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已经不满足廉价、 肤浅的快乐, 但又尚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 不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时, 就会感受到巨大的矛盾和焦虑。“
引自于《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一书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今社会年轻人”焦虑“的根源——一直都渴望进步,突破自我,早日走出舒适区,但一旦真要下决心去改变自己的时候,又往往会责备自己缺乏自律。
那如何才能真正地自律呢?先从一个最简单的目标进行分解。当然,分解这个目标前,我们考虑的并非是达成此目标的直接目的,而是间接目的。
那什么又是直接目的呢?比如你规定自己从明天开始一定要天天跑步,跑步的直接目的当然是为了身体健康,燃脂。但你可能坚持了5天,突然发现,今天我太累了,能不能休息下,不跑?再说少跑一天确实对健康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但转念一想,跑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它可以增加你的肺活量,而你平时很喜欢K歌,但老是有那么几首听着热血沸腾的歌,一到高音部分就是上不去,但你坚持跑了三个月的步后,突然发现,稍微深呼吸一次,胸腔共鸣就打开了,原来上不去的高音一下就上去了。这个其实就是跑步的间接目的,它可以让你产生成就感,或者帮助你在其他方面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每件看起来有点距离感目标都用这种间接目的去转换思维,我相信自律起来就真的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
那么,还有一种自律,是需要考虑”沉没成本“的,在采取这样的行动之前还得三思而后行。比如,最近啊,我妈退休在家没事,买了一台电钢琴,天天在那里苦练,确实是找到了乐趣,又锻炼了整个大脑,而且通过纯粹的刻意练习和《约翰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的正确指导,确实有进步。
但假如把这个练习主体变为我本人,说实在的,就不太合适,不是说我没信心练成,而是说即使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到头来我自己需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似乎并不明确,也对我接下来的人生规划不会起到直接的作用。那或许有些人又会说了,你刚才不是说了”间接目的“,弹钢琴可以练左右手指的灵活性,这样不也锻炼了左右脑?
但现实情况是,我只能最多每天抽半个小时去练琴,其他的时间要上班,然后剩下的时间还要有针对性地去读更多的书来弥补我某些能力的不足——比如沟通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通过有针对性地阅读,是会比较快地看到效果的。而真要把首曲子弹得大体正确,半年的时间绝对还只是个小概率事件(请了专业教师培训的除外、天才除外)。
这样看来,假设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练成一两首曲子(比如《天空之城》,比如《夜的钢琴曲》),而把最重要的提升项目给丢失了,那将会产生巨大的”沉没成本“。那么,在练琴这件事上,中老年人可以自律一点,他们本身就有大量的时间去享乐,年轻人可以只当个不痛不痒的兴趣。
由此看来,当你真要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时,不妨从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两方面进行考虑,如果这两方面都能够拎得清,且一定不会产生太大的”沉没成本“,那就去行动吧,否则,还是再掂量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