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堂书屋最美阅读者江雪读书社
《论语》我思:《学而篇》01学而时习之

《论语》我思:《学而篇》01学而时习之

作者: 苦涩的答案 | 来源:发表于2021-07-02 23:40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思:

《论语》开篇第一句,耳熟能详,可以说妇孺皆知,倒背如流。但这次重看,感觉自己仅仅是读过,而从没有思考过。于是试着思考,或凭空臆测,或道听途说,各位“看官”看个开心即可,别跟我较真。

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学习,既要学更要习。

学:

学指得是获取知识。但放到现在,学的范围似乎更广了。

孔子的那个时代,知识多见于师傅的口口相传,竹简的繁琐和不便,让知识难以普及,成为精英士大夫阶层的专属,那时候学的就是竹简上的知识和老师的智慧。

而现在,学又分学的是信息还是知识。自媒体、公众号、新闻、电视等提供最多的是信息。我以为,信息是碎片化的知识。就像以前读书没有标点符号,读书人可以按照自己理解去“切割”,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来意思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最典型的就是星爷作品《九品芝麻官》中方唐镜的“点睛之笔”。

信息给人带来的是信息量,而不是知识,更不是智慧。现在也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又选择啃书。书与新闻等信息载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体系。在一本书里,作者会“告诉”读者前因后果,但信息不会,需要接受者自己加以分辨。

例如,一个人一天要喝两升水(具体多少忘了,打个比方),不会思考的人无条件接受,每天喝水两升,自认为非常健康了,不禁思考不求前因后果地猛喝,看起来更像是喝到脑子进水。但在一本书或者一篇完整的文章里,它会告诉你喝水也会中毒,喝水也因人而异,肾功能弱的人就不能这么喝,喝水也看时候,吃饱饭后、睡前喝太多水都不利于健康。

所以,学最好是完整地学,成体系地学,免得学得不伦不类。

习:

很多《论语》注释中,都把习定义成温习、复习。学了之后要经常复习,知识才会得到巩固。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但复习好像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亦说乎”起码我是没感受到。

“说”应该来源于学习后的成就或者改变,如果光是在脑子里储存很多知识,而只会夸夸其谈,对生活毫无改变,“说”应该无从说起。就像封建时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可能读书反而是一件令人痛苦或者悲哀的事情。就像范进中举,中举之后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他“说”了,只是过了头——疯了。

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学习到底有用无用?赵周曾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读书无用,其实是缺乏让读书有用的能力。所以,习似乎理解成实践更恰当。当然,这个实践不是指刚开始尝试时的不稳定,而是形成习惯后的平稳,获得改变后的收获,那时人才能“说”得起来。

0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什么是“朋”?

“朋”字源自古代的贝壳货币,五个贝壳系在一起为一串,两串就叫朋。

所以朋的基础应该是价值等同,亦两个人要水平相当。郑玄对其的解释是“同门为朋”,现在普遍理解成志同道合。

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一对发小从小玩到大,胜似亲兄弟。长大后,一个事业有成,一个无所事事。即使如此,高富帅也对屌丝多有照顾。但没想到,最后两人反目成仇了。原因在于,高富帅觉得自己从未改变,拿屌丝当兄弟,多有照顾,例如请客从不让其买单、打牌也从不喊他担心其负担不起有损尊严。但屌丝看来,高富帅的所作所为就是去看不起他,不拿他当兄弟了。

虽说有妒忌、不平衡的心态在作祟,但归根到底是价值的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放到现在来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自由恋爱的时代也不是没有灰姑娘嫁给霸道总裁的例子,但总好经历一段磨合,成功的算少数,失败的应该更多。如果不谈感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是远朋?难道近一点的朋友来就不开心吗?

我感觉有一部电视剧中孔子“本尊”有一个很好的回答。子曰:一个人的见识容易局限于一城一地,远朋的到来和交流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知识广度。

正所谓一叶障目,电视剧中孔子的解释放在春秋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非常有道理。哪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接收全国各地的信息,但远方朋友的到来仍让人喜悦,不因为知识,仅因为难得。

书中这句话应该是围绕学习的,所以孔子的解释,我也仍然认同。

0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下是流量为王,对于明星、网红、自媒体等尤为如此。所以“人不知”而“愠”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特权、利益得不到满足。哪怕鲜衣怒马,也算不得君子,连平凡人都算不上。

岳云鹏和孙悦有一段相声,讲得是岳云鹏得病去医院,当岳云鹏插队,医生让他排队去。岳云鹏一脸懵逼,反问一句:你不认识我是谁吗?

谁说是相声中的包袱,但现实中并不少见。说白了就是为了能插队那点特权而已。

虽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对于没有名气的平凡人而言,一辈子认识自己的人绝对算少数。所以,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个人问你:“你知道我是谁吗?”要吗就是“我爸是李刚”的膨胀,要吗就是想搭讪你,又或者就是单纯的神经病。

如果将“知”理解成知道、听说,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因为别人没听说过自己,不认识自己就生气,那你就是君子了。但这总感觉不对味,难道君子就那么“廉价”吗?

所以“知”应该像很多注释中那样理解成“了解、理解”,更甚者,应为知己之意。

打个比喻。鸭群中,有一只鸭子因为幻想起飞,被其他鸭子群喷。但有梦想的鸭子没有放弃,坚持锻炼,终于成了鸭群中最大的那只鸭子,结果它还是被喷。

鸭子再大,也还是鸭子,没有脱离鸭子这个物种。其他鸭子当然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喷你,更可能因为你的强大,其他鸭子更乐意喷你。但如果你能进化成白天鹅呢?鸭子当然不能,但人可以。

罗永浩在背负巨额债务后被各种黑,嘲笑他好好的人民教师不当,非要搞什么“锤子手机”,结果真的是搞个“锤子”,还把自己搭进去了。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还上了这几个亿债务,那我相信,在很多人心里,老罗就是一只白天鹅,做到了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情。其实现在,我就觉得他已经在进化了。

到底什么是君子,我还下不了定义。但有一条,君子绝对应该具备。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是别人给的,它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散发,而是外在还是内在,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是最容易判断和发现的。

说实话,从我关注老罗,我就没买他推销的产品,光看他出席的节目了。不过,等他还完所有债务,还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会开始“剁手”的。毕竟,那时候我是在为君子买单而不是债主。

(如果有幸,老罗看到这句话,会不会记住我,拿我这段话去当段子?我是真担心老罗还完债那一刻,别突然垮掉才好。加油吧,老罗!我兜里的人民币已经准备好了,等你无债一身轻的时候来拿!)

相关文章

  • 《论语》我思:《学而篇》01学而时习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思: 《论语》开篇第...

  • 《论语》原文

    《论语》原文 【游梦僧整理】 【01学而篇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论语 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 论...

  • 《论语•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 《论语》02-学而篇01

    《论语》-学而篇0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论语首句-01:[01·01]舒筋活络之良方

    《论语》原【第01学而篇第01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论语首句-02:[01·01]孔学三才天地人

    《论语》原【第01学而篇第01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习是一种认知

    《论语》的开篇就是《学而篇》,《学而篇》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论语》将学习放在一个极其重要...

  • 开卷有益-《论语》(1)怎么学习

    华杉讲透《论语》 第一章《学而》 第一节 学而时习之 原文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我思:《学而篇》01学而时习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zy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