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6月23日,阅读《现代极简教育技术》P105-114
今天阅读了两个小模块: PPT的内容设计和使用插件丰富PPT的表现效果。
PPT的内容设计,阅读起来比较简单,主要是PPT里面的文字、图片和故事脚本的设计,以及PPT快闪动画的设计。
书中介绍了PPT美化大师等几种插件(常用的PPT插件有:PPT美化大师、iSlide、OneKey Tools插件、PPT动画大师、Nordri Tools、iSpring等)。使用插件看起来功能很强大,不但素材丰富,还可以一键生成、一键优化、一键去除……如果能熟练操作, PPT的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这些都属于实操的内容,只有边学边做,效果才好。回头一定要动手练一练。没有练到熟练使用,或者没有反复使用,很快就会丢掉。
这样初步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可以初步了解一下大概有什么内容,把这本书作为案头书,遇到类似的情况再来翻开书本,仔细对照着做。这样能进入实镜性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当然,如果有时间的话,练一练,用起来,再遇到类似的任务时, 就能挑选着,得心应手的使用。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
不管用什么方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照着自己的节奏走。我今天没空去练习,所以初步浏览、简单记录后就准备放一放,等有空的时候再来练习(基本上都没空,呵呵),或者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翻开书来做。如果手中正好没有这个书,那就利用前面教的搜索的方式来获取资源和方法。
二
今天紫光勇气读书会,吴校让大家用一句话总结今晚的学习时,我敲下了这样几个字——"不加评判,以问促思"。
最近我们共读的是《教学勇气》的第5章"教学于共同体中"。这两天主要围绕着一粒沙在实践、在讨论。今天又借助《关键在问》焦点讨论法进行练习提问。
《关键在问》这本书在2020年N师学院中我们有过共读跟练习。我还写了一些笔记,贴两篇,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点开看一下:
当时有学过也有练过,感觉也确实不错,但后来用得不多,并没有形成一种做事的习惯。所以当这次共读活动需要用到时,感觉很熟悉,但无法熟练运用。
当吴虹校长把我曾经的笔记分享到群中,很快就唤起了我的记忆。有记录的习惯真的不错,他能让你的行为留痕。虽然只是一些文字,但再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曾经共读的画面,共读的心情,共读的收获就像放电影一样,在你脑中闪过。可以很快跟过去做一个链接。
如果没有这些文字留痕,我们可能会忘记自己曾做过这件事,或者只是留下很模糊的印象。这算是记录的另一种作用吧。
焦点讨论法主要是通过4个层面的提问,借助提问题的方式,引导案主自行解决问题。
客观性层面(Objective):处理信息和感官的觉察;
反应性层面(Reflective):有关个人的反应和联想;
诠释性层面(Interpretive):关于意义、重要性和含义;
决定性层面(Decisional):关注解决方案
这就是我文体所写的"以问促思",为什么我加上"不加评判"呢?这要结合教练式指导来说。当你的提问带有批判性时,被提问者有时会产生情绪上的对抗,对他解决问题比较不利。当你的提问不带主观批判时, 案主更容易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更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案。
下次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也可以尝试从这4个方面自我提问。希望自己能把一些好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用起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经常练习,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想用时,才能较好地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