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散文读书
《道德经》新注(第二十章)

《道德经》新注(第二十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1:10 被阅读49次

绝学无忧。唯之与何,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贵人。我畏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上。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这句话是老子和求道之人的对话,意思是说只要去掉你以前的经验之学就可以从此再无忧虑之事了。因为自从有了儒家的仁义道德,你就会想办法去追求它们,否则就落得个不仁不义的名头,所以你总是很忧虑,总是很担心自己失去仁义之名,最终不堪其累。

假如你认定权力和金钱是你追求的唯一目标,那么你就有可能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得到它们就如沐春风,失夫它们就会痛不欲生,这样做的结果就会让你的内心永远被金钱和权力困扰和蹂躏,最终身心俱惫,徒然痛苦一身。

“唯之以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顺从和违背,两者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呢?善与恶之间又有多大的不同呢?权高,位重,钱多者总想让那些卑贱者对他们有畏惧之心,他们不明白这种畏惧之心是相互的,卑贱者同样需要尊重。

这段话是老子对世俗观念的批评,人类社会为什么非要按照某些人的意志去刻意划分呢?一旦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割裂开来,社会就有了等级,有了高低贵贱,有了善恶美丑,非要区分出违背和服从,就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了这一系列区分和辨别,天下焉能不乱乎?

后面的一大段内容是老子和世俗之人的对话,由于篇幅比较长,为行文方便,不再引用原文。

首先,老子认为仁义之学已经流传很广,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积重难返,因而乱局还会持续下去,仿佛看不到尽头,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老子用很长一段话来描述世俗之人的具体表现以及他们与体道之人的行为差别。

世俗之人整天熙熙攘攘,你来我往,纵情享乐,争名夺利,就象是在享受太牢的美食,又象是在高台上观赏美丽的风景。而体道之人则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从不表现己,从不显山露水,就象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又象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浪子。

世俗之人都以有财为荣,有智为诈,而体道之人则总是显得不足的样子。不足就是不盈,唯有不盈,才能吐故纳新,生生不息。体道之人总是显得敦厚淳朴,毫无心计,总是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世俗之人总是表现的能明察秋毫,精于算计,而体道之人则总是不善露形容,从不善斤斤计较,他们就象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就象大风一样没有止尽。

世俗之人都要争相有所作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是以名利为“家”,他们的一切行为也是围绕名利而生的,离开名利就等于失去了家园,就等于无家可归,而体道之人是以道为本,以道为“家”,与世俗名利是毫无关系的,道是永存不变的,因而体道之人永远不会失去家园,不会无所依归。

本章,主要是描述体道之人和世俗之人的不同精神世界,通过这一章也可以体验到老子的天下情怀,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后来骑青牛而去,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道家人物都有遁世情怀。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注(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何,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 《老子》新注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 《道德经》新注(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道德经》新注(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规律,守弱是“道”的用途。天下万物从...

  • 《道德经》新注(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 《道德经》新注(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

  • 《道德经》新注(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

  • 《道德经》新注(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之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 道者无羁

    走马观花道德经(20) 20.道德经第二十景点——无忧之门 道德经第二十章 众人皆醒我独醉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二十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n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