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C,我的高中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会分享韩国天团组合Bigbang的各地演唱信息,然后附带一两句话:我要去,等我呀GD!
有天,CC突然私聊我,她问:“你那里离国际体育演艺中心远吗?”
我说:“有点远,怎么了?”
“我过两天要去看演唱会,想说如果离得近看完演唱会就到你那住一晚。”
“买张票花多少钱啊?”我有点好奇。
“差不多2000块。”CC平静的口吻仍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
CC在老家一个小县城里工作,薪资2000块左右,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几乎是她一个月的薪水,为了看演唱会,还要花两个半小时坐大巴从自家城市跨往另一个城市。看一场演唱会,她需要花费金钱、时间还有路途。
我没有追星的习惯,于是开始对CC购高价票去看演唱会这事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我在想,网上一大堆音乐播放器,店面出售着一张张CD、DVD,还有MP3、MP4、网络视频等等,想要听一首歌而已,为何有的人就是愿意拼了命守在电脑屏幕上秒杀高价门票,然后风尘仆仆赶去现场看演出呢?为什么人们会愿意花几百块甚至上千块钱去看一场明星演唱会?
我是到后来才问CC你为什么会想要花钱去看偶像演唱会这个问题的。
她说:我长得胖又不漂亮,在公司没多少朋友,但是去看一场演唱会,居然能在演艺中心外面排队等候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大群朋友。因为大家都喜欢着一个明星,有共同话题,这样聊着聊着就发现彼此都很合得来。你知道吗?我们甚至铺几张纸皮就坐在地面上一起喝着酒、聊着天、唱着歌,演唱会结束后大家互加了微信,到现在我们还友好联系着。
如此看来,兴许有个叫做“演唱会”的地方,使茫茫人海各处四方的我们相遇、相识、相知。
-2-
我也喜欢听陈奕迅的歌,但喜欢程度全然比不上大学时期的室友。她有“医生”同款T恤、同款帽子、同款鞋子......还记得当年陈奕迅来上海开个唱的时候,室友为了有钱买票,她专门去蛋糕店里兼职当服务员,然后又省吃俭用了一个月。等到网上售票时间开始,她紧张地守在大麦网前发疯似的点击抢票。那一次室友凭着惊人的速度秒抢了一张票,她的激动高叫声几乎响彻整栋宿舍楼,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处在亢奋状态。
我问她,这样做你觉得值得吗?她说,当然,不枉姐姐我节衣缩食一个月。
之后,看到室友着手在网上购买一些演唱会必备小物品,那时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追求,室友为自己喜欢的偶像不惜一切抢到票去看场Life Show,这跟其他人为了一个包包、一件衣服、一条项链花几千上万块购买的道理一样。只是大家喜欢的载体不同而已。所以,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事,心里想做那就去做吧,别管身边的流言蜚语。
-3-
蔡康永在一篇文中写道:亲爱的宝宝,将来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他还说他每次去现场看演唱会都好感动、好高兴。看着人们把手上喷火花的火花棒一个接一个地散布到全场,在场里挤满让人窒息的热情的时候,抽空抬头看天上的星星。
坐在观众席上,在别人的歌里听醉,流泪。亲身感受周围所有的气氛,倾听自己内心的诉说,这样的感觉应该是不能与戴上耳机听着MP3相比的。
托朋友的福,我去听了久石让&宫崎骏“天空之城”的音乐会。当晚坐在我后排的一位年轻姐姐听着听着就哭了,我给她递了张纸巾。她后来告诉我,四年前她跟父亲也听过久石让宫崎骏动漫视听交响音乐会,那时候父亲还健在,只是四年后的今天,他缺了席。她说,我来听这场音乐会,就是想找回当年与爸爸快乐的回忆。甚至今晚,我似乎还能感受到爸爸就坐在身旁,牢牢握着我的手。
有的人喜欢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片子,有的喜欢去现场看足球赛,有的喜欢去现场听演唱会,这都是我们的亲身体会,而非仅靠电视、互联网载体传达就能复制,回忆和经历都是自己的。
最后,借用康永最后一句话: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
-4-
有人看着偶像的海报,会在心中暗暗发誓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有人看到偶像的努力,也会有意无意地督促自己要向偶像学习。他们可能会努力学习不断上进,比如咬着牙减肥,去跑步,跳绳、运动,突然在某天就变得自信起来,挺着胸膛,然后买来一张演唱会入门券,带上漂亮的自己出席。喜欢的明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发光体,头顶自带光芒,吸引着他们一步步靠近。
网上流传说,人啊,你在25岁之前要极尽疯狂。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在电影院里嗷嚎大哭,酩酊大醉一次,通一个high到爆的宵,有一个随时可以甩脸给他的异性死党,还有最后一条,看一场超赞的演唱会。
我想,无论25岁前是否完成了以上7条抑或是做了其他的事,这都不是重点。也许我们只是为了向自己证明:我们的青春也曾炙烈燃烧过。
-5-
这是我不想写出来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最后一条理由。
问:你为什么会愿意花几百块甚至上千块去看一场演唱会?
答:有钱!
文字/七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