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的思维
文/燕赵北羽
又逢周六,带女儿去上美术课。这是我第二次,上次还是报名,一直没有心思去仔细看看这里。今天不用着急,也就有了闲暇的时间。我去观赏中心的广告,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下面这几句标在不同楼层的名言:
F5生活中的人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法国雕塑家罗丹
F4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F3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矩登上宇宙的天堂;美国科学家霍金
F2文学使思想充满血与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苏联文学字高尔基
最近似乎走不出思辨的路数来,这些伟大的名人名言,如果放在之前,我最多是欣赏与背诵的份儿。但是今天看起来,却明显地感觉到另一种味道来:
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罗丹的美,在于他的艺术性,他发现的美,应该说是美的一个子集,或者应该在前面加一个定语:艺术,艺术美或者欣赏美;很容易就想到朱光潜老先生那本薄薄的册子《谈美》,其中开篇就是“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木商眼中,看中的是潜在其中的价值美,植物学家眼中也许就是研究美,诗人画家眼中才会出现艺术美。美,是一个不定义的概念。不同的人,会发现不同的美。众所周知的宝哥哥认为林妹妹是美的,但是花和尚娶老婆会不会看上她,也是很大的问题。美,并不具有统一性或者普遍性。它与当事人的认知、修养、传统或者当时的环境、心态等有非常大的联系。当你骑着骆驼欣赏沙漠风景的时候,风景对你而言也许是非常壮美的。假如骆驼突然死去了,沙漠就代表了一种潜在的危险,因为它可以让你马上感觉到一种死亡的窒息。此时,你还会欣赏它的壮美吗?沙漠没有变,你也没有变。为什么会有非常不相同的感觉呢?
贝多芬的话,其实有很大的漏洞。作为音乐家大师这是被大家所认可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拥有对一切智慧、一切哲学的认知。如果说这一点读者认可的话,那么,他有什么标准来衡量音乐与其他智慧其他哲学哪个更高哪个更低一些呢?高尔基的话,也是同样。有的时候,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科学报告是不是一种文学体裁?有没有离开哲学的文学体裁?文学也好,科学也好,哲学也好,它们本身并不是绝对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为依赖的。突显任何一方,相信也并不是恰当的。我们要知道的应该是全,而非偏。
再来看霍金的那句话,不否定。只是想问个问题,如果说人心的欲望膨胀速度超过科学发展速度的话,这个地球还可以生存多久?您老人家曾经预言200年之中地球将走向毁灭,200年的时间里,我们有没有可能走向宇宙的天堂呢?我们都有一个美丽的愿景。理想,梦想,并非是玩弄文学游戏。许多时候,大人物的一个念头,便会引发地球的终极。我是不是杞人忧天?我自己也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人心欲望的快速膨胀,使地球的终极到来有了可能。可能会不会演变成现实?每个人心中的答案或悲观或乐观,相信人与人之间也并不相同。
院子中的展示牌:
德耀中华,道德模范在身边。
德,国家在昭示,城市在昭示,大大小小的媒体在昭示。该不该呢?应该。因为这是在弘扬所谓的“正能量”。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是这种大规模的昭示,让我们也同时看出社会之中道德与诚信的流失!如果社会之中处处正能量,这些所谓的昭示还会成为昭示吗?不会的,因为那个时代过去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代,人类走向迷失。物质进步有何不好吗?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可是偏偏物质不灭定律像座大山一样横亘在前面。你说你成功了,你笑了。但是你的背后一定有人哭了,因为他失败了。
2000年前的《大学》有言: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增广贤文》又告诉我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现在的取财之道,越来越暴露了人类的贪婪本性。此道,现在是巧取豪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而同为2000年前的另一位大人物,老子又告诉我们:
物极必反!
当我们无穷尽的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我们也开始要学会接受大自然向我们的报复。回想一下自己,是渐渐地走向赚钱的机器还是尚存人类的一丝本真?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小孩子呢?因为小孩子只有真,还没有来得及学会伪。看看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神儿,再看看成年人那一双双浑浊偏又自认为是沉稳的眼神儿!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锐意进取,但一定要取之有道。进,是儒家的意;道,是玄门的理。
一点思想,一点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