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触动心灵的伤感文字经典散文反思令
《后汉书》研读353:循吏列传(二)

《后汉书》研读353:循吏列传(二)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06:28 被阅读0次


          循吏列传(二)

任延

任延(?~168年),字长孙,南阳郡宛县人。在十二岁时,他就到长安成为太学学生。任延通晓《诗致》《周易》和《春秋》,在太学中非常有名气,在学府中被称为“任圣童”。后碰到天下动乱,他到陇西避难。当时隗嚣已经占领陇西四郡,派人去请任延,任延置之不理。

23年,刘玄任命任延为大司马部属,授予他会稽都尉。当时他十九岁时,来迎接他的官员看到他这么年轻,非常吃惊。他到任以后,恬淡无为,只是先派人带祭品前去祭祀延陵季札。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返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全都聘请,以师友之礼相待。部属家中贫困有难处的,他总是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让他们耕种公家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名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湖边隐居,立志隐居不出世做官。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前往。掾史报告任延,请求把他召来。任延说道:“龙丘先生躬行德义,具备原宪、伯夷一样的节操。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更是绝对不可以的。”

任延派功曹带上礼品去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一年后,龙丘苌才坐车来到郡府,表示愿意在临死以前在郡府供职。任延再三推辞,最后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所以郡内有才能的士大夫争着到他这里任职。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辞职,回去拜见天子。刘秀下诏书征召任延,任命他为九真太守。刘秀亲自召见他,赏赐给他马匹和各种丝织品,让他的妻子儿女全都留在洛阳。九真郡人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任延为他们制造农具,教导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

另外,骆越的百姓没有婚姻礼法,各自凭着情欲喜好,没有固定的妻子,也不了解父子间的天性和夫妇间的道理。任延发文书给所属各县,要求男子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女子年龄在十五到四十岁之间,都要按照年龄大小婚配。有贫穷拿不起聘礼的,就要长吏以下的官员各自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们,结果同时娶妻的有两千多人。

任延到任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些人生下孩子,才知道宗族姓氏。他们都说:“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啊!”许多人给孩子取名为“任”。于是边境外的蛮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义,愿意为汉朝守卫边关,因此任延撤掉了侦察候望的军兵和把守边关的士卒。

起初,在汉平帝时期,汉中人锡光担任交阯太守,他引导夷民,慢慢用礼义影响他们。他使蛮夷开化的名声和任延差不多。王莽末年,锡光封锁边境,派兵拒守。建武初年,他派使者进贡,被封为盐水侯。岭南有华夏风气,就从这两位太守开始的。

任延在九真任职四年,刘秀征召他返回洛阳,由于生病耽搁了行程,被降为睢阳县令。九真的官员和百姓在他活着时就为他建了祠堂。到京师洛阳后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刘秀亲自召见他,告诫他说:“要好好侍奉上级,不要弄坏了名声。”任延回答说:“臣听说忠臣无私,有私心则不忠。一心为国,这是臣子的本份。上下一片赞美之声,不是陛下的福气。好好侍奉上级官员,臣不敢接受您的指示。”刘秀听完叹息说:“你说得很对。”

任延到了武威以后,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中大族,他的子侄和宾客为害百姓,任延命人把田绀拘捕,其父子和宾客共有五六人被处死。田钳的小儿子田尚聚集了几百名行为放荡轻薄的人,自称为将军,夜间攻打郡府。任延随即发兵打败田尚。从此后,他的威信大震,官吏和百姓都小心翼翼。

武威北对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许多人荒废了耕种。任延到后,挑选了一千名懂得用兵的,申明赏罚,让他们率领种族庞杂的胡人休屠黄石的骑兵占据要害地方,一旦有紧急情况,就可以迎战和追击敌人。每战敌人伤亡很多,从此后不敢再来。

河西过去缺雨,任延设立主管水利的官员,负责修建水沟渠道,百姓都得到益处。他又兴建学校,派官员管理,从掾史以下官员的子孙,都让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免掉他们的徭役。通晓经义的一概任用,使其荣显。武威从此有了很多博学多才的人员。

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县令。汉明帝继位后,封他为颍川太守。59年,汉明帝征召他到学校,接着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延任职九年,最后因病去世。

他的小儿子任恺,官做到太常。

王景(30年~85年),字仲通,乐浪郡冄(音nán,南)邯县人。他的八世祖叫做王仲,原是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王仲喜欢道术,懂得天象。在诸吕作乱时,刘襄策划发兵,多次向王仲请教。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时,想要请他担任军师。王仲害怕遭祸,就乘船东渡大海,逃到乐浪山中,就此在那定居下来。

王景的父亲叫做王闳,担任过郡中三老。更始帝刘玄失败后,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为大将军、乐浪太守。30年,刘秀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王遵到辽东后,王闳和郡府决曹史杨邑等人一起杀掉王调,开城迎接王遵。刘秀封他们都为列侯,只有王闳辞让官爵。刘秀感觉很惊奇,征召他进京,但他在路上因病去世。

王景从小学习《周易》,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喜欢天文数术一类的学问,性格深沉,擅长的技艺很多。司空伏恭征召他到府中任职。当时有人荐举王景善于治水,汉明宗下诏书,让和和将作谒者王吴一起修建浚通沟渠。王吴采用王景提出的低坝挡水的办法,从此才不再有水害发生。

当初,在汉平帝时期,黄河和汴水决口冲坏河堤,一直没来得及治理。35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水很长时间了,天天为害百姓,济渠淹没了几十个县。如果花钱治水,取得成功并不困难。最好改建河堤,以便使百姓安定下来。”

奏章呈报后,刘秀立刻派去士卒。正在筹划治理黄河的事,浚仪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孝武皇帝年间,人口众多,都沿着河堤开垦种植,在瓠子河决口后,有二十多年没有不阻塞。现在人口稀少,田地广阔,虽然没有治理,灾患还可以承受。并且经过战争,现在又要兴动劳役,劳苦和怨恨一旦多了,百姓无法承受。最好等稳定之后,再讨论件事。”

刘秀看到这个意见后,取消了治水的事情。后来汴渠束流,水越来越大,水闸原先所在的地方,都已经到了黄河中间。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认为朝廷经常兴动其他劳役,却不先考虑百姓最急的事情。

69年,汉明帝开会讨论治理汴渠的事情,就召见王景,询问治水地理形势和便利条件。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反应灵敏迅速,汉明帝非常欣赏。又因为他曾经治理过浚仪,就赏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以及钱币布帛衣服等物品。

这年夏天,朝廷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从荣阳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王景组织人员测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切断大沟深涧,在要害处修筑起堤坝。他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每十里修造一座水闸,使得水流能够来回灌注,不再有溃决之害。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

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汉明帝亲自巡视,下诏书要求靠近黄河的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管理官员,就像西汉的制度,王景由此知名。王吴和从事掾史们都增加一级官爵俸禄,王景经三次升任为侍御史。73年,王景跟随汉明帝到东部巡视,到达无盐县时,汉明帝称赞王景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职务,赏赐给他车马、细绢和钱币。

82年,王景调任徐州刺史。在此之前,杜陵人杜笃向汉章帝进献《论都赋》,建议把都城迁往长安。上了年纪的人听说以后,都萌生出怀念故土的想法,全都长时间深情向西遥望。王景认为宫室宗庙已经建成,担心人心疑惑,正好当时出现神雀等各种祥瑞,就写了《金人论》,赞美歌颂洛阳的华美和天人感应祥瑞,文章很有可取之处。

第二年,王景调任庐江太守。在此以前,庐江的百姓不知道用牛耕地,造成土地肥力有余,但粮米经常短缺。庐江郡的边界上,还有楚国相国孙叔敖修建的芍陂稻田。王景率领督促官吏和百姓,重新开垦荒芜的土地,教导百姓用犁耕地,这样开垦的田地比原有土地增加了一倍多,郡内的粮食丰盛充足。他把诫命刻在石头上,使百姓知道一般的禁令。另外,他引导百姓养蚕织布,为他们制订法规,把法规全部刻在乡间亭子上。庐江还流传他制订的条文。王景最后在官任上去世。

当初,王景认为《六经》记载的都有卜筮,做事情都用蓍龟求卜,但各种书籍中记载的吉凶不一致,他因此整理各家数术方面的书籍,以及建墓造宅的禁忌、阴阳风水、占星之类适用的部分,编辑成《大衍玄基》。

水利专家王景

  黄其军

        作于2023年6月3日(古历癸卯年四月十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循吏列传(一)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四)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三)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汉书》研读353:循吏列传(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z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