后用清初孔尚任的一首《六合石子》结束雨花石之旅:
五岳五色珠,剖分始盘古。
风日半雷中,消磨半沙土。
六合精英存,具体若父母。
羽化需千年,伏卵积瑶圃。
山客投满盆,名像各有取。
黑者蝌蚪书,黄者斑文虎。
其一透如冰,朱鲤活堪数。
更有硃砂盘,雕缕出鬼斧。
碧水青苔衣,白云红树雨。
朝霞抹赤城,积雪没天柱。
尤其日月梅,新花开老股。
中得一石尊,用之统俦伍。
万卷纸层层,精微界丝缕。
莫辨洛与河,羲画秘肺腑。
摩挲五色光,遐想文字祖。
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
![](https://img.haomeiwen.com/i3836748/e78e46e827fd1306.jpg)
备注1:公元503年,高僧云光法师在高座寺讲经说法。一天,天降暴雨,雨过天晴后,雨水将岗上的砾石都冲洗的干干净净。阳光照耀下,其中一些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的玛瑙石就呈现在众人眼前。正当大家惊喜万分,纷纷议论时,云光法师便借用佛经将雨花石解释为“天女赐花”,就是说玛瑙石是天女散的花,落在地上变成了石头花,这是吉祥的征兆,是大家的敬佛感动了上天。梁武帝听后大喜,连说:“正和朕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