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乌咪的心理每天写1000字人在职场
当我们抱怨工作的时候,究竟在抱怨什么?

当我们抱怨工作的时候,究竟在抱怨什么?

作者: 路辰 | 来源:发表于2016-11-08 12:04 被阅读476次

    我常听到身边的一些朋友抱怨自己的工作,虽然各有各的说法,但大家最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

    听得多了,我渐渐从林林总总的抱怨中找到了一些规律,也就是说,不管人们抱怨的内容是如何五花八门,这些抱怨的背后都会有一些共通的逻辑。而我最近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到的一个职业发展模型(Career Development)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些逻辑。

    这个模型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提出的“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强调的是人与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把这种互动分成了4个要素:个人能力(如能力、技能、学历、资源)、个人需求(经济回报、成就感、成长空间)、职业要求(工作表现、业绩结果、指标达成)、职业回馈(金钱、荣誉、声望),揭示出人具有自身的能力和自身的需求,而工作也有其职业要求和职业回馈,它们之间的互动可见下图: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心怀不满,不停抱怨,那就说明我们在与自己职业的互动关系中已经出现了问题。抱怨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当自己的期望与所处的环境不匹配时,就会有“落差感”生成,让人常常无法客观的看待事实,而以抱怨的方式来填补落差。这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也是一剂自我毒药,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并解决抱怨。在这里,我们可以用Career Development模型去探求抱怨背后真实的正向需求。

    1、感觉自己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工作还是很难做出成绩(个人能力)。这种感觉往往暗示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实际上并没有符合岗位以及组织的需求。当一个人的能力跟他的职业匹配度很高时,他是很容易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并且获得组织好评的。同时,他也会感觉自己很“成功”,这就是“成功度”。

    2、感觉自己能从工作中获得的经济回报、职业成就感、个人价值或其他个人需求太少(职业回馈)。如果自己对组织给予的回馈很不满意,比如收入、成就感、成长性、工作氛围……,他就无法对这份职业满意。反之,他会觉得很“幸福”,从而认为自己所在的组织以及所从事的职业非常棒!这就是“幸福度”。

    3、感觉自己猜不透领导的想法,工作成果很难达到领导和组织的要求(职业要求)。有时并不是我们的个人能力出了问题,而是由于我们无法真正把握组织的要求,也不清楚领导的真实想法,又或者是组织与领导在表达他们的要求时不够清晰,最终导致我们工作成果低效,引发我们对工作的不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同事工作能力并不如自己,但他所做的每件事都很符合组织的要求或者领导的心意,于是,他便能够顺利地从职业上获得更多回馈,而我却不能,所以抱怨就产生了。

    4、感觉自己总是不满意目前的工作,但又找不到不满的真正原因(个人需求)。职场中有类似感觉的人群不在少数,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哪儿都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想要从职业中获得的回馈是什么并不清楚,换句话说,他并不了解自己在这份职业中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只有那些很清楚自己需求的人,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一份职业中的得与失,只要获得的那部分是自己最想要的,失去的那部分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没有一份职业是完美的,抱着有舍有得的心态,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才能从中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通过这个职业发展模型,我们就能很清晰地对个人与职业之间互动的健康值做出一个诊断。如果有朋友觉得上面所举的四个例子太复杂,那么,你可以直接问自己两个问题——在这份职业中,我是干不好,还是不想干?

    如果答案是干不好,那么我们个人需要提升的地方在“职业要求”“个人能力”这两个因素的匹配度上——我之所以干不好也许是因为我并没有真正理解组织对这个岗位的需求,还有可能是我的能力与组织岗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如果答案是不想干,关注点则应放在“个人需求”“职业回馈”的匹配度上——我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可能我想要的,职业已经给了我,只是我不自知,又或者是我在一份职业上想获得的实在太多,企业无法完美地满足我。另外一方面,如果我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企业能给我的,我悦纳并感恩,企业不能给我的,我是否能坦然接受?企业不能给我的那些,我是否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或者寻求别的途径?

    这个职业发展模型很简单,它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等价交换,职业是一种通过持续地满足对方需求来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满足职业,职业满足我们,交换双方最好的状态,就是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匹配的平衡并不会一直都存在,会不断地改变。

    就拿大家都熟悉的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来说,片中的女主人公安德丽娅是一位给纽约时尚杂志【Runway】主编米兰达当助理的小实习生,她一开始也对工作有诸多不满,但那些不满都是由于她个人能力无法匹配岗位和老板的需求导致,比如穿着品味不高、记忆力不好、迟到、丢三落四等等。但这份工作给予了她上流社会的光鲜体验与不菲的收入,所以她忍受了下来。从Career Development模型来说,安德丽娅这份工作的成功度很低,而幸福度很高。后来安德丽娅通过不断挑战自我,逐渐胜任工作,并成为主编米兰达非常重要的助理。但在故事的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辞掉这份工作,是因为她逐渐认识到那种虚荣、高压的生活并不是自己内心渴求的真实需要。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再以模型来看,安德丽娅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度足够了,但她个人从职业中获得的个人回馈又不够了......这部电影,很好的演绎了两个职业匹配度不断转换的过程。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每天都在你我身边发生。一个员工刚进入公司时,觉得工作非常不适应,他会抱怨,那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还不能匹配组织与职业的需要。当他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并通过不断强化学习与提升自身工作技能时,他的能力就会渐渐达到甚至超过职业的要求,这时,另外一个不平衡出现了——职业的回馈开始不能匹配他的个人需求,比如经济收入、企业发展、成长空间……他隐隐不满,开始抱怨,但他其实并不想离开,也许因为他对这家公司已经有了感情,心怀感恩。这种情况就是员工的个人能力虽然提升了,而他所期待获得的职业回馈却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而变得非常有限,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寻求更匹配他能力的新领地。所以,最合适的职业和员工应该是相互匹配,共同成长,动态匹配,动态成长。


    最后,让我们先停止抱怨,一起来回顾Career Development职业发展模型4要素——个人能力个人需求职业要求职业回馈,想想我们的抱怨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可以在哪个部分获得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抱怨工作的时候,究竟在抱怨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ja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