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为什么李白曾赋诗曰,“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这个邹子是谁呢?他是如何“能回天地心”的?
他叫邹衍,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李白所写得这首《邹衍谷》,是传说他在燕国任职的时候,为一个寒冷不生五谷的地方,通过吹奏律管的形式,带来了春,带来了希望与苏生。这个地方至今尚存,现为北京市密云区的外八景之一,名曰黍谷先春。当地人还为邹衍吹律建了一座心碑,以此来纪念他的功勋。
实际上,邹衍能回天地心的传说,还不止这些。那一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有人进谗言误陷邹衍,燕惠王将他下狱。邹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比《窦娥冤》的六月飞雪早了近两千年。
那为什么在诸子百家之中,惟独这个邹子神秘兮兮,有点光怪陆离呢?恐怕与他创立的学说有关,他是中国历史上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他喜好谈天,故又称“谈天衍”。
他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按班固的说法,阴阳家之流的学术思想,来源于唐虞时代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義氏与和氏,敬顺吴天,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而这种论调,在我看来,何其愚也!把人类的黄金时代乃至所有的辉煌,都归功于史前时期的古人,这是对整个历史的唾骂与侮辱!难道那些后人们就什么也做不了?!
而司马迁的评价就比班固强多了。他说邹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意思是说邹子抱负远大,有挽回天地之心。他是要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与体系,为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班固不明道心,不察大道,反以为是小术,何其愚哉。
邹衍以阴阳为根本大道,以五行为基本要素,以阴阳五行的盛衰变化和生克关系为求索之迹,来解释自然、社会、人事发生的种种变化。其后阴阳五行不断与方、季、色、音、味、干支,山川、宫室、人伦、常德、政权更迭等搭配组合,终成为广阔的宇宙模式,将自然、社会、人生、人体联系起来,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司马迁曾说,“其言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到了后来,阴阳五行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还不止这些,在中国古人看来,海是中国的尽头,世界的尽头,也是天的尽头。但是邹衍却说,我们只是小九州,名曰赤县神州。海的外面,还有一个大九州。我们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这是何等辽阔而宏大的思想,这是何等英明且睿智的思维。如果我们早有邹衍的眼界与气度,又何必到了后来如魏源所说,睁开眼睛看世界。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岩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