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九年四、五月间,统辖江南、江西两省的总督马国柱,“遵旨举地方品行著闻及才学优长者”,吴梅村在列。
对马国柱来说,既然仕清,则在其位谋其政,向朝廷举荐优秀人才很正常啊,积极响应顺治帝用汉人、行汉制的号召嘛,那是职责所在。但马国柱是属地官员而已,希望他举荐吴梅村的,可未必只有马国柱一个人,他会不会受到其他官场中人的暗示或明示呢?
其实很有可能。
换代之后,吴梅村“身隐而道弥彰”。你说一个文人出来究竟能干啥?好象干不了啥大事。但吴梅村不一样,他受过崇祯恩遇,是前朝遗臣的牛逼代表,是汉族文人的精神领袖。清军的兵火已经告一段落,从打破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顺治都九年啦,是时候笼络文人了。前朝的知名文人知名官员如能进入清廷,那么清廷的面子也好看,讲话也硬气,统治起来也理直气壮啊,对不对?
更何况,那些已经仕清或者按照明朝遗民说法已经降清的汉族大臣们,同样希望吴梅村出仕。他们的心理活动很简单:既然自己做了清朝的官,如果吴梅村这样的大名人也能做清朝的官,那大家彼此彼此,谁也不用笑谁、谁也不用骂谁,自己内心可能还有的那点愧疚感也就烟消云散了。
特别是那些原属前朝东林、复社的汉臣,现在进入清廷了,就更希望吴梅村这位复社元老出山。明末张溥领袖的复社,可是东林党以后的一时极盛啊。但明清换季后,大家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还能拿上台面的元老也只有吴梅村。本来还有个钱谦益,可他不是在南京迎降清军了么,名声就不行呢,担当不了复社元老的名头了。
仕清的复社或东林党人里,就有一个陈之遴,浙江海宁人,崇祯进士,顺治的弘文院大学士。崇祯年间,他和吴梅村就有姻亲。还有一个陈名夏,溧阳人,东林后裔、复社旧人,也是顺治朝的弘文院大学士。他们的对手是冯铨,顺天人,万历年间的武英殿大学士,顺治年间的弘文院大学士,是当年魏忠贤一路的阉党骨干。如果吴梅村出山,对二陈来说,是不是力量的增强?明朝的官场恩怨延续到清朝的官场,大家都想自己这条战线的人多多呀。
所以,你说,希望吴梅村出仕的,会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