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三笑集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成语故事50:一隅三反/举一反三

论语成语故事50:一隅三反/举一反三

作者: 一竹居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07:12 被阅读13次
一竹居,两味茶,三不五时来论语


【成语故事】


卫国的公子州吁,杀死国君,自立为君。为讨好诸侯、安定百姓,他联合宋、陈、蔡三国,向郑国发起攻击。

鲁隐公问大夫众仲:“州吁会成功吗?”众仲答道:“安定百姓,靠德不靠乱。乱,如同理丝,越理越乱。州吁凭借武力,又安于残忍,他是不会成功的!凭借武力,就没有百姓;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百姓背叛,亲附离开,难以成功。战争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就会烧到自己。州吁杀国君,残暴使用百姓,不去建立美德,反想以乱获得成功,他必遭大祸!”半年后,州吁果然被推翻。

众仲善于推理,可以一隅三反。

【成语释义】


反:类推。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成语用法】


近义词:触类旁通

反义词:一窍不通

褒义词

【成语出处】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述而7·8》)

【论语释义】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②悱(fěi):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③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和气生财

相关文章

  • 论语成语故事50:一隅三反/举一反三

    【成语故事】 卫国的公子州吁,杀死国君,自立为君。为讨好诸侯、安定百姓,他联合宋、陈、蔡三国,向郑国发起攻击。 鲁...

  • 述而篇成语

    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一隅三反)、用行舍藏、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临事而惧、求仁得仁、乐在其中、发...

  • 举一反三:我们如何深入理解事物

    举一反三,成语。意思是举一例便能够推知其他的。比喻善于类推,触类旁通。出自《论语·述而篇》。 举一反三: 这是我小...

  • 举一反三——站着说话不腰疼

    举一反三,最早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

  • 成语典故|祸起萧墙

    成语释义: 常指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成语故事:...

  • 读《论语》15 | 举一反三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

  • 陆韵州暑期大致安排

    7:00——7:40 晨起,早练; 7:50——8:10 早饭 8:20——9:00 读古诗/成语故事/英...

  • 成语典故|不念旧恶

    成语释义: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成语故事...

  • 论语成语故事3:贤贤易色

    【成语故事】 孔子路过卫国。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放出话来,要见孔子。南子,美则美矣,名声却不好。思前想后,想前...

  • 论语成语故事28:见贤思齐

    【成语故事】 晋国的邢侯、雍子合争一块田,闹得沸沸扬扬的。 当时,叔向的弟弟——叔鱼做代理法官。中军将韩起便命令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成语故事50:一隅三反/举一反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wx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