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阅读和写作的艺术

作者: 康康2022 | 来源:发表于2022-09-20 20:2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世间喜欢阅读的人众多,爱好写作的人也不计其数,然而会读书,能把文章写好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愿勤奋,而是因为没有遇见一位好老师。

毛姆在其创作回忆录《总结》里,详尽地讲述了在阅读和写作上走过的弯路,他说“我下决心自己教自己写作。不幸的是,没有人来帮我。我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比毛姆幸运很多,不用自己教自己,网络上写作课、阅读课、大家讲谈应有尽有,阅读和写作相关书籍,无论古今中外,均可以轻易取得。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本关于“读与写”的书——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

01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读与写”指导书。

它的作者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既是文学大家、学者,又都担任过多年教职。本书是他们针对当时(20世纪30年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的探讨和解决,此书设定的读者是广大初中生和初中教师。因此,这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文心》目录

其次是它的形式十分独特。几乎所有的同类型书籍都是议论文形式,讲道理、举例子,读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文心》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全书共三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情景剧,有背景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有独立主题,并巧妙地将修辞、语法、词汇、文学史、读书笔记、诵读、小说、诗歌、日记、游记等诸多语文知识穿插融入其中。

三十二章联结起来既是一个中学生学习和成长故事,也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特殊时代背景下社会和生活画卷,更是一个完整的初中生语文教学知识体系,所以此书编缉说,它的书名若拟为“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亦很合适。

为本书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认为,市面上阅读和写作指导方面的好书凤毛麟角——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写,愿意写的人不够资质。

因此,这样一本由两位文学大家针对初中生(写作初学者)的脾胃而量身打造,并以故事这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来组织的指导书,应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02 八十八年后仍然新鲜卫生的那些美食

《文心》出版至今已88年,88年过去,昔日师生的欢声笑颜虽已不再,但通过阅读此书仍解决了本人不少困惑,接下来,我想分享的是书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三个观点。

文字是心的表现,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关于一件事情,具体办法和切实方案,这是知的方面的事,我们在这些方面当然不很有明确的知识,这类文学,让专家去执笔。我们对于事情,知的方面虽还缺乏,但情与意的方面是并不让人的。”

这段话讲到我们写一个事件是可以从“知”、“情”、“意”三个方面着手的,专家有专家的角度,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感受点和体验,互不冲突。

这一点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在写书评和影评上的困惑:对于一本自己潜心阅读过的书,总想说点什么,可当看到网络上中文教授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的评论和剖析,不由地自惭形愧,觉得自己的那点感悟实在拿不出手。

通过它的一番劝解,我明白了教授学者有他的视角,他在“知”的层面(学术层面)可能远胜于我,而对这本书的感受和看法,我也拥有自己的视角,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读者,我也有发言权。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这里的“触发”,我的理解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由一轮明月,可以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可以想到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也可以想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我们还要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作文和材料和灵感,不仅在书中,更在生活中——生活是每个人源源不断的创作源头。当我们把“触发”的功夫修炼到家,生活中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素材,成为写作灵感,一张酒水单,一页列车时刻表,甚至地面被揉成一团的废纸。

03 我读过的几本阅读书

网图侵删

最早的一本是《如何阅读一本书》,2014年出版。它号称阅读指导书中经典中的经典,并非浪得虚名。它的作者是哲学博士,《大英百科全书》的撰写者,知识渊博,视野广阔,该书语言简洁明快,条理清晰。

它将阅读称之为一门艺术,将阅读的过程比喻为一场作者与读者之间玩耍的棒球游戏,教会了我如何用不同的方法、不同速度来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读哲学书时思考,读小说时沉浸,读诗歌时应该站起来大声朗读。

它还告诉我,要敬畏每一本书,在没有完全读懂一本书时,不要轻易掷出手中批评的利矛。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我极佳的阅读启蒙,让我爱上阅读,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说有不尽如意的地方,那就是阅读时偶尔会理解困难,总感觉和作者之间有着隔阂,沟通不是特别畅快。

我想这并不能怪作者,也许是英文翻译成中文时转换上的微妙改变,也许是年代久远,作者的用词习惯我们不太能接受,更有可能是我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还没有达到与之相等的水平。

网图侵删

第二本是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2017年出版。和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内容也是直白而干脆,非常符合现代人讲究效率、以结果导向的行事做风。

这本书以“读书为什么这么难”开始,指出现代人在读书这个事情在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比如说读书的焦虑与茫然,读完了记不住也用不上等等,并贴心地开出了药方——拆书“RIA”读书法。

这个方法和称呼是赵周老师第一个提出来的,但其实它的基本理念非常简单,四个字来总结就是学以致用——只有用了,才能把书本的思想,最终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个理念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阐述的“主动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问题”(这本书整体说了什么?细部说了什么?有没有道理?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第54页)的说法如出一辙。

《这样读书就够了》侧重知识的吸收和转化,“RIA”读书法适用于实用型书籍,适用于以学知识为读书目的一类读者。本人十分认同赵周老师提出的,碎片化时代构建自己知识体系极为重要的理念,也很喜欢他创建的读书社群——拆书帮。

最后我想想聊聊今天分享的这本《文心》。显然它没有《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那么辽阔的视野,也没有《这样读书就够了》那么争功近利。它很纯朴,它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写作,而是“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它更多是把阅读看做一项可贵的精神活动,一种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品位的方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和吃饭睡觉一样。

结束语:阅读和写作可深可浅,若浅尝辄止,你也能收获愉悦,若较起真来,它们是一项需要慢慢打磨的精巧艺术。

相关文章

  • 《文心》:阅读和写作的艺术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间喜欢阅读的人众多,爱好写作的人也不计其数,然而会读书,能把文章写好的人并...

  • 《文心》: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故事

    文坛巨匠写中学生读物,多有高屋建瓴之感。譬如冰心的寄小读者,譬如夏丐尊和叶圣陶的这本《文心》。 南朝的文学家刘勰曾...

  • 快速提高阅读能力,我推荐这15本书(下 )附书单

    8 《文心》 《文心》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二位先生合撰的,是一本专门讲阅读与写作的书籍。该书主要用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和...

  • 阅读和写作都不可苟且丨《文心》

    写作和阅读的紧密性众所周知。但是我们真的会阅读吗?我们的写作是否只是在全民写作,知识变现的时代追追风,又或者只是生...

  • 自我介绍

    文心简介(现代简本) 文心:一颗文心,文以养心,为文之心,以文化心。(三心对应阅读,写作,教育) 两个爱好:爱好种...

  • 江浩-佐江组-第3次作业-20170411

    A1:我做的目标,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单位进行的,比如,本周的读书计划是阅读文心和思考的艺术,但是没有考虑阅读的进度,...

  • 写作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文心》由夏丐尊和叶圣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写,以故事的方式专门讲阅读和写作,几乎囊括了关于写作的全部语文知识,包括修辞...

  • 书单丨7月看了15本书,越忙才越有时间!

    文丨jenny-jane 一、主题阅读:写作 1.《文心》 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文心》是一...

  • 《正面管教》第二天

    如何使大脑健康发育 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兴趣和接纳 运用对话的艺术 阅读,阅读,阅读 鼓励好奇心、安...

  • 《文心》: 阅读写作的秘籍

    行走江湖的人,都要有一身好功夫,像金庸笔下的大侠,个个身怀绝技。 踏入简书的江湖,发现功夫高明的比比皆是,自惭形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心》:阅读和写作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pv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