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初入德国职场,承受生命之重》一文中写到我在德国小城的第一份工作——鸡肉包装公司。每天在低温环境中站立8小时,最后患重感冒不得不辞职。
尽管累到身体极限,相比中餐馆的工作,在德国这家企业,只是体力上的超负荷,没有精神压力。相比德国企业的工作,本地中餐馆劳动强度最大,报酬最低,人格还得不到尊重。可以说没有比本地中餐馆更恶劣、卑劣的企业。
中餐馆老板不仅从工钱上压榨克扣,还从言语上、精神上鄙视你、贬低你,对人没有基本的尊重。中餐馆内除了厕所、员工宿舍区域没有监控摄像头,餐馆大门、餐厅内、吧台、厨房、地下室、院子……到处都是,时时监督打工者的一举一动。
德国相关法律规定:安装摄像头必须明确公示。中餐馆安装摄像头不仅数量多,而且不告知。这种做法在德国是犯法的。
小城中餐馆老板人性之恶可以说登峰造极,已经没有留学生再敢去这里打工。连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孩子体力都难以胜任,打工几天就不得不辞职;女孩子会时不时受到老板骚扰:要不要陪我去桑拿?
在德国、荷兰,桑拿房不分男女,且不穿衣服。中餐馆老板的用意不言自明。
经历过最恶劣、最下作的中餐馆,在之后的工作选择中, 我只考虑普遍守规矩的德国企业。
1.改变求职观念
辞掉包装公司的工作后,疲惫不堪的身体需要休息。一连几天,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望着窗外,这是何等的幸福。此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睡足觉。
休息几天后又开始感到无聊,在德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无聊。每天无所事事,大把大把的时间难打发,内心又开始忧惶起来。
继续找工作信息、发简历。
德国的生存就是这样艰难。求职信发出至少10封,没有回音。再找信息,再发。我渐渐了解到,在德国,普通商店的收银员都需要经过两三年的职业培训。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发给麦当劳、超市的求职信没有反馈。
收银员的工作不要再奢望。保姆呢?
德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小城养老院众多,需要大量护理人员,且薪金很高。但是,必须经过两三年职业培训。又是培训!
德国一些老人的退休金不足以支付养老院费用,只好在家养老,这就需要大量护理人员或者保姆。
或许尝试做保姆?
保姆需要做的事:在雇主家里照顾老人的生活,做饭、购物、洗衣熨衣、整理花园……条件是:懂德语、有驾照。
暂时没有其他工作机会,那就试试做保姆。
求职信发出,很快有了回音。家政公司让我去面谈,办公地点在来回1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
骑车一个多小时找到家政公司,上楼时感觉腿发软。
负责人是一个胖胖的德国中年女人。她不会英语,我用磕磕巴巴的德语和她交流。对方最后说:我们这里工作时间灵活,你可以选择;公司也可以提供医疗保险,但最好有驾照。
没有驾照、体力不能胜任、工作地点远。我决定放弃。
2.要面子还是里子
一连几个月不停地看报纸、上网寻找招工信息、发送简历,德语提升很快,已能看懂招工信息。
看到报纸上的信息:一家清洁公司在本地招人,只有联系电话,没有邮件地址,工作地点离家很近。每天早上5点上班,工作两小时。又查看这家公司网站,其客户遍布德国。
德国的清洁工作都很辛苦,上班时间早,必须在客户营业或者开始工作前完成清洁。没想到发达富裕的德国,还有如此多的辛苦工作。想找到本地、工作时间不要太早的,几乎没有。
工作地点是第一个考虑因素。因为不开车、没有电动车,只能骑自行车,公交车火车半小时一小时一趟车,不方便、不安全且贵,付出时间成本过高。
这个工作我想试试,离家近,骑车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工作场地。可我害怕打电话,担心听不懂对方的德语。怎么办?不能事事依靠别人帮忙,硬着头皮打吧。
打电话前,我把需要问的信息写下来,事前查字典。打电话过程中,对方的语气温和,吐字清晰,询问了我的国籍、名字、手机号码、年龄、住址等信息,并再一次告诉我,工作时间是早上5点。通话五六分钟,我基本都能听懂。
总算结束通话,漫长的五六分钟,简直是一场听力和口语考试。经历这次没有任何人帮助的通话,我不再惧怕打电话求职。真是万事开头难。
两周后开始到健身中心上班。
3.自食其力才最有面子
工作让我感到被需要,工作着是美丽的。
经历几轮找工,认清了工作定位,观念改变,心理接受一次次洗礼,承受力渐强。
我也想要面子风光的工作,但更要里子。我需要钱,需要工作,需要雇主负担一半医疗保险费。生存阶段,里子比面子重要。劳动最荣耀,自食其力才最有面子。
黑人同事说:“没见过中国人做清洁工。”她观察得细致、准确。
经历最初的心理关口,以前不屑的工作,为了生存我也不再抵触和介意,只要不是中餐馆。生存是第一位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清楚地知道,这只是过渡,我在骑马找马。两个月后,得到一份较为理想的新工作:德国一家连锁酒店,也是本地最大一家酒店的餐饮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