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淀的味道

作者: 4b2beda060ba | 来源:发表于2015-01-29 22:02 被阅读597次
    糁馆

    外地的同事来开会,我跟他们说“明早六点带你们去喝糁(音sa)吧?!”这大冷的天,早上六点起来去吃早餐,对上班族来说着实有点儿早。但如果再晚半个小时,那家糁馆就会排起长队。

    为一种小吃而早起而不惜跑很远的路,我觉得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有一年去西安,因为喜欢羊肉泡馍,一天跑去回坊两次吃了孙家吃马家,现在想起来恨不能买张票机票立刻去吃。吃货往往任性。

    路上我跟他们说,糁馆儿就在大马路边上,坐小马扎儿,是为让来自济南青岛这些“一线城市”的同事有个心理准备,期望值也别太高。其实,各地鼎鼎大名的小吃一般都在陋室,路边摊的感觉,名小吃一旦进得厅堂,往往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每一种小吃都是岁月沉淀的味道。二小旁边的“于家糁馆”开了多少年我不知道。那天我们落座后,旁边有个自带快餐杯去吃喝糁的大爷,一看就是常客,据说他在那里喝糁已经有十几年了。凡小吃总有个最正宗之处,比如西安羊肉泡馍要吃孙家的,扬州小吃要去富春茶楼……那样的地方、那个店就代表着发源地、正宗本原,大爷说“糁,就这儿是正经味儿!”

    是非常简陋的低矮的平房,在闹市场,周围高楼大厦平地起,越显得那红瓦的平房寒酸。光线也不好,进门口处支了一个巨大的锅,显然专门订制的,没注意是不是古老的可称之为“甏”的陶制烹饪器具。有的糁铺用的是不锈钢锅子熬汤炖粥,窃以为,太现代化的设施是做不出传统美食味道的。

    从糁铺老板的脸模样就知道是弟兄俩,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从不见热情招呼。一人打糁,一人收钱兼卖锅饼(一种主食),跟客人交流就是“几碗?几块的?”“几个饼?”这天在我说了“四碗五块的”以后,打糁的哥哥还是弟弟多瞅了我一眼,问“四碗还是五碗?”我一数果然我们是五个人,我把自己给忘了。可见他专心致志打糁的同时,对外面的情形、来了几个顾客也烂熟于心,看在眼里。

    炸油条的在室外,也是两个人配合,一人把面坯整形放到油锅里,一人执两倍于普通筷子长的竹筷翻转油条,待其膨胀微黄变化沥油捞出,油条一块钱两根。

    糁价分三五块、八九十几块、二十几块钱不等,区别只是打糁的人往碗里夹的牛肉的多寡而已。不要牛肉的称糁坯,店家也卖,不知道几块钱,想要鸡蛋的,还可以“加鸡蛋”,是把生鸡蛋打在碗里,直接浇上翻滚的糁汤烫熟,类似于冲鸡蛋花儿。我从来没这么吃过。

    这样的早餐,真正可称作“五元吃饱,十元吃好”。但这家糁铺显然已不需要这样的广告语宣传,靠的是口碑,是那一锅的历久弥新的岁月沉淀的味道。

    糁(拼音打字shen,五笔ocd,本地人称sa,二声),据说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汤料,唐进传入内地,而临沂糁则是由元大都(今北京)传来的。到了明朝,当地人将这种肉粥直呼为糁(sa)了。

    泰安也有“糁”,民山同学曾带我们去喝过两次,离岱庙不远。店老板相生猛、留长发、染金色,时尚个性得很,全然不同本地于家糁馆于家兄弟忠厚的相貌。泰安糁在色、味上少胡椒老姜的味道,但也是吃过一次唇齿留香、回味不已。

    第一次喝糁是参加工作以后。冬天的清冷的早晨,下了大夜班,车间里有个姓张的师傅说:走,我请客,喝糁!我们几个新来的,就一起随他去了解放路新华印刷厂旁边的鸡肉糁馆。去得早,端出来的糁汤上飘着一层黄黄的油花儿,鸡汤的香味弥漫着,鸡丝一条条摆在碗上,看得到煮得胖大的麦仁……“头锅糁,刷锅粥”就是那时候听说的,意思是“喝糁要早”,不管牛肉糁还是鸡肉糁,油花儿都飘在最上面;而喝粥的话,精华往往都在锅底。

    那时候的鸡大都还是家养的放心鸡,怎么加工出来都是纯朴的味道。五毛钱一大碗的鸡肉糁下肚,现在回想起来,是岁月沉淀的味道。

    当年,有个日照籍同学毕业留在这里工作,他们单位就在于家糁馆不远。问及原因,居然说“临沂糁好喝”,可见美食美女都可成为“留人”因素。再后来他千方百计调回老家,大概是“糁”的吸引力不够了吧。前几年再见到他,此事成为笑谈。

    旧文,有修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4b2beda060ba: @风行宇内 好像各地都差不多哈
      • 风行宇内:是啊,小吃只能在街边,在低矮的屋子里才有独特的味道,进了大雅之堂就丧失了小吃特有的“土气”

      本文标题:岁月沉淀的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jl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