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香火(一)

作者: 星云_fight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18:16 被阅读7次

伏牛山的牛头一直矗立在故乡的西边,淮水与汉水的一条支流汇聚在一起,从故乡与伏牛山脚下的空隙里曲曲折折地穿插进去,流向河南很远的地方。

至于它们的历史,无从说起,它们在故乡祖祖辈辈老人的口手相传下,默默地经历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陪伴着一代代家乡人。

故乡不大的村庄,几乎在几百年前从一个树根上发芽,开枝散叶出来的,也都是同姓人,只有两三个外姓人。

村子的北边就住着孙姓的一户人家,听村子里年长的本家祖辈说起,他们是第一个来村子的外姓人,逃荒讨饭来到这里,靠着自强不息,做着小生意,才有了很多后代,成了一个大家族。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冬天,夜色逐渐笼罩在故乡的天空上,寒冷的西北风穿过秦岭呼啸着中原大地,让乡亲们早早关灯上床睡觉,包括我的家也不例外。

可是,村子北边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淡淡的火药味在冬风吹动下,很快就弥漫在村子里的空气里,它们如同一个个信使,悄无声息地跟乡亲们传递信息;睡眠不好的乡亲们被这样一折腾,很快便醒了,无可奈何地嘟囔着,猜测着谁的离世;睡眠好的乡亲们可能对于淡淡的火药味蛮不在乎似的,继续呼呼大睡。

乡下的冬日,是乡亲们一年中少有的清闲日子。关于夜里的鞭炮声,瞬间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交谈的一个话题,特别是中老年人。

小卖部的老板由于擅长敲鼓打锣,一大早一个披麻戴孝的男人就来到这里,准备请老板到时过去帮忙负责响器这块。

恰巧我没有地方玩,正好在小卖部的棚子里,看着几个叔叔婶子在那里打牌,一个人瞎玩。经过他们大人的一番交谈,让我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又有人死了,可能又有电影看了。

经过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的交谈,整个村子几乎所有人半天功夫不到,就都知道具体谁去世的消息,包括我的家人。

原来是村子北边的一个孙姓老人,孤单大半辈子去世了,因为排行老二,按照村子辈分,应该称他为二爷。

经过二爷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安排下,众乡亲便开始为他的后事帮忙料理。那些青壮年男人,站在主家门口,负责搭建灵棚,为棺材刷漆,搬动桌椅,购买一些纸扎等杂事;妇女们开始负责后厨的事,比如择菜,洗菜,做汤,做菜等;老人的儿孙,则根据安排通知亲戚朋友。

临近傍晚,在主家门口锣鼓声,唢呐生齐鸣,同时还有三五个乡亲们举着火把,拿着鞭炮、纸钱,引导着二爷的子孙们,一步步地在跪拜中往村口的十字路口走去,行着白事该有的礼节。

村子东西南北,听到锣鼓声与哭喊声的狗,似乎有节奏般,此起彼伏地对天狂啸,尽管不时有主人训斥它们,但它们依旧时不时地一声接一声地叫着,直到结束整个过程。

不管是帮忙的乡亲们还是毫不相关的乡亲们,吃过晚饭后,都关灯上床睡觉;只有二爷的子孙为他守灵,直到声音嘶哑,哭喊累了,泪水哭干了,胡乱地睡去,夜才恢复宁静;村子北边的那片天空,在灯光下如同形成一个无形的灯罩似的,把那片天空照的犹如白昼。

次日清晨,该帮忙的乡亲们,早早去主家吃早饭,准备一些事情;其他一些无关的乡亲们,有的去地里挖菜,准备赶集或者小卖部打牌打发无聊。

临近傍晚,冬日的夜色也逐渐沉下来,村口好像一瞬间热闹起来似的,如果你没有看到那些披麻戴孝的人及花圈等,很可能会被误会。

按照故乡的乡土风俗,嫁出去的闺女这天晚上要带着丈夫及孩子们回来奔丧守灵,家里守灵的儿子们要去村口跪拜迎接姐妹们回来。

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地在村口的十字路口响了起来,唢呐声,锣鼓声也跟着节奏,响起了哀伤的调子,姐妹们开始哭喊着,跪拜着;村子里的儿子们也开始在锣鼓声中,哭喊着来到村口迎接姐妹回来。

就这样,兄弟姊妹们在锣鼓声中,急匆匆地往家走去。

一路上,靠近路边的乡亲们,会站在路边观看这种丧葬礼仪,为日后谈及老人儿女们孝与不孝提供一些谈资;或者只是单纯地为了送一送亡灵吧。

感觉快到饭点,父亲才带了二十块钱及半框小麦,准备去上礼还情;我跟母亲在家一起吃了晚饭,就开始准备带我去看看有没有请电影;母亲牵着我的小手,急匆匆地往村子北边走去,生怕错过电影放映的开始情节似的。

一块银色的幕布挂在了靠近村北碾麦广场的民房上,电影也在年轻人的欢呼雀跃下,开始放映;两三百米的地方,闺女们请的两场豫剧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各种角色的尽情演出;披麻戴孝的儿女及侄儿侄女等亲戚,排成两队,围绕整个村子开始再一次的送行;声嘶力竭的哭喊声,零零星星的噼里啪啦鞭炮声,狗叫声,再一次响彻村子南北。

夜逐渐深了,北风也逐渐沁入骨髓,老人的送城也结束了,夜又再次恢复了宁静。

第三天清晨,冬日的薄雾依旧笼罩在村子里,但是帮忙的乡亲依旧被执事早早地请到现场,开始老人尸体的入殓与钉棺、抬棺等事。

准备妥当后,一声鞭炮声响起,便开始起灵,一步一停三步一跪地在锣鼓声中,把老人送往墓地,结束了二爷的一生。

随着时光的推移,五六年后,这个孙姓家族再次进入我的印象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是悲是喜呢?

相关文章

  • [乡土]香火(一)

    伏牛山的牛头一直矗立在故乡的西边,淮水与汉水的一条支流汇聚在一起,从故乡与伏牛山脚下的空隙里曲曲折折地穿插进去,流...

  • [乡土]香火(六)

    跟着爷爷,一步步地走到家。只看奶奶坐在院子的枣树下,手里拿着一把芭蕉扇,不停地扇着扇子;父亲一只手正拿着纸,一只手...

  • [乡土]香火(七)

    村口东西南北相通的一个十字路口,一边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他的身旁总是坐着村子里那些闲散的,或多或少的身体有病的...

  • [乡土]香火(八)

    几个月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首先响了起来,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村子里乡亲们不管有钱没钱,都不约而同地...

  • [乡土]香火(十)

    冬风依旧时不时地肆虐着,但一点也不影响数九腊月的到来,阻挡不了年味的逐步充盈。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话一点也不假。腊...

  • [乡土]香火(十一)

    几个月以后,我已经进了县城读书,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对于故土,故土上的三叔一家再也没见面过。 学业的紧张,导致我一...

  • [乡土]香火(五)

    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暑假里的时光在忙碌,苦闷,彷徨中,平平淡淡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对于初中毕业后,接下来的岁月,该...

  • [乡土]香火(三)

    我的家,此时此刻,在经历了变故后,由奶奶接替了家务上的琐碎,代替母亲作了家庭女主角,为父亲分担了部分担子。 农历四...

  • [乡土]香火(四)

    时间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岁月也不得不包裹着我们前行,经历着人世的酸甜苦辣。 没多久,小学毕业后,离开了那个不大不小...

  • [乡土]香火(二)

    自从孙二爷去世后,如今也过了好多年,他们家也几乎淡出了我的视线。一个村北一个村南,平时的生活中几乎很少有交际,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香火(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rf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