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王阳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3679/c90d14aa72e36cc9.png)
易学是如何脱离巫术,成为“天人合一”之学的?
作者:童年的流星
易学从上古的“连山”、“归藏”转变为“周易”,为“天道”与“人道”的合一,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和理论的武器。孔子认为周文王是因为避祸,才不得不将经天纬地之学隐藏于《易》中。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孔子的判断不够全面,不仅《易》的完成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最为重要的是表面充满巫术气息的《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人合一”思想传承的载体,即使没有商纣王的迫害,周初的文化精英可能还是会选择《易》作为承载最高思想的典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3679/6a13d5f520b4e26e.png)
儒家的两难
作者:赵大山
过往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从秦、汉到隋、唐,再至宋、元、明、清,为了维护一家一姓之统治,专制的绳索,越勒越紧。到了晚清的时候,以至于话都不能正常说了,龚自珍不得不感慨,“万马齐喑究可哀。”王夫之说:“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统治者以申韩之势压臣下,臣下就以消极应付待上,统治者以申韩之术治臣下,臣下就以庄周的油滑处世。在上者指鹿为马,在下者难得糊涂。
对于世风日下,私欲,本心等问题,听听王明阳怎么说
作者:超瑞组合
《红楼梦》里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说过的话“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处在时间的长河,我们谁又能逃得过呢?或早或晚,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既然这样还不如只求现在,保持好自我的本心,让它不至于在对过去和未来的瞎想或妄想中迷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3679/84da5f7fb8a51f76.png)
心学如何修?王阳明论静坐功夫
作者:李禺磊
阳明先生最开始很推崇,而后来又后悔得不得了,之后绝口不提的,便是静坐法门。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宁静,遇到事情就定不住了,说明静的功夫根本不到家,那看起来是在静坐收敛身心,实质上对人生责任的一种自私逃避和自我放纵。儒家追求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所以对于这点尤其批判。五年之后,阳明43岁的时候,谈起这几年教导的静坐方法,他表示很后悔,从此只谈省察克治,再也不教静坐了。
关于学习打坐,有三件事情你不可不知
作者:念念观自在
为什么要修学禅定?有些人学禅定只是想摄心,让心静下来,作为一种身心充电的方式;有些人学禅定,只是在赶时髦,觉得很高大上,可以作为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有些人则希望借禅定来更好地实践佛法。而我个人更为欣赏最后一种。因为在修习禅定的时候,心会进入一种相对沉静的状态,平时的妄想都会沉淀下来,心的本来面目这时候才会显现,才能更好的去思维佛法,实践佛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3679/2e96c4a4c0a17fa0.png)
编辑:心技一体
《简书哲思周刊》(学达性天) 17/05/04 第011期
欢迎订阅《哲思专题刊物》(可直接点击订阅),以便及时阅读哲思专题的最新刊物。
《简书哲思周刊》将在每周四19点更新,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