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郑国“七穆”。郑穆公卒,郑人立穆公庶子公子去疾(字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公子坚,是为郑襄公。襄公准备驱逐穆公的其他儿子,而让子良留下。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穆公的儿子如果适合留下来,去疾本来就有这样的愿望。如果要离开郑国,那就都离开,为什么单独留下去疾?穆公于是赦免了他们,让他们都做大夫。穆公之子十三,后以罕、驷、丰、游、印、国、良七族著,谓之“七穆”。犹鲁之“三桓”也。
02.
欲擒故纵,恶贯满盈。宣公六年秋,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晋成公欲伐之。中行桓子荀林父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周书》曰:'殪戎殷。'此类之谓也。”让他继续危害他自己的百姓,以使他恶贯满盈,到时候一举而灭之。《周书》说:‘一举歼灭大国殷朝’,说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情。”
03.
文王既勤止。晋国的郤成子向狄人各部族谋求友好。狄人各部族憎恨赤狄对他们的役使,于是顺服晋国。鲁宣公十一年秋季,在欑函会见,狄人各部族都来顺服。在这次欑函之行以前,大夫们要召集狄人前来。郤成子说:“我听说,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没有勤劳,如何能要求别人服从我?能够勤劳,就有成果,还是到狄人那里去吧。《诗》说:‘文王既勤止。'文王已经做到勤劳。文王尚且勤劳,何况缺少德行的人呢?”
村夫说:局面未形成之前,该跑的还得跑一跑。
04.
晋、楚争郑。鲁宣公九年,楚庄王进攻郑国。晋国的郤缺率兵去救援郑国,郑襄公在柳棼打败了楚军。国内的人们都很欢喜,只有公子去疾(子良)担心说:“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
鲁宣公十一年春,楚庄王伐郑,及栎。公子去疾(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他娘的,晋、楚无德无信,我们还去讲什么信用!谁厉害就跟着谁吧。乃从楚。
村夫哀小国、小民生存之艰难。
05.
陈灵公与其卿孔宁、仪行父都和夏姬私通。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陈国大夫御叔的老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淫乱之女。有个儿子叫夏徵舒,在陈国做大夫。

三个家伙都把夏姬的贴身内衣穿在身上,还在朝廷上互相开玩笑。大夫洩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洩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洩冶之谓乎。”国君和卿宣扬淫乱,百姓就无所效法,而且名声不好。国君还是把那件汗衫收藏起来吧!孔子批评洩冶说:“《诗》说:‘百姓多行邪恶,就不要再去自立法度。’”
三个家伙一起在夏姬那里饮酒。灵公对仪行父说:“徵舒似你。”你长得真像徵舒啊!(你是我的私生子哈)仪行父对曰:“亦似君。”长得也像你!(你也是我的私生子哈)徵舒非常愤恨。灵公出来的时候,他从马厩里射箭,把他射死了。那两个家伙也逃到了楚国。

鲁宣公九年冬,楚庄王为陈国夏氏乱故,伐陈,说大家不要害怕,我只是来讨少西氏。少西氏是夏徵叔祖父的名字。遂入陈,杀夏徵舒,把陈国设为楚国的一个县。当时陈侯在晋国。不过,在楚大夫申叔时的建议下,楚庄王最终撤县,复封陈。孔子对此非常满意,说:“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史记·陈杞世家》)
村夫想说的是:三加一个渣渣。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