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自我,勇于成长,成全孩子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3:55 被阅读0次

    有幸又一次聆听全国生命化教育发起人、诗人、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的讲座,本次他在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第二季研修中所讲授的专题是《今天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策略》。近两个小时,张老师依然用温和的口吻和样态娓娓道来。

    是啊,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的课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很多,有的老师甚至于连维持课堂秩序都成了大问题,有的女教师直接在课堂被学生“弄”哭了,有的老师课堂教学几乎无效……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类似的困难和困惑当是数不胜数。于是,“掌控”课堂,建构理想课堂成为了我们教师的重要目标。

    张文质老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作了新颖的指导。

    一、最大的困难首先在教师身上

    教师是以“生命”教学的,但如何去理解、改善、提升自己的生命呢?

    教师是以“知识”教学的,但如何去补缺、补漏、补短板呢?

    教师是以“情绪”教学的,但如何去理解与调整呢?

    聆听张老师如此的指引和教诲,我的第一感受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大多的教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问题,而是环境和学生。

    绝大多数的老师太善于在“环境”和“学生”方面找原因,也毫不隐瞒并愧疚地讲:几年前,我也是一名善于找所谓的客观原因的老师,只不过比大多数的身边的教师尽责一点而已。

    后来,遇到了文质老师,遇到了“良药”——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对,我是教育的局中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只有义务尽力做好自己的教育,而没有权利把责任推脱于教育之外的人。

    只有站在找自身原因的前提下,我们才会追随张文质老师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一,我应以“生命”教学的,但如何去理解、改善、提升自己的生命呢?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生命推动另一个生命。

    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的生命状态决定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的视野就是学生的视野。

    如果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消极的我,那么慢慢地孩子也被我“感染”而消极,教育就是这样,会产生极大的榜样效应。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想:与其说学生厌学,还不是学生厌教。说白了,学生不学习不是他根本上不愿意学生,而是他讨厌老师的“教”——不切实际的、没有依据学生需求的、灌输的“死教”。

    因此,只要我们积极、乐观的对待工作、生活,慢慢地你的学生也不比你差。

    第二,我应以“知识”教学的,但如何去补缺、补漏、补短板呢?

    教师从教需要三个方面的知识:

    首先,专业性知识

    也就是作为教师具体从事的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等。作为某个学科(专业)的教师,其学科专业知识最为重要。这部分知识合理地讲,通常占我们自身知识的50%。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随着学科教育的变化,通过学习学科经典书籍来补充、提升,比如语文学科:余映潮老师的《初中语文课堂40例》;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教学的深深浅浅之间》等。

    其次,本体性知识

    也就是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也显得极为重要,这是从教的根本,无论你是什么学科(专业)的认课教师。这部分知识合理地讲,通常占我们自身知识的30%。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随着教育的变化,通过学习教育经典书籍来补充、提升,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张文质老师的《教学的勇气》《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等等。

    最后,社会基础性知识

    社会基础性知识是作为社会的人必须人人具备的知识,你所掌握的此方面的知识越多你就越有趣、越幸福。这个方面的知识很广泛,遍及社会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或者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

    这部分知识合理地讲,通常占我们自身知识的20%。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随着社会的变化,通过学习与社会相关的常识来补充、提升,比如:马丁塞利格曼的《持续的幸福》(1和2);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扶养》;还包括抖音、微信、快手平台中积极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传播的知识。

    一个社会基础性知识丰富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渊博、有趣、幽默和最具适用性。

    一个缺乏这部分知识的老师,他所讲授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带给学生的是生搬硬套、枯燥无味。

    知识是互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通过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三类知识”,做全方位的渊博、有趣的老师。

    第三,我应以“情绪”教学的,但如何去理解与调整呢?

    这一点很重要,人非圣贤,不可能没有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情绪,而这个情绪一旦带到班级,特别是长时间的这样,那么它将最大地影响孩子平静、淡定、有智慧地学习。

    因为教师带着情绪教学的课堂带给孩子的是极大的紧张和压力。然而,孩子在紧张和压力状态下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

    当你用积极的情绪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再多的错你都会耐心讲解,而孩子也会积极配合、用心听讲。

    当你用消极的情绪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一点点问题或者对不你都会小题大做,大发雷霆,而孩子就会因紧张和害怕不专心、听不懂。

    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不带情绪进课堂,这一点对建构和谐的课堂很重要。

    二、真正的挑战总是在“学”上

    学生们都是谁?他们的理解力、专注力、内驱力到底怎么回事?

    所谓的“成长”就意味着“多方面”“多维度”更“平衡”的发展,这到底有多难?

    “教基于学”“教适应学”“教促进学”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更考验教育的信念。

    张老师给我们提出一点、三个方面的反思,无疑都是为了告诉我们要想掌控课堂就必须“学”。

    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多变的社会中,在多变的教育环境里,我们要适应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从而改变自己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技能,达成“以变应万变”。

    实话讲,单单凭这点理念和意识,可以百分之百承认我们的老师能认识到的。但是,关键是“做不到”。

    于是,纵观全教育界“教书人不读书”太普遍了,更可怕的是似乎还“响应”了“二八定律”即优秀的、理想的教育者仅仅是教师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不怕得罪人地讲: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得过且过、都是善于“躺平”的。

    三、基于“生长”“成长”“成全”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意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很难实现的,什么是最需要努力的。

    以“合作者”的意识、“生态化”建设者的心态,去思考去行动。

    和学生合作;和家庭合作;和同学科教师合作;和班级教学团队合作;和学校所有教师合作。

    并追求:身边有师傅,远方有导师,心中有偶像。

    张老师短短的几点阐述,让我感受到了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合作、建设、追求。

    第一,合作

    张老师所列举的合作方面已经非常全面,在这里我只想重申式地说一句,也算是一种警醒。

    在我们的教学中,基于绩效工资分配、评优选模竞争、教师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影响,“三不”现象很严重——不读书、不写作和不合作。

    各吹各打,一盘散沙,表面上是竞争教学、互不影响,实际上学校教育是一个体系,需要共建共创,合作共赢。

    只有合作共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学校教育才能整体推进和发展。

    第二,建设

    我们要有建设课堂、建设教育教学的意识,并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主营阵地。

    作为建设者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充分了解孩子需求,充分思考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策略,站在帮助孩子“生长”“成长”“成全”的视角进行教育。

    这与我们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凭自己的“兴趣”进行教学是相反的。

    第三,追求

    教师要精进,教师要卓越,必须在自我的教育生涯中有所追求。

    在这一方面,我最喜欢张文质老师所提的三个方面:身边有师傅,远方有导师,心中有偶像。

    这样的追求是美好的朝向,愿我们有情怀的教育人都“身边有师傅”在指导、“远方有导师”在引领、“心中有偶像”在精进。做一名能掌控课堂、掌控自我教育、成全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因自我,勇于成长,成全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yv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