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观心]来解读《道德经》,需要突破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能体悟到老子在各章中看似在描述不同领域的概念,在[观心]之境中所对应的所指到底是什么,不仅如此,而且还要能够结合经文上下文融会贯通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对[观心]修行的启发作用。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道]者,本元真心也;[人主]者,后天意识心也。[兵]者,[心机]也,[计谋]也。
安住于本元真心之中,辅以意识思考去处理,而不是完全以后天意识心的心机、计谋去强行达成目的,那么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会有比较圆满的解决办法。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师],即军队,在[观心]之境中,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纷繁杂乱的思想念头。也就是说,当修行者尚未见到真心的时候,还没有办法以真心为主、意识为辅,那么就会出现后天意识心主宰内心的情况,而在后台天意识心作为主宰的情况下,人就会被贪嗔痴慢疑所俘虏,思想、念头、情绪就会像荆棘一样杂乱丛生,使人内心不得安宁。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如果在欲望的引诱下妄行妄作,在情绪的冲动下贸然行事,就会作出令自己事后悔恨不已的事。大军,说明后天的意识心、情绪、念头、心机、计谋等非常强大而有力。这种情况下仅凭意识心而行是非常危险的。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将帅,知道适可而止,达到目的就会果断收兵,而不会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纵容部队强取强夺。对于修行者同样如此,修行者要善于掌控自己的心,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那么这里的[善于]从何而来呢?从[以道佐人主]而来。如果没有见到真心,如果不能安住真心,那么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果而勿矜: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要自我尊崇,贪图功劳;
果而勿伐: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要自我夸耀,贪图名声;
果而勿骄: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要自我骄傲,盲目乐观;
果而不得已:即使达到了目的,也是由于不得已而为之,不应视为理所应当;
果而勿强:即使达到了目的,也知道适可而止,不逞强,不过分;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一切事物,皆应顺应自然规律,一味逞强,过分使用心机计谋,则过犹不及,这是不符合道的规律的,不符合道的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制约,不得不接受负面的结果,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这一章的语言色彩来看,表达的是修行者如何处理与外界关系的问题。
对于[观心]修行而言,静坐观心是修行,生活工作也是修行,而且要在生活工作中时时观心,[以道佐人主],而不能仅凭后天意识心想做什么做什么。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
在观心修行中,[兵]即是意识心所产生的思想、念头、情绪、意志以及心机、聪明、阴谋、诡计等等。
修行人面对世界,同样要处理好各种事情以及人际关系,那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来处理呢?
其实老子的真正用意是说,最好是直接应用[道]的智慧来处理。
当一个人见到了真心,能够时时安住于真心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随时以真心的智慧进行应对,其效果就是[其事好还],事情很容易得到圆满的处理。
而如果修道者尚未见到真心,或者还不能时时安住于真心,该怎么办呢?
这时就不得不动用后天意识心。
动用后天意识心来处理事情,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十分小心谨慎,不要过分使用聪明和心计。
要[善有果而已],即基本目的达到了就应适可而止,不要再过分贪求什么了。
而且,在使用后天意识心的智慧聪明时,即使达成了目的也不要自认为了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等等。
要清醒地知道,这样的做法正是由于在尚未见到真心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根本不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什么可炫耀和骄傲的。
而使用后天意识心的所谓的聪明智慧做事,很容易被私欲所染,导致控制不住自己,当止不止,最后反受其害,悔之晚矣。
老子这一章的内容,对于观心修行者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务必时时警觉,时时观照,直心面对一切,少动心机,少用后天小聪明,那些都不是一个观心修行者所当为的。
谨以此文时时自勉,并于同修的朋友共勉!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