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原创:莲小湲
于蔚往科里走,对这事,他不知说什么好。决定让蔚姐住自己家那刻开始,就知道会有这些事。顶多大家添油加醋地说说,可递到院里、递到政委那里。这点小事,没意思。这时,他想起蝴蝶效应一说,他笑了,心想:“对我而言到底会有多大损失、又能发展到多大?我有什么谁想拿就拿去吧!”
经常会有人说:我亲眼见到。亲眼见到的事不一定是真的,可见“眼见为实”这句话并不准确。
人们为什么凡事都想的那么狭隘?难怪谁说过,人95%的能量都消耗在妄念上。把这份心用在治病救人上,用在正事上岂不更好。
这些天他在徐媛蔚的引导下看了很多书,了解很多事。
一个生命,随时随地都会消亡。人们不承认或不相信,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两个以上元素合和而成,只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人们只知道终有一天会死亡,但是,除非是被诊断罹患绝症。大部分人都自认暂时不会有危险,是不会死的。所以,都那么执着,念念不忘地想得到更多,以满足那无底的欲望。可人们不清楚,接受生长和发展,就要接受事物的无常性和无我性。
于蔚正想,见唐浡走上楼,就说:“人,真的需要那么多嘛!只不过,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而已。”
唐浡愣住了,问:“什么意思?”
“没什么。”于蔚自顾自地走。与其说他问唐浡,不如说是在问自己,“肉体这个工具消亡了,魂灵还需要那些吗?”
“这孩子,病了!”唐浡站在那不解地看他。“还病得不轻。”
其实,在人们用吹息蜡烛庆生、点燃焰火开启香槟庆祝新年时,已经是向死亡又迈进了一步。生命的诞生,就是消亡的开始。可人们都浑然不觉,还自欺欺人地像大人用摇鼓逗孩子一样,在骗自己。心甘情愿地困在里面,不愿逃开。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无休止的:钱、家、孩子、工作、奖杯、证书,好车、好房子、好名声……就是生活的定义。可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还执着那些干什么。
“做好每件事情,活好每一天才是正道!”于蔚告诉自己说。
他刚下楼,刘护士走过来,“呀!于大夫,你可回来了,17床正闹,一定要你去她才肯打针。”
“走,过去看看。”于蔚向病房走去。
17床。十五岁的小女孩,先天性心脏病。一个特敏感,很可怜的小女生。病患折磨的她发育不好,她就像个瓷做的小人。
他俩来到病房,小女孩已累得没什么力气闹了,护士正在小心的给她打针。
于蔚安慰了几句,回到办公室。他正忙着,突然听到有人说:“小朋友,你找谁?”
于蔚抬起头,看见剩儿站在门外歪着脖子往里看。于蔚用手指自己,问:“你找我?”
剩儿点点头。
于蔚站起来走到门外,“找我有事吗?”
“大夫,我要回家了。这是我的护身符,我自己做的,把它给阿姨,希望能保佑她。”剩儿手里拿着一个鸽子蛋大小光亮光亮的小核桃,拴着红绳。
于蔚接过说:“我带阿姨谢谢你!”
“大夫,她是你姐姐吗?她真好,是个好人!”剩儿眼里闪动着泪花。“告诉她,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做个像她那样,不,像你们一样的好人。”剩儿说完有些恋恋不舍地走了。
于蔚拿着剩儿的护身符,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很久,还站在那儿。
“人出生的家庭为什么不一样?难道这真是定数?是自己前一世的因吗?”于蔚在心里问。
人们评判一个人,习惯看他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他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做了什么。说到成功的典范,马上想到比尔·盖茨,很少有人会想到甘地。
哪个更成功?
好人是什么样得?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