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所谓的游学就是去玩的。没错,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就是去玩的;因为你要看要听要想要了解的美国,就藏在那一点一滴的细节里。
结束了西部的学校课程,我踏上了美国东部之旅。
自由女神像01
之前的西部篇,重点介绍了【吃】和那边的【风土人情】,少了一些对学校、学习环境等等的介绍,现在补上。
总结一下我在西部的所见所学,并没有觉得课堂上有学到多少知识,反而是每天放学后靠着和小伙伴们到处闲逛体验收获地更多。
不过凭我的观察,如果单纯想在美国生活的话,我觉得能过四级的口语加上稍多一点的生活化的常用词汇,逛超市买菜就差不多了;但如果想要在这边读书啊工作啊什么的,那必备的托福雅思以及专业相关的英语,是一定要的。
当时在那边突然得知自己六级考了五百二十多,但我却还是在用蹩脚的口语询问着厕所在哪里,就让人有一种一码归一码的感觉。后来回国之后,我也就放弃了功利性地去刷六级的成绩,而是直接从词汇量和口语入手,当然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介绍当时在那边的学习情况。
教 一瞥因为我们一行人多的原因,学校安排了一个中等大小的教室。清一色的地毯,中央空调,加上自饮水,多媒体全套,以及可以当投影幕布的写字板等等,虽然只有三层楼,但仍旧有电梯,设施十分完备。
之前我有幸进过北外的教室蹭过课,感觉那里的教室的布局等等,几乎是复制的国外的这种。听北外的同学说,他们连上课的模式都是照搬的国外的模式,没有午休,只有lunch break。而我在这边的课程安排,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小教室小规模开放式教学的好处,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记得有一堂礼仪课,老师为了准确地告诉我们与人握手的最佳力度,竟然一个一个地与我们握手教我们。
而创意写作课上,我们每堂课写的东西,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就现场给你点评。我想,这确实是国情不同。放在国内,即使是小学一般也是五六十个学生一个班,更不用说大学里动不动就一百多号人为一个班的大班教学。
那个老师当时还给我们讲了美国音乐的发展史,说到中国的流行乐的时候,他说他最爱的流行乐竟然是——我的滑板鞋。(完了,我大中华的文化啊)
简直是洗脑神曲,他当时直接就把mv给google出来给我们放。
不过我倒是发现,老师们最喜欢的教学神器就是google,一言不合google,反正每个教室都是联网的。而google几乎是万能的,特别是在文献搜索和学术研究中,中国的百度文库和百度学术在这方面确实是被人家甩了几条街。
Google自己的老师当时教创新创业的老师,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言不合就在google上检索到了自己。而他们在上课的时候碰到什么单词我们理解不了,他们也是直接就把中文给搜了出来。
02
在美国当大学生很辛苦,首先就是学业负担。
确实很多家庭都不会承担他们的学费。他们除了要完成每天每周的作业,还要应对数不清的出其不意的各种小测验、随堂测验、每章测验、月末测验等等;(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还是和专业相关。当时在那里认识的一个学油画的中国留学生,我感觉他的日常生活就很悠闲。)
然后就是,他们要自己找住的房子,(学校宿舍很少,不够分给每个学生),自己找些兼职,自己买菜做饭(那边的宿舍或者租的房子都是带厨房的)
教室外面都有共用的微波炉等,很多学生都是选择自己带饭(为了节省开销),而不是去吃食堂。(他们的食堂也跟我们想象的食堂不一样,其实所谓的食堂就是几家快餐店开在一起,外面摆一些桌子凳子和太阳伞,就构成了吃饭的地方。)
更多的时候,我看到食堂(更准确的叫dinning hall),有很多拿着一个汉堡一杯可乐,还一遍对着电脑看文献敲键盘的学生。
当时很有幸刚好碰见了学生社团在食堂开会,所谓的开会,其实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各自买了自己的口粮(汉堡可乐啥的),听管事的学生干部说一些会议要点。当时出席会议的还有学校的领导,但就是很随意的融入进去,很随意地在餐桌前面读了一段发言稿,随后也是跟大家一起玩闹起来。
食堂的一角这根本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casual!
但那边的大学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自己的车!当时我们上课的时候刚好碰到当地大学开学,为了给开学的学生的车腾地方(几乎人人都是驾车而来),连公交都改道了三天。
后来旁听了一下那里的nurse school的药理学课程,看了一下他们教材的定价,七十多刀一本,顿时心凉了半截,都说美国的教材贵教材贵,诚不欺我啊。
坐在最后,旁听课程去他们学校的图书馆逛,才发现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不光是藏书全面,而且从一楼到五楼,除了有一层是安静的自习室之外,其余的几乎全是小组讨论的地方,(几乎都是小声讨论,没有大声喧闹的情况)可见他们平时的作业和我们平时的作业形式,是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这也只能说明区别,毕竟两种文化的教育理念从来就没有一致过。
桌椅都是那种一圈一圈围在一起的摆放,完全跟国内就不同。国内的图书馆,都是一个赛着一个比拼谁的位置多,图书馆藏书再多,在里面坐的看书的人,永远比不上在里面上自习的人来得多。说的好听一定,图书馆就是一个环境好一些的自习室。
图书馆讨论区一瞥让我超级意外的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图书馆里,中文藏书竟然多到足足占了四排书架。放的书也全是大部头,四大名著就不说了,资治通鉴啊清史啊什么的,就这些藏书而言,立刻秒杀国内好多学校。
中文藏书区【所以多嘴一句,在此奉劝所有想出国的留学党,不管是考研还是留学,都不容易,三思三思!】
03
当时给我们讲美国史的老师特别有意思,他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却收藏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其中包括中国古代不知名书生的字画,迪斯尼动画的手稿等等。
流落美国的无名书生古字画 龟兔赛跑手稿 中国画家听课时的手稿他说美国的历史很短,短到可以追溯到最开始在这片街道小区居住的那一户人家是谁,姓什么,是干什么的。
这些姓,就跟中国的姓一样,是可以追根溯源的,只不过中国的历史太悠久,除了像孔子那样的名人可以一直计算到多少代嫡系子孙的,基本上只知道同姓千年之前是一家。
但美国不同,他们可以搞清楚他们的祖辈之前住在哪,怎么发家,后来又怎么通婚过来的。这也因此就形成了美国人的传统家庭观。英文名中很多偷懒的取名方法,就是谁谁的儿子叫Jackson,willson等等,估计也就是这么来的。
他们工作之余特别多的放送方式,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地聚会,野餐,等等,他们很享受这样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就跟中国人也喜欢热闹一样,他们虽不喜欢热闹,但也喜欢人多。
而当时有很多移民而来的中国人为了生存,要么是开餐馆,要么就是开洗衣房。
老师讲的很精炼,他说美国的发展,确实就是靠战争发家的。后来二战结束了,美国大兵重返家园,政府除了安置他们,还下发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他们分配房子,建立家庭。这一来又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发展。
后来经济好了些,孩子们又多了起来,这样一来又推动了超市和娱乐设施的发展,迪斯尼乐园就是在一个游乐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他还讲了很多关于好莱坞的发展故事,只不过那些影星老到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要是开讲历史的话,我想好莱坞的发展史,要占上很大一部分。
04
我特别喜欢这边学校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每所学校因为自己的历史、擅长专业等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而他们的学生都会深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并使之成为一种传承。我想,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也是我们国内大学所欠缺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图腾,是一只熊。
(而那里的学生,就自称熊孩子。)
洛杉矶分校的吉祥物据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大学霸兼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说,他们学校(CULA)的标志色是红色,而隔壁【南加州大学】的标志色是蓝色,两所学校的学生经常相互瞧不起,一眼不和就各种学术竞赛和体育比赛上相互“尬戏”较量。
而走在CULA的校园里,听着大学霸的解说,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里的每一栋楼,每一扇窗都见证着一个个世界创始人、世界级大师的存在。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栋楼里都住过一个世界级大师,可能他们在这走廊上的灵光一现,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成就。可能校园里走一走,就能看见一个诺奖级的获得者。
Internet诞生之地校园的一角,这是当初互联网诞生的地方。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梅贻琦的那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是我在学校艺术馆走廊发现的一张可爱的照片。
眼熟的应该在历史课本上见过而我发现他们的学生会,完全就跟国内的学生会不是一个级别。
南加州学生会大楼 南加州图书馆一角我特别喜欢国外这种将艺术与建筑融合在一起的风格,会让人感觉到文化的积淀。
虽说是图书馆,但会让人感到古老而深厚,敬意油然而生。
校园走廊一角 南加州大学【食堂】 【食堂】外的露天场所赶在了【南加州大学】的饭点去的食堂,发现外面坐满了正在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东西的学生,而这些露天的凳子,好像也是故意设计的。
05
终于从西部到达了东部,跨了几个时区。
飞机是坐的美联航,体验了一番他们的服务,终于知道其口碑差是有道理的。
没有免费的行李托运,长达六个多小时的飞行中,没有提供机餐,连水都是找空姐要了才有。飞机机身狭小,导致飞机内部的空间拥挤。与韩航相比,差不多小了一半的空间。气流颠簸就不说了,从登机到落地,几乎没有平稳飞行超过五分钟的。
不过这些都干扰不了我的好心情,因为我即将前往的,就是若干世界有名的大学,以及世界有名的城市。
先说【哈佛】。
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听说着关于这所学校的传说,确实心之向往。
与西部荒漠地带的自然景观不同,这边有的是鲜花与春意。只是行走在街道上,就能感觉到这城市的干净与活力。
街景与想象中的不同,哈佛有好几个校区,我只是去了其中一个(老校区)。光看大门,就感觉这不像是名校该有的样子。
门很窄,可能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车辆的进入,因为里面比想象中更小,说白了就是一个很大的院子。
哈佛大门几乎所有的土地都铺上了草坪,很多学生就直接坐在草坪上看书,讨论问题。
校园一角校园的一角,有一个仿中国古代而立的碑,据说是当地中国留学生捐赠的。
哈佛图书馆,灯火通明而这就是传说中神圣的哈佛图书馆,不过没有学生证,没办法进去印证,是否有那些所谓的哈佛图书馆金句。
我觉得这边的人很喜欢这样的柱子的建筑,很多地方都采用这种,让人感觉到神圣不可侵犯。
图书馆外一角 哈佛雕像而这就是哈佛里有名的雕塑,同时也是哈佛的三大谎言之一。但这个人并不是【捐赠者哈佛】,而是在之后几届的毕业生里挑了一个最好看的,装作是哈佛的样子——哈哈。
因为过往的游客都喜欢去摸那只大脚,(已经被摸得蹭光瓦亮了),据说哈佛的坏孩子们都喜欢在那只大脚上吐口水黏口香糖。
校园里参天古树虽说整个校区的面积不大,但绿化真的是超级好。光瞅瞅这些树,就知道这学校的历史。
再说 MIT,【麻省理工】。
据说是所有理工男梦寐以求的学校。
大门就是一个柱子样的建筑,照样是不允许车辆进去。
不过这所学校,是这些学校中唯一一所没有纪念品商店的,可能理工情怀太重?
不过【麻省】和【哈佛】倒像是中国的【清华】和【北大】,除了地理位置相近(就隔了一条河),文理擅长也是各领风骚,不依不挠。
MIT的正门只是纯粹在一楼的大厅里转了转,后面是天然形成的后花园,加上查尔斯运河恰好流过,随便一拍都是风景。
MIT的大厅,可以看到后花园 后花园前面的查尔斯运河不过看过这么多名校,我最爱的还是【耶鲁大学】。
原因就是,颜值太高。
学校没有正儿八经的大门,因为这附近的七条街八条巷都是耶鲁大学名下的。
而且一栋栋建筑都像是精美的艺术品,不带重样的,就连学生公寓,外面看起来也跟城堡一样。
Yale Univercity 雅礼协会所在地 校园一角 校园另一角 闻名世界的图书馆据说,这座图书馆里不光藏书量巨大,而且本是建筑设计就独具特色。
外墙看似是实心大理石,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磨得半透明的大理石块,阳光充足的时候,可以透过大理石的纹理。
这样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便于古籍的保存。
特别是里面珍藏的古籍,据说放在里面特有的玻璃房里,一旦起火,里面的空间会被迅速抽成真空。
校园一瞥因为正值开学季,图书馆的地面上画着【欢迎回来】。
耶鲁的另一个图书馆据说只能停教授车的停车场下面再说【西点军校】。
真的是不能再爱west point!真的是美到哭啊。
去的时候刚好是阴阴的那种天,配上那里的绿山绿水绿草地,简直就像是5A级景区!
这一片整座山都是学校的,连同一条哈得逊河,也成了学校的内河。
这边很喜欢雕塑,有很多时候,那些文化和历史,就蕴藏在雕塑里面。
校园一角 碰到里面学生在打高尔夫 west point南北战争的时候,为了防止敌人从这条河进入内陆偷袭,这所学校建的旧址,就是这个河流转弯的这个点,必须死守住这条河!
站在这山水之间,倒是有一种江南烟雨的熟悉感。
哥伦比亚大学一角 智慧的化身还有其他的很多名校,例如【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据说,谁能找到她的猫头鹰,谁就拥有无穷的智慧。
后来找了一圈,发现藏着她裙子下面。
普林斯顿大学一角 仿佛城堡一般 校园里的雕塑 无处不在的教堂 校园一角 校长住的小楼前的喷泉 校园后面很偶然遇见在拍婚纱的新人,一旁的小萝莉超级可爱。
校园一角最早知道普林斯顿,是因为国产的流星雨艾利斯顿的恶搞,校园里这组十二生肖兽首,是仿的圆明园的。
可见文化无国界,艺术是世界的。能在异国他乡看见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感觉很奇妙。
06
美国的城市,和学校一样,都是带着自己的韵味和特色,从来都不带重样的。与之相比,国内的大都市们一个赛着一个地复制粘贴,倒是缺了一些特立独行。
不管是洛杉矶的先进,现代,还是好莱坞的潮流,奔放;
不管是波士顿的悠闲,小资,还是纽约的忙碌,拥挤;
不管是费城的古老,自由,还是华盛顿的庄重,严肃……
我都觉得,这些城市都是按照自己的特点打磨出来的,别具一格。而不像国内的发达城市,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洛杉矶市区的斯台普斯中心 洛杉矶市政府前的广场 好莱坞一角 好莱坞广场 盖蒂博物馆藏品 波士顿著名三一教堂【右】在车上的时候路过波士顿著名的三一教堂,急忙拍了一张。旁边的,就是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汉考克大楼,全部采用玻璃墙体,既不破坏教堂的古老,而教堂印在大楼外墙玻璃上,又让教堂平添几分现代气息。
然后就是【纽约】。
我不是很喜欢纽约,给人的感觉太过于拥挤,喧闹。
但它这一切都改变不了它在世界金融经济圈里的地位。
主要的街道全是棋盘式修建,即使是路痴也不用担心迷路。
横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street,
竖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avenue,
中央公园说白了就是绿地贯穿其中。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第五大道。
金牛 自由女神像 船上一角 饭店里的壁画 联合国门口 若干国家的国旗 纽约的大楼 川普大楼之一 纽约街景不过看过纽约之后,我才真正懂蜘蛛侠的情景。
纽约的大楼,一栋比一栋高耸入云。走在街道之中,能让你透不过气来。
并且因为地价太值钱,道路两边根本没有绿化,有时连人行道都没有。
自助早餐 大龙虾 自制的华夫饼和甜甜圈 奥特莱斯一角 费城自由钟展馆 自由钟 华盛顿林肯纪念馆等真正来到华盛顿的时候,倒是有一点北京的感觉。
这林肯纪念馆的气势,倒是有点像北京的天安门。
林肯雕像 室内外看 华盛顿纪念碑 远眺不远处就是华裔建筑师林璎,也就是林徽因的侄女,大三时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整体呈V字型,远看就像是一道伤疤,上面刻满了逝去的人名。
越战纪念碑 华盛顿 第一军团 美国国会白宫就在国会的旁边,说白了就是white house。重重关卡,戒备森严。只是远远地看到了一角。
不过很喜欢国会这种倒映在水中的感觉。
国家天文馆 too 国家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前面的广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也是华裔建筑师贝律铭的作品,我为了跑这几个国家馆都看一眼,也是拿出了百米赛跑的态度。
这些都是免费为公众开放的,里面都是很珍贵的藏品。
除了上次在私人的盖蒂博物馆见到过梵高,莫奈的作品外,这次在国家馆又见到了达芬奇,莫奈,勃朗特,拉斐尔等等我知道的有名的画家的作品。
这些艺术品,其实就代表着一种文化。你要去了解一种文化,不妨先了解它的艺术。
后记
可能我眼中的美国并不一定是最真实的,但却是我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美国的历史,当然比不上中国的悠久,但却是有它自己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它现代,时尚,快节奏。
但我还是喜欢中国的古文化多一些。因为能经得起历史岁月的打磨,而得以留存的文化底蕴,不该就这样被后人唾弃,而不能传承。
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从来都是那句,既要谦逊,又要不卑不亢。而不是像现在很多迷失自我的青年人,一味的崇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