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时间过得快不快?这个问题总不敢用心去深思。初中时,自己傻傻的模样,仿佛还在眼前,女儿现在初三了。一九九九年,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满天繁星的操场上,激情畅想新世纪的情景,仿佛过去没多久,这个世纪即将走完自己的第二十二个年轮。
走进《简书》的日子,仿佛就在上个月,昨天二百天日更的徽章悄然而至。报【李砍柴28天训练营】的事,好像就在上周,但今天一看课程表,它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
时间真的不可蹉跎,不耐蹉跎。因为它在悄无声息,无影无踪,无时无刻地溜走着。这种溜走看得见,抓不住,心急而无法。那么,徜徉在时间长河里的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应该是一种什么表现?我思考着,思考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在逐渐长大,这一秒比上一秒催熟着细胞,今天比昨天苍老着生命。但心灵伴随肉体成熟吗?答案太多。收获吗?答案也是万千。
就拿这次参加【李砍柴28天训练营】来说。已经过去了的,这一半的日子里。感慨也不少。
每一位老师的分享都是满满的干货,每一次的学习总是能给我推开一扇窗。掐指一数的十几天,我是在各个老师精心的分享中度过的,心情愉悦,肉体舒服。上课时的心潮澎湃,结束课时,友友们激动的情绪,以及课后绞尽脑汁完成作业的着急,这些都让离开课堂二十几年的我,亲切而熟悉,熟悉而亲切。
不看容颜,单说感受,我会自己骗自己,我还是那个身处课堂的稚嫩身影,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书写。基于这一自我陶醉的骗局,十几天的课堂,我认真地像个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这是朝夕相处老公的评价。客观不客观,暂且不论,我很喜欢。
态度绝对收成,人生几十年的感受。这是十几天态度端正了,收成呢?
一篇文章如何定主题?如何搭框架?素材如何搜集?开头怎么写?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这些都在我这短短的学习生涯中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有了,但能马上应用到文章中吗?我确信,有的友友一定能,并且这样的友友一定不是少数。对我来说,可能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来消化,来内化。慢热是我这么多年的标配,学习也是一样。
但有一点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已经走过的一半,虽然我的表现排名不靠前,作业完成不是优秀,但是我走过的每一步都踩得实实在在的。每一句从老师嘴里吐出的字,我都听得明明白白的。每一篇作业,我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不管质量如何,但心是百分之百地努力了。这也算是一种无怨无悔吧?
接下来的一半路程,我会如何走?按照前面的步骤,继续脚踏实地、大步向前走。收获会如何?现在我就可以肯定而响亮地回答,一定不虚行。
因为我那慈祥的爷爷曾经摸着我的头,看着被扔得到处都是的书本说,人的任何付出都不会徒劳。结果证明爷爷这句话是经得起考验的大实话。所以,我非常确信,这短短的28天,也肯定不会徒劳!
以上文字,算是我对自己这两周来学习的一个小结,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下面是今天的重头戏。
作业:
1、继续整理素材,打磨大纲,在对人物整体把握后,写正文。
听了老师今天关于人物稿的分享,我发现我不敢下手写了。知道越多心越胆怯。
我选择的人物是曾国藩。对于这个在历史上有独特魅力的人物,关于他的文章海了去。这么多的文章,挖出了大家能挖出来的东西。我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开始大困惑。
不过,“写出名的人,应该写他平凡的一面;写普通人,应该写他非凡的一面。” 这应该是我需要调整的方向。发掘、深挖、提升,是需要我努力的地方。
2 、听雅尼《夜莺》,写100字以内感受。
音乐中有山高、路长、水阔、云淡,有历经繁华后的厚重,有人生暮年坐在高山之巅回忆人生的唏嘘,有诱人、热闹的烟火味,有田园、青草、牛羊的静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