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876980/9c4a6241bee962e6.jpg)
(一)
我们村马老爷子,原先在青岛有些街头小买卖,也就是卖点煎饼油条豆腐脑之类的,算是谋生吧,精打细算,日子也还过的去。
因马老爷子是一家之主,头脑精明身强力壮的他为家里撑起一片天。他有四个儿子,家里的买卖也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做,齐心协力的挣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
庄户人家最看重的是土地,没有土地就好像没有根,人就觉得恐慌,所以他们家就回老家置办了几十亩地。
青岛解放后,他领着一大家子回到了老家。
老家不是还有几十亩地嘛,种地是农民的根本啊。
(二)
种地,是风吹日晒,几个儿媳妇儿都不愿下地,就今天你装病,明天我受伤,尤其是老四家的孩子小,更是有了借口和理由,每天早上马老爷子拿起锄头叫她们上坡干活,老四家的就拿手拧孩子的屁股,疼得孩子“嗷嗷叫”。
孩子哭,你总不能让她上坡吧?就说:“老四家先看好孩子,别让孩子哭”。
这招屡试不爽。
老三家开始“唉呦唉呦”弯着腰起不来了,她说:“腰疼又犯了。”
马老爷子最后领着老大家和老二家去东坡锄地。
四个儿子牵着牲口,都有各自的分工。
人勤庄稼就长得好,庄稼这东西,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你不好好伺候它,它就不长粮食。
马老爷子勤勤恳恳地毫不含糊地干着活,两个儿媳妇儿锄着锄着就把玉米苗锄出来了,把老爷子气得眼睛一瞪一瞪的:
“你俩连草都不认得吗?”
(三)
农村的日子不像城里,吃的东西比较单调,那个年代,我们那每家每户都有个咸菜缸,里面腌的咸菜很咸,就跟盐一样咸。
几个媳妇儿在青岛时煎饼油条小菜随便吃,那生活,可滋润了。
回老家后,就是咸菜头子就干粮,还天天如此,都吃够了,她们每天看见那饭食就吐。
逢年过节,包顿饺子,刚从锅里捞出来,还烫嘴,几个媳妇儿什么都不顾,就抢着吃饺子,老四家的把孩子往旁边一扔,抢到饭桌前抓起饺子就往嘴里放,嘴上烫起一圈燎泡。
孩子在一旁“嗷嗷”大哭。
马老爷子实在受不得这闲气了。
几个儿媳妇儿那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分家。
可那个年代不流行分家,谁家分家了,儿子们单过还让人笑话。
马老爷子没办法,就妥协了,分就分吧。
(四)
他家二儿子说:
“爹,让我先当一段时间家试试,实在不行再分不迟。”
好吧。
老二把大家召集起来,问:
“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当家呢,是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放心,绝对按你们说的做。”
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有的说嫌吃的不好,老二就问了:
“什么好吃?什么好吃咱买什么,4保证让大家伙儿都吃上好吃的东西。”
几个兄弟,媳妇儿,还有孩子们异口同声:
“当然是肉好吃了,咱家都半年没沾点荤腥了,吃肉吧”。
“好,就吃肉,就这么说定了。从现在开始,咱家吃肉。”
老爷子在旁边气得吹胡子瞪眼:
“吃肉?你这是要败家呀,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爹,咱可说好了,我当家就得听我的,不许反悔。”
老二一本正经。
第二天开始,老二每天都去镇上的肉铺子割肉,一买就是十斤八斤,连卖肉的都差点惊掉了下巴:
“老天,这年头还有这样割肉的?这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
肉割回来了,一家人看老二说到做到,无不欢呼雀跃,对老二佩服地五体投地。
一大锅肉冒着热腾腾的香气被端上桌,一家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嘴里的哈喇子都流到了肉盆里。没用多大一会儿,一盆肉就被一扫而光。
大家咂吧咂吧嘴:“没吃够啊,下次多买点。”
“好,下次再多买五斤”
第二天,桌子上的肉盆从小盆换成了大盆。
大家吃饱了,感到意犹未尽。
家里人每天都像过年,不,比过年还好,过年也没吃到这么多肉啊,这肉是真香真好吃啊!
后来,她们把肉变着花样做,什么红烧,吃够了,就炸着吃,清炖,蘸蒜泥,所有能想到的肉菜做法统统做了个遍,家里人吃得满嘴流油。
马老爷子急得气得跟什么似的,就差去见阎王爷了。
二儿子却没事人一般,每天哼着小曲儿去镇上割肉。
一个月过去了,大家天天吃肉,连个面食渣渣都吃不到嘴里,更不用说咸菜了。
曾有人提议,切点咸菜丝就着吃,那样就不会油腻。
还嫌油腻?肉不是好吃吗?怎会油腻?不行,不能就咸菜,吃肉,是你们自己提出来的,我这个当家的说过,答应你们的事,必须做到。
还是天天吃肉,顿顿吃肉,还不许剩下,必须要吃完。
(五)
两个月过去了。
老二从每天割十几斤肉,到二十几斤,到三十斤,慢慢的,就从三十斤开始往下降,最后每天就割五六斤,香喷喷的肉端上桌后,大家闻着味儿就开始了呕吐,但是肚子饿,又必须得吃,因为实在也没别的可吃。
所有的人,就像食物里有毒一样,都瞪着俩眼不想吃,都饿得焉头耷脑,但是又必须坚持着吃。
饭桌上只要谁开口,:“换点干粮吃吧,来点咸菜吧”!
老二马上把眼一瞪,那样子好吓人:
“吃什么咸菜干粮,你们说的肉好吃啊,天天都吃肉了,还要怎样?”
没人敢再说话。
最后一家人实在是受不了啦!
都找到老二,七嘴八舌的央求:
“老二呀,二哥,二叔,二大爷,爹。”
还有老大的孙子“二爷爷二爷爷”地叫着。
家里人就像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又像鬼子进村大家都商量着去哪逃难,都聚在一起:
“不吃肉了,中不?俺不吃肉啦!吃够了,咱换换样吧,换换样吧”!
“好,不吃肉了?换什么?大家伙儿说,换什么?吃什么?还是大家伙儿说了算。”
“吃鱼吧,鱼好吃。”
“好!就这么说定了,从今天开始,咱家吃鱼”。
(六)
又开始去镇上买鱼。
天天吃鱼,顿顿吃鱼,刚开始换样,大家好像猫儿见了腥,扑到饭桌上,老二在一旁开了腔:
“小心着点,别让鱼刺卡着。”
吃鱼的闹剧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直到大家看到鱼就开始恶心,一到饭点又开始吐。
那让人反胃的鱼腥味简直是活要命啊!
家里那些个心眼活络的总算明白过来了。
这是让老二给整了呀。
整得可真够惨的!
怎么?不惨吗?不惨你先连着吃一个月的肉试试?
家好当吗?不好当。
不管是一家之主,还是一国之君,都不是完美的人,总有他想得不周到的地方,当个家不容易,事事太多了,不可能面面俱到。
就包容点不可以吗?用宽阔的心胸容纳当家的不足,就像当家的容纳你的不足是一样的。
家和才能万事兴。
一家人齐心协力,凡事拧成一股绳,凡事互相照顾,互相包容,互相体谅,遇事不要瞎唧唧,尤其是娘们儿,不要随便挑唆事,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出来,不要藏着掖着,背后瞎鼓捣事。
这样,家才能兴旺发达啊!
老二在家庭会议上沉着脸,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得清清楚楚,一大家人被整治得服服帖帖。
后来,五八年开始的挨饿,他家二十几口人,互相歉让着,紧紧地抱成团,安安慰慰地度过了难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