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那么美:不学无术(29)

作者: 王茯苓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4:36 被阅读53次

术,在甲骨文中,是用手抓住而剥离。古人利用竹木支撑搭屋为“技”,剥离植物青皮绞绳编篮为“术”,此为“技术”。直到现在,生活在中国偏远农村的人们,还会这门技艺,农闲时编篮、编筐、编帽子,纯天然无污染,物尽其用。只是随着农村年轻人口迁徙道城市打工,会编篮子的,估计大多只剩下老年人了。等老年人再老去去,就只能去超市里买塑料篮子了。

“术”引申为技艺、技能和专业,如马术、美术、艺术、医术、武术和炼金术等。《师说》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术”离不开“专”。专,原指手转纱轮纺纱,后引申为注意力集中、目标集中等。不专心,就无法炼成“术”,“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自古重技艺,因这是谋生的饭碗。

艺不压身的“艺”,在甲骨文中,是双手执握树苗以种植。对早期农业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一项事关生存的,极其重要的技能。“艺”原指种植,后引申为富有创造力的高超技能,是更高级别的“术”。

只是,“术”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们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受到工业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许多传统注重手工的技艺在消失。曾经的篾匠、铁匠、瓦匠、花匠、捏唐人、捏面人等等凭手艺吃饭、慢工出细活的术,都快成了与这个时代的“快”格格不入的符号。

如今的“术”,除了古今不变的话术、权术、战术、医术、教学技术、还有荒唐的金融炒股术,和人才匮乏的互联网技术等。每个时代都有其需要的技艺,跟不上就难与他人竞争。

术,都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磨练才能获得。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听起来难,但比起其他技艺可能要来得简单。成为一名医生需要在基础教育之上,最少5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精通所教授学科知识,还至少要3-5年的磨练;而成为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只需要半年至一年的学习即可,而学习基础编程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也有些工种不需要学习,只要能做到不问良心即可,比如传销这一类的。所以,这种靠忽悠的不算是“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非正道也。

不“学”无“术”,我们且来看看“学”是怎么来的。学,就是在房间里练算数、习字。有的甲骨文甚至加上两把手,表示“手把手”地教才有了学。古人称对理论的研究为“学”,对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古代的学习不仅重理论,也重实践。

古人如何学习?《礼记•学记》是这么说的: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参考译文:(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古人的学,只有在阅读理解、专注力、博学、社交能力和辨认是非等方面合格了,才算得上“小成”。到第九年能推论事理、有坚强信念,才能“大成”。由此看来,当今中国注重应试的教育导向甚至还不如前。

此外,《礼记•学记》还提到: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参考译文: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启发。

把看似“不务正业”的业余爱好与学习相结合,才能安心学习。除了学习,还要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深信所学之道,才能学好。这篇《学记》,仍值得如今的学习者和教学者研读。

古时到学校学习多为求仕途,但更多的学习则来自家庭和民间。古人之“术”,多为家传。匠人的儿子,经过跟父亲刻苦地学习,数年后也会成长为匠人。因古代信息传播不发达,亲属也多聚居,所以常造成整个村的人,都靠某种技艺谋生,代代相传。

到了现代,除了受到工业制造的冲击外,因中国很多技艺都只传男不传女,新中国后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传统技艺的流传。逝去的难以挽留,但向前看的年轻人,还是要坚持学习新技术,“不学无术”是谁也不想要的标签。

参考:

1.《象形字典》

2.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文言文汉语网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相关文章

  • 汉字那么美:不学无术(29)

    术,在甲骨文中,是用手抓住而剥离。古人利用竹木支撑搭屋为“技”,剥离植物青皮绞绳编篮为“术”,此为“技术”。直到现...

  • 汉字那么美:汉字怎么造?(5)

    总目录 说到造字,人们会想到“六书”和许慎的《说文解字》。尽管现代学者提出了“三书”,但被研究了两千年的“六书”依...

  • 汉字那么美:他山之石(17)

    石,字形像是山崖下的岩石。“厂”为高悬的石崖,厂下一个石岩,便有了石。 三为多,众石成堆便有了磊,表示积聚。石头累...

  • 汉字那么美:下里巴人(28)

    “巴”字在甲骨文中,是长着不成比例长臂的人。几千年前,蜀地生活过瘦高的长臂人,常年在林间崖壁攀爬。古籍中称其为“巴...

  • 汉字那么美:耳濡目染(30)

    耳,即耳朵,是用来听的人体器官。耳朵具体有耳尖、耳垂、耳根、耳鼓、耳膜等不同部位。与耳相关的有耳环、耳坠、耳机、耳...

  • 汉字那么美:风禾尽起(35)

    禾是结穗的谷物,在甲骨文中,字形像垂穗的庄稼。从古至今,“禾”字变化不大,现在多指水稻。 《说文解字》:禾,嘉谷也...

  • 汉字那么美:鱼沉雁落(39)

    《高士传》中有“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形容人美得鱼沉鸟飞,连麋鹿都惊得撒...

  • 汉字那么美:匕鬯不惊(43)

    衣食住行,该说食了。 估计很多人不会读“鬯”字。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中的“匕”原来指地位低...

  • 汉字那么美:数字(11)

    全书目录 八,看起来,是相背的两个人,为“别,分离”。“八”字从古至今,字形几乎没有变化。而“八”是如何变成中国人...

  • 汉字那么美:口是心非(31)

    口即嘴巴,是人类进食、呼吸、发音的器官,“口,人所以言食也。” 作为人体器官,人紧张时可能会口吃、不刷牙会口臭,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那么美:不学无术(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t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