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散文✨满天星消零专题
战国的那个武将 留下了2个历史名典故 一生爱国晚年却在异国郁郁

战国的那个武将 留下了2个历史名典故 一生爱国晚年却在异国郁郁

作者: 木榴湾 | 来源:发表于2022-02-05 23:18 被阅读0次

翻开历史书,我们总能看到很多文人骚客留墨竹册、名垂青史,实际上,武将留墨的数量则是远远不及的。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由是,武将多舞枪弄棒,而历史书更多是文人撰写的。

这里面,有一个例外,廉颇将军。

廉颇将军

最初认识廉颇将军,是在小学语文课本,由此引出第一个关于他的典故——“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始于文官和武将的地位攀比,后发展于猜忌攻讦遍布的朝堂,终于文武惺惺相惜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将相和

这个典故流传了几千年,给无数朝代和人们带来智慧的启迪。这里面的一个小环节,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一个有温度的故事,它的寓意和内涵,至今都传播着中华文化的正能量。

负荆请罪

第二个关于廉颇将军的故事,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资治通鉴故事》书中这么描述,“廉颇将军为重返沙场,在接见赵国使者时,怕使者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故意一顿饭吃下去一斗米,十斤肉。吃完饭以后,廉颇还特意穿上盔甲,骑上战马,意思是说‘你看,我廉颇一顿饭能吃那么多,而且我骑在马上还那么精神。虽然我年岁大了,但是冲锋打仗是一点都没有问题的。’”这个时候,廉颇将军已经70多岁了。

70多岁的老将

古人讲:老当益壮。廉颇将军是这方面的典范。另一位年龄相仿的是老将冯子材(中法战争时,冯老已年近七十,被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关于廉颇将军第二个典故的意义在于,其对国家的忠诚度和对事业的敬业度。他以70多岁的高龄依然壮志不已,为了国家利益和安全时刻准备着,即使身在他国,即使不被国君理解。一个武将的执着和坚守,感动了很多人,包括那些写史的和读史的人。

廉颇将军后来到了楚国,但并未为楚国立过战功,非是能力不足,而是他内心从未离开过他心心念念的赵国。老将曾感叹:“哎!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国啊?我真想在战场上指挥赵国的军队啊!”

客死他乡

廉颇将军最终客死楚国寿春,结束了传奇的一声。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武将廉颇,直到今天,仍然鲜活。历史就是这么的神奇,这大概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的那个武将 留下了2个历史名典故 一生爱国晚年却在异国郁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ny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