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理事会.教育
推荐编辑:仙灵
推荐语: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修课,在处理亲子关系中,这一课更是尤为重要。面对和孩子之间的分歧,你是否愿意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威严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你是否愿意敞开心扉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你是否愿意相信孩子并作出让步?本文作者用自己真实的育儿经历深情解读了理解,尊重,共情,沟通,懂得示弱,让我们感受到了亲子关系中温和教养的力量,温暖而又强大。
我接到班主任让煦儿参加省里亲子朗诵选拔赛通知的时候,欣喜的同时又充满了担忧。欣喜来源于老师对煦儿朗诵能力的认可,担忧是因为怕辜负了老师的厚爱和期待。
根据文件通知:这次朗诵比赛是采用层层选拔的方式,每所学校只选送一个朗诵视频作品去参加比赛。老师把如此重任交给了我们,那是对我们的信任。可是以我对煦儿的了解,他有朗诵的天赋,但是他对朗诵比赛并没有多大兴趣,况且我们还要自己选作品,要背稿子,要有感情地去表现作品内容,然后自己拍摄制作成视频。我的男孩子可能更愿意把时间用在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上,而不是如此繁杂的事情上。
果然如我所料,当我刚刚把这件事告诉煦儿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挑起这样的重担。我多希望孩子能够欢呼雀跃地去接受这样的任务,并激情满怀摩拳擦掌地去表现自己,去为班级和学校争得荣誉。一边是老师的信任,一边是孩子的心不甘情不愿,以我做了近9年煦儿妈妈的经验,面对这个颇有主见的孩子,我不能威逼利诱,不能火冒三丈,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接纳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喜好,然后温和耐心地和他沟通,他是一个固执却讲道理的孩子。
“煦儿,全班一共49名同学,老师唯独选择了你和妈妈来参加比赛,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坚定地看着小男孩的眼睛,温和地问他。“可能是觉得我们能把做好吧。可是我不想背稿子,不想一遍一遍地录视频......”小男孩显然对即将面临的繁重任务充满了排斥和抵抗情绪。
“其实妈妈也不想,那的确要花掉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越难的挑战会越有收获,一点一点的收获积累在一起就成了成长最坚实的阶梯,你会看到更宽广的天空,更美的风景。这个在你之前参加讲故事比赛时已经有所体悟了。另外,老师对你的信任是一件多难得的事情呀,我们能够回报这份信任的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去挑起重担,输赢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去做了。宝贝,妈妈给你时间去思考一下这件事,如果到明天你还是不想做,妈妈就尊重你的想法,让老师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你其他的同学。”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有些犹豫的,拒绝老师的好意绝非容易的事,但是以我对孩子的了解,我笃定他最终一定会接受这一任务。
男孩子面对我的真诚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被理解和被尊重的喜悦。
还没等到第二天,仅仅过了大约十分钟,煦儿大声地告诉我他同意了。
在做妈妈的九年里,我慢慢悟出来:接纳孩子的想法是能够进行有效交流的第一步,而真诚地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不管多小的孩子,也许他还听不懂一些道理,但是他能够用最纯真的心灵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想法的在意,而往往能够打动他们的并非是道理有多那么好,而是父母能够弯下腰来进行沟通的那份耐心,理解和尊重。这种春风化雨似的教育也许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一个愿意倾听,懂得交流,不会蛮横任性的孩子。
煦儿虽然答应了,但是朗诵的进展并非那么顺利。背诵一篇近700字的朗诵稿虽然有些枯燥,但是我们很快完成了,最难的一关是我和煦儿要面对摄像头一遍一遍地排练,眼神、动作、语调、感情都要配合得恰到好处才好,这对于连照相都很讨厌的煦儿,不得不说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
临近上交作品的那天晚上,我们连续排练了近10遍,从七点到九点,可是每一遍都有些瑕疵,不是我的表情有点问题,就是煦儿脸部或者身体做了一些小动作,或者是我和他忘词了。
煦儿开始不耐烦,但他还是忍着把情绪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到了第十一遍,煦儿的状态一直保持得很好,可是我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突然脑子一片空白—忘词了!煦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趴在沙发上大哭起来!我的心情也沮丧到了极点,烦躁到了极点,身体也万分疲倦,连续大声的朗诵让嗓子像着火了一般。这些糟糕的感受像一只巨大的魔手撕扯蹂躏着我的大脑,而煦儿毫不控制的哭声让这只魔手更加充满了邪恶的力量。
“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妈妈?中间好几次不是你出错我们早已经录好了,哭什么哭?哭能把视频录好吗?”我想冲着哭个不停的煦儿把这些话吼出来。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个坏情绪占据上风的坏小人,露着狰狞的面孔怂恿着我。
“不,你是妈妈,你有的感觉他比你还要强烈数倍,互相指责只会让局面刚糟。你是要解决问题,不是冲着这么小的人儿发泄情绪,你该对自己的坏情绪负责,不是让孩子来承担,引起你糟糕感受的不是孩子,是你自己不够淡定,从容,一定要保持冷静!”一个理智的小人蔑视着那个坏小人,理直气壮地谴责他的气急败坏,他的慌不择路。
我被两个小人撕扯着!走进书房,闭眼睛,深呼吸,理智的小人最终赢了。
我走出书房,拥抱着泣不成声的煦儿。一个晚上,他最爱的书没看,最喜欢的玩具没玩,最爱的零食也没吃,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排练上,内心该有多着急多委屈啊!这样站在他的角度上想着,我的情绪开始慢慢平复,而他也在我无声且有力的拥抱里渐渐停止了哭声。
“妈妈,能明天再录吗?我们都累了,再录也不会有好的状态了。”煦儿睁着红红的眼睛看着我。
“行,就明天晚上,也来得及。儿子,谢谢你的努力,今天我们俩都有很大的进步,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了。妈妈有几遍做得也不好,你能原谅妈妈吗?”
“妈妈,我也不是一直都好,好几次都是因为我才没录好。”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用尊重换来了尊重,用理解换来了理解,这比获奖还让我欣慰。
很多时候,父母都自以为自己比孩子更强大,比孩子懂得更多,自己的经验和想法都是正确的,于是在孩子面前不自觉地就表现得像一个完美的强者,疲惫地扮演着威严的王者,小到今天要穿什么衣服,大到孩子的人生方向选择,事事都想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进行,忽视了孩子做为一个独立的人对平等、理解和尊重的需求。而这个弱小的“子民”必须百分之百的服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否则就要连吼带叫甚至拳脚相向来给这份自以为是的威严加上更多的砝码,以确保自己在一场一场的权力之争中永远保持赢家的地位,维护“王者”的威仪。
然而,久而久之,换来的一定是疏离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厌倦和抵抗,甚至是逃离。父母懂得示弱,愿意倾听和理解,在孩子往前迈一步的时候往后退出来一步,换来的一定是更多的理解,体贴和越来越亲密的亲子关系。
第二天晚上,我和煦儿怀着愉悦饱满的心情终于把视频录到了我们自认为最完美的状态。隔了几天,班主任通知我我和煦儿的亲子朗诵视频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一等奖,被学校选送出去参加全市评选。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煦儿时,小男孩噌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地跑过来抱着我,狠狠地亲了亲我的脸。
我不知道我们的作品能否有幸被选送参加省级评选,于我而言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最珍贵美好的收获:在这次艰难的挑战里,我们没有被彼此的坏情绪左右和打倒,我们更懂得了在困难的事情面前,温暖的爱,真诚的接纳,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温和的沟通是披荆斩棘的法宝。它让孩子对我又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给他增加了更多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也给了我们勇敢往前迈出一步的力量,让我们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这,就是温和教养的力量。(本文首发于《莫愁.家庭教育》杂志2021年11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