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是《山海经》里的一则小故事,原文只有37个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对于这则神话故事的解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解读是:表现了远古人类不屈服自然,敢于挑战自然。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当代文史学家杨公骥先生的见解:
夸父逐日的故事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受更多的水;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这里的水不妨当作知识的象征)。
可谓是一语中的了,我太喜欢这个解读了。
想起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与时间赛跑》。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而看到杨公骥先生的那段话我终于豁然开朗,原来与时间赛跑可以这样具体。
原来好多金玉良言在小时候已经接触过,然而到了成年后才会逐渐明白。
自认为这两年读书的量比之前加大了不少。
记得前两年在一期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特别深刻,大意是说:父母在孩子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唯一期盼的是健康;等孩子拥有了健康后,又会给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前几年我一直被一种慢性病折磨着,反反复复。内心对未来也没什么期盼,混过一天算一天。
侥幸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后,我又开始贪心起来。外表看起来柔弱又不争不抢的样子,其实内心有几分倔强与强势。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把它归于遗传。从我姥姥到我妈,再到我,算是一脉相承。基因的作用太强大,倔强是骨子里的。(胡乱想了一点,碎碎念,可忽略。)
我想走得更高,这需要武器。而成本相对较低的武装方式莫过于读书了,不过这也是一种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的方式。
不吹不黑,今年确实读了不少书。我觉得这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
因为准备考取某高校的古代文学专业,所以看了不少专业相关的书;因为要在简书上更文,所以也看了不少书,毕竟是写历史人物崛起的,肚子里得有货。
以考试的方式倒逼读书,不失为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以写作的方式倒逼读书,不失为一种比较有趣的方式。
坦白讲,究竟看了多少本书,我并没有统计过。而在这些书中,大多数都是熟悉了若干片段,背诵的也是若干有限的段落。把每一章都仔细浏览的,很少;把整本书从序到跋仔仔细细看过的,更是少之又少。
也许总结我这一年究竟看了多少本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至于读了这么多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我只能说,前段时间不求甚解的内容会刻在潜意识里,等下次读书时有相关的内容会自动链接起来,然后在心里惊呼:简直太神奇了。
至于比较显性的好处,目前还没有,我也无法回答。
想起前段时间简友在群里分享了一幅图,看过后非常有感触,顺手把它存了下来,如下:
来自简友“非常千”的分享我读书时仿佛也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上一本读过得书总是和下一本书有相关的地方可以连接着。(只是涉及的范围还没有图上所说的那么多)
在看到这张图上的文字时,大概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仔细想了一下,我应该已经有意识地寻找“水”了吧。我就像夸父一样,极度饥渴,找到了水源便迫不及待,但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
读一本书,会很自然地生出一些疑问,不知觉间想找另一本相关的书给自己解惑。自己为解惑的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困惑,于是有意识地再找其他资料……
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虽然大多数书我只是匆匆浏览,不求甚解。但我总觉得比起前几年,现在是空前的“有文化”。
以前以为很高深的东西,不管怎么样,现在懂了点皮毛,不会那么怵了。这算做读书的另一个好处吧。
而更值得惊喜的是,我在有意无意间,知道了哪些内容应该反反复复地读,哪些好书值得精读。
比如最近在读的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说诗》系列,每看叶先生讲一位诗人,我会去找相关的《名家作品集》,然后再衍生到相关传记。然后在每一次与心灵的碰撞中,自己在心中会划重点。
现在我终于彻底理解了,为什么在某些领域,年龄越大的人反而越有优势。
时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杀猪刀,时间也会让人逐渐走向成熟。正如开篇提到的与时间赛跑的具体方式——读书。每往前走一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租住的那个地方,楼下隔一条马路是承办一个社区红白事的场所。夏天的时候,来办喜事的很多;逐渐到秋天,办丧事的开始多了起来;到了冬天,办丧事的则更多。
想来人都是喜欢欢乐的气氛的,刚开始经过,遇到办丧事的,心里会抵触、甚至会害怕。再到后来,便也释然:每个人都会用完自己时间,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天。
想到这里,再经过时,我会在心里默默给他们鞠一躬。同时,也在认真审视自己的时间。
我的余生,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有很多年,我要抓紧步伐和时间赛跑了,尽管我知道到最后我并不会赢。
我愿意在有生之年,像口渴的夸父一样,不断与时间竞走,不断补充水源、不断读书。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寻找的过程中,机缘巧合地发掘应该精读的书。
那该有多幸运。
网友评论
若是标点符号不算,只有37个字哦。
加油,共勉!
文章满满的正能量,小懒一定能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下一本书和上一本书相接,是真正读书人才有的体验。
结尾红白喜事那一段,很打动人
是认认真真写的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