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后的高潮处,数目庞大的架子鼓组成声势浩大的鼓阵,几百个吉他手组成一个吉他阵,整齐划一地在一种主要由高分贝声响制造的翻天气氛中弹奏音乐,而影片显然没有足够能力调度、拍摄、剪辑好这种集体主义演出的宏伟场面,而给人一种涕泪聚下,歇斯底里,撒泼打滚的观感。
不论从剧情、笑料、表演、音乐还是其他电影技巧来看,《缝纫机乐队》都和这个场景一样,是一部毫无想象力的电影。
成百上千人整齐划一地做一件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于两种情况。第一,奥运会、文艺晚会等各种集体主义演出的会场,宣示一种集体的力量。第二,一些商家喜爱使用这种声势浩大的形式做广告宣传,比如千人吃面,万人吃豆腐等活动。
而影片就将“摇滚”放置在这两种情况的端点上。影片开头小学的演讲比赛场面,是典型的学校集体生活,学生们在领导席之后端坐着。这种“演讲”本身只不过是一种声音拿捏的艺术,它的煽动性并不在于演讲内容,而主要靠夸张的声音与叹词来进行一种程式化的赞美。在小胖子胡亮过于抑扬顿挫以制造喜剧感的讲述中,集安小城因为有四个摇滚乐手而闻名,政府迅速将之化作一种城市的集体荣誉并成为宣传资源,为之立起一座吉他雕塑作为纪念。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城市都有这种象征城市荣誉的大型纪念物。正是这种复兴“摇滚之城”的宏大愿望,而非对摇滚有什么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让胡亮在多年之后想重组乐队,以期保住即将在城市新建设中被拆除的大吉他雕塑。而且,他的手段也是要给政府晚会弹奏一曲,以让官员再度认可摇滚的宣传或经济价值。但这实际上和要拆掉大吉他,打造一个崭新的新集安的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主旋律愿望,并没有多少差距。
二十年之后,所谓摇滚之城的明星早已不在,大吉他即将在隆隆的房地产开发声中被推倒。胡亮为了证明“摇滚之城”仍然存在,就从北京请来一个落魄的眼里只有钱的经纪人,集结了老、青、幼三代民间高手组成乐队。在这些人身上,导演浅尝辄止地描绘了人身处这个世界的痛处,并以之作为情节推动和笑料桥段的养料,但影片对人的理解和一切空洞的影片一样肤浅,心灵非常纯洁。大鹏在影片中挥着人民币,骂自己饰演的经纪人程宫”只认得钱“,大概就是全片最深刻的地方了。实际上,如果这个经纪人眼里只有钱并且一黑到底,这部电影可能还有一点点深刻的价值。
但确实,“只认得钱”是贯穿全片的一个灵魂。影片里到处充斥着钱的踪影,人的落魄只是因为没钱,而有了钱就可以嚣张跋扈并解决一切问题,并且就真的解决了。影片最后在大吉他雕塑遗址开发出一个大吉他形状的房地产项目(这种具象建筑遍布华夏土地,毫无意义且莫名其妙,饱受批判),可以说是民间诉求与政府开发商利益的双重胜利。这种非常纯朴的金钱观念主导着影片,使“钱”成为影片剧情的一个关键驱动力。而影片最后那场类似千人吃面式的千人奏乐场面,自然成为新房地产项目的最大广告宣传。你可以看见那个房地产商在台下听歌时眼中闪烁的激动光芒,他可能也没有想到,女儿叛逆地加入这个缝纫机乐队,会使他做了如此得意的一门生意。
影片最后又是一次小学演讲,仍然是那种做作的,粉饰的,集体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腔调。而这就是整部影片主题的腔调,而随之而来的字幕上,那些客串的昔日国内乐队的成员们,统统成为了这种腔调的佩饰。
我好像没有论及影片中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音乐,或是作为一种精神的“摇滚”。
哦,这部影片里有摇滚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