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13042/7e71d60d4c8523ad.jpg)
T(Topic)
咖啡是这个世界上最流行(most popular drink)的饮料之一,它是很多人早餐上的必备之物(must have for breakfast)。因此,咖啡也是大量出口的商品(exported product)。但是,种植咖啡的农民到底能够得到多少钱呢(how much they can see the money)?有没有一种可能,以更公平的价格(fairer price)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益?
最近,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suggest so),也许真的可以有这样一种方法(is there a way)。那就是,通过倡导更有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的种植方式(ethically produced coffee),使从事咖啡种植玉米农民得到更多收益,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家庭和社区不断进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A(Ask)
世界上咖啡种类有成百上千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口味,有的人喜欢浓烈的(dark & strong),有的人喜欢清淡的,有的人喜欢偏酸的,有的人热爱苦涩的,众人的口味各有不同,不同地区生产的咖啡各有其特色。
但是,你知道世上有一种独特的咖啡(uniqueness),它来源于动物的排泄物吗?对了,就是猫屎咖啡(Kopi luwak)。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不雅,但它的确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之一。在印尼有一种麝香猫(weasel),它们以咖啡豆为食,而咖啡豆很难消化,在经过他们的消化系统时(digestive system),去掉了咖啡当中的涩味,然后被排出体外(get out the other end)。工人们把这些咖啡豆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处理制成了猫屎咖啡,或者称为麝香猫咖啡。
然而,华盛顿邮报的食品专栏作者(column writer)曾经评论(comment)说,在美国销售的猫屎咖啡,尝起来是烂掉的、没有生命的味道,像是在洗澡水里泡了石化的恐龙屎,根本没法喝完它。
美国特种咖啡协会(SCAA)引用一位咖啡专家的评论:“很显然,猫屎咖啡的卖点在于它的故事,而不是它的质量。"采用SCAA的标准,猫屎咖啡的评分比其他三种咖啡的最低分还要低两分。可以推测,猫屎咖啡的处理过程淡化了优质的酸度和口味,而使得口感更加平淡。当然,很多人似乎也将这种平淡口味看作是这种咖啡的优点。
由于猫屎咖啡的产量比较低(low in production),所以价格昂贵。有些人认为这种咖啡拥有与众不同的风味,因此,它在咖啡的世界里顶顶大名。富人为了能够品尝猫屎咖啡,不惜一掷重金。
S(Scene)
从咖啡豆到可以品尝的美味咖啡,要经过很多个不同的环节,实际上咖啡豆(coffee beans)出口的价格相当便宜(relatively cheap),直到把它从咖啡豆烘焙成咖啡(until they are roasted),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其中的主要利润由咖啡烘焙商获得。BBC的商务记者给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并做出解释。他说,一磅咖啡豆的出口价格只有1.45美元,咖啡种植农民只能得到这些。而经过研磨以后摆上超市的货架在市场上售卖(sold in supermarkets),咖啡烘焙商家,可以获得超过4美元的利润。
近几年来,西方的一些精品咖啡馆(artisan cafes)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潮流(new trend)。这些咖啡馆倡导有道德地生产咖啡,通过提高咖啡产品的标准,更好的加工过程(proper precessing),建立品牌(branding),加强宣传(marketing),使客户可以选择更高品质的咖啡(better able to choose quality product)。当然,这样生产出来的咖啡,价格也更高。通过宣传倡导,促使消费者从道义上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使咖啡种植工人,能够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得到更多收益。这就是所谓"有道德地生产"咖啡运动。更有社会责任感生产出来的咖啡,售价达到每磅17.45美元,主要归于咖啡烘焙商。与此同时,咖啡出口价格也会进一步上升到5.14美元。这样,咖啡种植工人可以得到比原来多3.5倍的出口价格。
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出版的一份报告,确认了"有道徳地生产"所带来的效果(observed the effect)。报告称,这一趋势使咖啡生产工人获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发展。
K(Knowledge)
这里有一个问题,消费者确实比普通咖啡支付了更高的价格(pay a premium),但是,咖啡种植工人真的能拿到手多少钱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倡导更公平定价、更有道德地生产的理念,我完全赞同,无论是对种植工人还是对环境,这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我只是不太确信通过这样的生产模式,咖啡种植工人到底能比过去得到多少收益?就像上面BBC记者所说,工人们比过去出口咖啡豆多得了3.5倍的价格,但是咖啡烘焙商(roaster)比过去多得了4倍多的利润。他们赚得更多了!
这不得不引人思考,让人们感觉这更像是商家的一场营销策略,或者是一个有预谋的商业运动。通过利用消费者的道徳责任感(morally right,诱使他们为所谓的责任感和高品质支付比平常更高的价格(induce consumers pay more than usual),如此一来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让自身的商业利益隐藏在这一冠冕堂皇的名义(in the name of equality)之后。
在一个商业社会中,精明的商家永远在琢磨着如何从消费者的口袋中掏出更多的钱。因此,对于这样一种流行趋势,我们可能需要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要问一问,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不要仅仅是为了顺应道义上的要求,而不明不白地支付了高价。消费者是相对弱势的,这一结论从总体上是可以成立的,当然不排除有少数无理消费者的存在,做为普通的消费大众,在消费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的质疑还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使用TASK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