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插画妈妈的困惑:
女儿五岁,平时慢热,话也不多,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也喜欢游泳,每次游泳课她都欢欣鼓舞。
直到有一天,女儿说她不想再去了,怎么都不肯出门,但妈妈还是执意让她去了。那天下课后,女儿就开始生闷气,无论妈妈怎么问,女儿都不肯开口说话。
妈妈尝试过事后复盘,建立连接,可是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答案。
妈妈说,这只是一件比较典型的小事,遇事不开口、不交流、生闷气、无缘无故改变主意是女儿这些年一直存在的问题。
妈妈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家长希望孩子讲诚信、能说话算话、能自律的最根本原因是,如果孩子“守诺”,那父母作为“管理者”,就会省掉很多麻烦,就会少付出很多辛苦——最终达到轻松养娃的至高境界。
关于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验。
我的大宝初二,初二的孩子,你懂的,斗智斗勇,而且输多赢少。
我的二宝两岁多,这样的小孩子你也懂的,照顾他们不仅是个体力活,而且也跟你耍心眼子了,犯了那阵儿“斜劲儿”,哼哼唧唧的真是能把你搞得精疲力竭+火冒三丈。
说实话,我真是做梦都想着他们能乖乖听话。
但我知道,梦终究是梦。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想起了他的短篇小说《药》,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人血馒头”,想起了鲁迅先生对自己这篇小说的解释:
《药》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了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我想,真正的革命者是不会因为群众的愚昧而感到悲哀的;或者说,正是因为群众的愚昧他们才奋起革命的;更直接地说,愚昧的群众正是革命者革命的理由,他们定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革命使群众在不久的未来可以不再如此愚昧。
1780年,后来出任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还在参加独立战争,陪同乔治·华盛顿跟英国人打仗。这时,他的妻子从家乡写来一封信,抱怨亚当斯只问国事、不问家事。亚当斯在5月12日的回信中有一段话,后来变得非常有名。他这样写道:
为了我的孩子们能够有自由来研究数学与哲学,我必须研究政治与战争。我的孩子们应该研究数学、哲学与商业……以便我的孙辈能够研究绘画、音乐与诗歌……
社会的动荡不安、群众的愚昧无知是革命者革命的现实条件,也是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政治清明、群众都爱智求真——每个人都在“研究绘画、音乐与诗歌”,那就不需要什么革命了。
我们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之所以生气上火,之所以感到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愿意接受孩子还是个孩子这个现实。
我们总是忍不住的去希望:
孩子能听话一点,我们父母说什么他们都能照着去做;
孩子能说话算话,和我们约定好的事情不要出尔反尔;
孩子能心平气和一点,生气的时候、心里不舒服的时候能如实的和我们诉说;
孩子能聪明一点,算数、识字、英文、跳舞、唱歌不要我们教三遍,最好教一遍就学会;
……
孩子的顽皮、吵闹、出尔反尔、自制力差等等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现实条件,也是父母存在的价值所在。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真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了,我们作为父母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孩子就是孩子,就是需要父母付出辛苦和心智的。
抛弃幻想,去爱那个现实的孩子吧。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