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言·翻译法语学习小语种学习交流
这五位名人的故事,揭示了法语对学习者的五大核心赋能... |

这五位名人的故事,揭示了法语对学习者的五大核心赋能... |

作者: Intelingual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3:28 被阅读75次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华裔加拿大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Kai.L.Chan,为更加全面、公正地对语言进行评估,所提出的"Power Language Index(强势语言指数)"。其中,他以语言所能带来的地理、经济、交流、智识、外事五大机遇,对全球语言进行了加权排名。法语在其中仅次于英语和汉语,位列世界第三。这种较为全面的语言评价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在选择第二外语时加以参考。↓

    法语:第二外语的首选之一

    说完了法语的自身魅力,今天我们就结合五位名人的法语故事,来聊一聊法语对学习者的五大机遇,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1.地理机遇:进行旅行的能力

    在巴黎市中心,有一条长约2公里,宽约70米的大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条大道,就是闻名于世的香榭丽舍(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大街。作为巴黎乃至法国的标志性大道,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法国政府都会在此举行阅兵仪式。各大著名品牌也在此纷纷开设旗舰店,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级购物天堂。

    车水马龙,流光溢彩

    Champs-Élysées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Elysian Field,是英雄死后的极乐往生之地。这也使得这条大街具有了一体两面的生死意味。一方面,香榭丽舍的东西两端,分别是纪念拿破仑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凯旋门,以及曾作为法国大革命刑场的协和广场,象征为国而死的高尚与光荣。另一方面,香榭丽舍大街作为法国最著名的商业街,各类商店、餐厅、酒吧鳞次栉比,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极尽人间奢华享乐之能事,象征了今世往生的可贵与欢愉。这种向死而生、享受人生、死而往生的意味,或许正是香榭丽舍大街的魅力源泉。↓

    Scene on the Champs-Élysées(香榭丽舍街景),法国画家Jean-Georges Béraud作

    那么,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中西交流日渐频繁的20世纪早期。假设你是一位通晓外文的中国人,你会怎样翻译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这个地名,向中文世界介绍巴黎的这条著名大街呢?首先,直译或意译为“英雄极乐往生地”一类的名称显然不合适,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忌讳谈论死亡,死亡这个话题通常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丧气话”,这样的直译带着一股阴森的寒气,很容易让国人联想到“阴曹地府”,这与香榭丽舍大街的繁华气息显然不符。

    所以,可行的翻译方法,只有音译一种,更准确一点来说,是音译为主,意译为辅。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香榭丽舍”。据说,“香榭丽舍”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巴黎旅游期间所作(一说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所译)。其中,”“榭”字本意是“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后引申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借景而建的柱台建筑。↓

    水榭

    “香榭丽舍”这个译名,巧妙地融嗅觉与视觉为一体,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一下自己漫步在傍晚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华灯初上,熙熙攘攘。咖啡、香水和糕点的美妙香气,从道路两侧奥斯曼式建筑中形形色色的店铺里传来,让人不由得在这人世的繁华与美好间沉醉流连。↓

    Champs Elysees, Lido(香榭丽舍大街-丽都夜总会),法国画家Edouard Leon Corte作

    如果只懂得英语,即便知道了Elysian Field的来源,也很难从法语发音的角度,体会“香榭丽舍”译名的美妙。更何况大多数游客在巴黎游览时,所借助的是中文的导览手册,“香榭丽舍”这个词在其中更多地是一个遥远而不知其义、与奢华时装和名牌香水绑定在一起的外国地名,很难了解到它在选址命名上所体现出的生死两面的含义。类似的例子叠加起来,真正意义上的法国深度游,也就很难实现了。说法语是开启崭新旅游视角的核心能力,一点也不为过。

    2. 经济机遇:融入某个经济体的能力

    1920年10月19日,法国南部的马赛港,迎来了一批远渡重洋的中国勤工俭学留学生。当地报纸Le Petit Marseillais(小马赛人报)在次日报道了他们抵达港口时的场景(原文直译如下):

    他们就在那里:100名中国年轻人,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全部身着欧式——或者更确切地说——美式服装,这是由他们的宽沿帽子和尖头皮鞋所判断得出的。在André Lebon号客轮的甲板上,他们都乖巧地排成排,静静地一动也不动。他们的同胞,华法教育会学生服务处处长刘先生(注:刘厚)向他们发表了讲话...这些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通过代言人朱先生(注:一朱姓同学)向我们表示,在这次美妙的远洋航行后,他们对见到欧洲,特别是法国,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一点无需向他们求证:因为他们聪明而眯缝的眼睛中都传递出喜悦。

    这些赴法学子中,最小的一位名叫邓希贤,来自四川省广安县,当时刚满16岁。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更被后人所熟知——邓小平。↓

    邓小平在法国时的留影

    就在抵达马赛的当天,学生们便乘汽车来到巴黎,并被华法教育会安排进入法国中学进行法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邓小平则与他的族叔邓绍圣,及其他17名中国学生一起,被分配到了诺曼底省巴约(Bayeux)市的一间私立男子中学,开始了在法生活。

    但勤工俭学之路并不顺利:在邓小平抵达法国仅仅五个月以后,因为华法教育会资金短缺的缘故,邓小平和他的同学不得不中断学业。这一时期又恰好赶上1918年一战结束后不久,大批法国男性青年自前线归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已不如一战中创办勤工俭学项目时那样紧迫。加上相当一部分的勤工俭学生在来法前,并没有经过法语和生产技能的初步培训,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变得尤为困难。据邓小平的女儿回忆:

    中国学生来到法国,不懂技术,又没有知识,许多同学要想勤工,只能做一般的散工,也就是杂工。散工这个词的法文音为“马篓五”,同学们就戏谑地称为“马老五”。散工无固定的工作,视各工段的需要而流动工作。苟有延误,还要受工头责骂。

    在苦撑三个月后,邓小平在终于在法国中部Creusot市的Schneider&Cie 军工厂(世界五百强施耐德电器的前身)谋得了一份轧钢学徒工的工作 ,工作极为辛苦。据邓小平的女儿回忆:

    轧钢车间的工作就是把高炉里熔融的钢水先铸成钢锭,再轧成钢板。这项工作不需要专业技术培训,但劳动强度极大,而且常有危险。钢材(钢条或钢板)的重量通常是几十上百公斤,在高达40度以上的高温车间内,在被钢水映红了的热蒸气中,工人们要用长把铁钳挟着火红、炽热的钢材拖着跑,如不小心摔在热轧的钢材上,全身定被烫伤。有时轧机发生事故,钢条从轧机向外射出,乱穿乱刺,也会发生伤亡事故。工人们每周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50多个小时,有时还要加夜班。我们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他在法国干过杂工,拉过钢条。可以想象,一个十六岁的学徒工,尚未成年,身材矮小,要做如此繁重的苦工,一定不堪重负。

    据统计,在1919-1921年间,共有约1600名中国学生通过中法合作项目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实际能够找到工作的不过500人左右,仅占所有人数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时代不同,当时的法国社会,仍对华工存在明显的偏见与歧视;今日赴法留学生的条件,已远非当时勤工俭学的前辈可比;苦难的生活,也往往会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种种原因,使得我们不能妄加苛责,但退一步设想:如果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在来到法国之前的法语水平能够再上一个台阶,他们的勤工俭学之路,是否就能够多一份顺畅,少一分辛苦?这其中折射出的,便是法语能力在参与经济活动,特别是求职层面,对个体的核心赋能。

    3. 交流机遇:参与对话的能力
    1946年11月的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百废待兴。一天,巴黎火车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中国旅客。领头的那位,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西装革履,举止优雅,一副学者模样。只见这位先生与站台上的法国行李员轻松地攀谈起来,走近一听,这位先生所用的竟是巴黎口音的标准法语,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只有本土巴黎人才知道的法语俚语,旁人若是不知,定会认为他是正宗的巴黎人。

    再看那法国行李员,也对面前这位先生的身份丝毫没有疑虑,只听他叹了口气,说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

    1945年12月 配给制下排队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巴黎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位先生怕不是旅法华侨吧,要么法语怎么说得那么6?事实上,这位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唯一的海外求学经历,还是在与法国一个大西洋之隔的美国。那么为什么他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完美到连每天接触来自各地旅客的法国行李员,都会把他当做巴黎本地人,并向他发出物是人非的由衷感叹呢?

    因为这位先生,就是民国时期的语言天才,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他这次来巴黎,是应二战后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作为首席代表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大会。这距离他上一次造访巴黎,已过去20年之久。这种通过法语参与对话,高度融入当地生活,甚至转换国别身份的能力,正是法语带给赵元任先生的核心赋能。

    “他(赵元任)学方言的天才确是很惊异的。……他不但能说许多方言,并且能在短时间之中辨别出各种方言的特别之点。”

    “他有两只特别精细的音乐耳朵能够辨别那极微细的,普通人多不注意的种种发音上的区别;他又有一副最会模仿的发声器官,能够模仿那极困难的,普通人多学不会的种种声音。”

    ——胡适《国语留声片课本》序

    赵元任先生从小就显露出了超凡的语言天赋。除熟练掌握英、法、德三种语言外,他每因生活或工作的原因,来到一地或结交一地的朋友,总能迅速掌握当地的方言,加起来共有33种之多。青年时以优异成绩,先后入读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数学系、哲学系,并选修物理和音乐课程的跨学科求学(xué bà)经历,也使得他在日后的语音学研究中如虎添翼。↓

    让清华大学在安排教职时犯难的赵元任

    1927年,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赵元任先生奔波于全国各地,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方言调查。两个月时间内,他采访200余人,录音60多段,并研究结果编录为《现代吴语研究》一书出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采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学术著作,标志着现代汉语方言学的诞生。

    生性幽默的赵元任先生还在清华大学进行方言口技表演,只听他从北京出发,沿京汉铁路一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回北京。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游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介绍风土人情和名胜特产,恍惚间让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清华学子纷纷有错认老乡之感,活脱脱一部行走的语言百科。↓

    让全世界错认老乡

    4.汲取知识、媒体资讯的能力
    巴黎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城市:自东向西穿城而过的塞纳河,仿佛流逝的时间一般,见证了这座城市超过2000年的荣辱兴衰。公元12世纪时,法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Pierre Abélard在塞纳河左岸开坛讲学,门生汇聚于此,奠定了左岸的文化气息。又因此时的欧洲知识分子多为宗教人士,通用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该地又得名“拉丁区” (Quartier Latin)。

    既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必少不了书商以及前来买书的人。从公元16世纪起,塞纳河左岸就有路边书摊售卖二手图书,并逐渐发展成为巴黎一道固定的城市风景,所售二手书从杂志画册到古籍善本,一应俱全,爱书之人常能在这里淘到心仪的宝贝,不仅附近大学的学生、教授常来光顾,连包括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内的政要也是这里的常客。2018年,一些摊主还联合起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塞纳河河畔的书摊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对巴黎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漫步塞纳河畔

    1934年,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不时驻足于塞纳河畔的书摊之前。生活拮据的他非但没有因囊中羞涩而放弃了对知识的追求,反而将这看作是一种精神的陶冶与休憩:与摊主讨价还价、比较不同街区书摊所售书目的内容和质量,在旧书堆里以超值的价格买到自己的心头之好...所有的这一切,都构成了这位青年美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留学回忆,正如他在《巴黎的书摊》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在滞留巴黎的时候,在羁旅之情中可以算做我的赏心乐事的有两件:一是看画,二是访书。在索居无聊的下午或傍晚,我总是出去,把我迟迟的时间消磨在各画廊中和河沿上的书摊。关于前者,我想在另一篇短文中说及,这里,我只想来谈—谈访书的情趣...

    ...在近小桥的一带,你还可以找到一点你所需要的东西,例如有一个摊子就有大批 N.R.F.和 Crasset 出版的书,可是那位老板娘讨价却实在太狠,定价十五法郎的书总要讨你十二三个法郎,而且又往往要自以为在行,凡是她心目中的现代大作家,如摩里向克,摩洛阿,爱眉(Ayme)等,就要敲你—笔竹杠,一点也不肯让价;反之,像拉尔波,茹昂陀,拉第该,阿朗等优秀作家的作品,她倒肯廉价卖给你...

    ...到了这个时候,巴黎左岸书摊的气运已经尽了,你的腿也走乏了,你的眼睛也看倦了,如果你袋中尚有余钱,你便可以到圣日尔曼大街口的小咖啡店里去坐一会儿,喝一杯儿热热的浓浓的咖啡,然后把你沿路的收获打开来,预先摩婆一遍,否则如果你已倾了囊,那么你就走上须理桥去,倚着桥栏,俯看那满载着古愁并饱和着圣母祠的钟声的,赛纳河的悠悠的流水,然后在华灯初上之中,闲步缓缓归去,倒也是一个经济而又有诗情的办法。

    这位中国留学生,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诗人、翻译家戴望舒。他出生于中国杭州,早年熟读外国文学作品,后于1923年上海大学,师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学习文学,两年后,因上海大学被封,转而进入复旦大学的前身——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神父,在法国天主教耶稣会资助下创立的震旦公学学习法语。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文学创作的探索,戴望舒于1932年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巴黎大学,及中法合作设立的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后,致力于现代诗的创作与推广并投身于革命爱国运动,1950年病逝于北平。

    在学习法语期间,戴望舒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雨巷》,可谓耳熟能详。诗作结合了中国古典诗的清丽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含蓄,读来令人怅然神伤,回味深长。可以说,正是借助法语不断汲取法国文学精华的能力,造就了戴望舒这位现代诗先驱中西合璧的独特文风: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雨巷

    5. 外事机遇: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

    1889年2月18日,法国巴黎久负盛名的索邦大学大礼堂上,一场中法关系讲座正在进行。在座无虚席的台下,一位来自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精英学子正在认真倾听讲座内容,并不时低头进行记录。这是他当天的日记节选:

    在巴黎索邦大学大礼堂的法语联盟(l'Alliance Française)讲座上,中国将军Tcheng-Ki-Tong先生正在演讲。他身着一件漂亮的、在他的椅子上优雅地铺展开的紫色长衫,拥有一张圆实、年轻且快乐的脸庞;外加一个女演员般的露齿微笑。但这个男人很雄壮,声音非常洪亮、严肃、低沉、清晰。一场精彩、机智、非常法国式,但又更加中国式的演讲:出自一个优越的男人与民族...

    这位在台下认真听讲的法国精英学生,就是日后最为著名的法国作家之一,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最被人所熟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也收录了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给他的一封信,由此可见其在法国文坛的地位。↓

    罗曼·罗兰

    而台上的这位中国将军,就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官陈季同。他于18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并在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局附设的求是堂艺局前学堂,随法国教员学习造船相关技术。说到求是堂艺局,可能大家会有些陌生,其实它是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在福州设立、用来培训海军人才的机构,共分前后两个学堂。依据英国、法国各自在航海、造船方面的优势,前学堂聘请法国教员,采用法语教学,主要教授造船知识。后学堂聘请英国教员,采用英语教学,主要教授航海知识。晚清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将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物种起源》翻译为《天演论》的学者严复,即是出自英语教学的后学堂。↓

    建设中的福州船政局

    谨将拟定艺局章程缮列清单,恭呈御览:

    第一条  各子弟到局学习后...每日晨起、夜眠,听教学、洋员训课...
    第二条  各子弟到局后,饮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发...
    第三条  各子弟饮食既由艺局供给,仍每名月给银四两,俾赡其家,以昭体恤。
    第四条  开艺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学洋员分别等第...
    第五条  子弟入局肄习,总以五年为限...
    第七条  各子弟学成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
    第八条  各子弟之学成监造者,学成船主者,即令作监工、作船主,每月薪水照外国监工、船主辛银数发给,仍特加优擢,以奖异能。

    左宗棠《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1866年12月11日

    在求是堂艺局的五年学习期间,陈季同打下了扎实的法语基础,以“西学最优”的成绩在毕业后获得福州船政局的录用。1875年3月, 清廷选派陈季同等五人,随福州船政局前船政监督日意格(Prosper Giguel)赴英法游历考察。期间,其他四人分别进入法国船厂与英国海军学院参观学习,得益于陈季同超凡的外文功底,特别是在此时欧洲外交领域的通用语言——法语上的造诣,陈季同主动请缨,肩负起清廷欧洲国家派驻使节的初步接洽、考察事宜,并与1876年归国述职,充分体现出了法语作为核心技能,对外交人才的重要意义。

    陈季同

    1877年,清政府委派日意格率中国学生赴欧洲学习,陈季同作为文案陪同出行,随后进入法国精英院校巴黎政治学院的前身——自由政治学堂 (L'É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学习外交相关法律,毕业后就任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并兼比利时、奥地利、丹麦和荷兰四国参赞,先后在巴黎工作、生活长达16年之久,精通英、法、德、拉丁四门语言,是中国近代史上真正意义上第一批驻外使节。

    任职期间,陈季同还用法语出版了一系列如《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笔下的巴黎人》等书籍,以犀利、幽默而饱含爱国深情的笔触,以中国人的视角剖析西方社会,并向欧洲介绍中国,纠正西方对中国存在的偏见,在当时的西方颇有影响。书中的很多段落,即便在今天看来,依旧发人深思。↓

    旅居欧洲十年,我发现中国是世上最不为人知的国家...

    ...不用说,逐渐了解了西方人对我们的看法之后,我惊愕不已。在欧洲,我不仅常常被问及一些极为荒谬可笑、愚不可及的问题,而且发现,甚至那些自成要描述中国的书籍也谈到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

    ...我打算在这本书中实事求是地描述中国——按照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来记述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却以欧洲人的精神和风格来写。我希望用我先天的经验来补助后天的所得,总之,像一位了解我所知道的关于一切的欧洲人那样去思考,并愿意就研究所及,指出西方文明与远东文明之间的异同所在..

    在揭示真相、增强趣味方面,我已经尽了力,如果有时受论题的影响我竟至于表现出了对自己祖国的偏爱,在此先请求大家原谅,请求所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们的原谅。

    ——节选自《中国人的自画像 Les Chinois peints par eux-mêmes》陈季同著于1884年 黄兴涛等 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五位名人的故事,揭示了法语对学习者的五大核心赋能...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z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