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作者: 愉悦百味 | 来源:发表于2023-07-08 23:39 被阅读0次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2期“假”专题活动)

    木兰诗有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呀,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混合在一起,让人很难分辨其真假。即便能够分辨真假,却也要做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定。

    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国君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大将军,领兵攻打赵国。庞涓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打的赵国节节败退。最后,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双方战守年余,赵国国内消耗巨大,快要坚持不住了。于是,便以丰厚的报酬,求救于齐国。齐国国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并且赵国还会给丰厚的报酬,便答应了赵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去营救赵国。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大将军田忌准备直趋邯郸,用里应外合的方法打败魏军。但军师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于是,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因此他们的国都一定是空虚的,我们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魏军疲惫和疏于防范,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设下埋伏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这样就解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也是诸多人参考研究的三十六计中重要的一计。

    有人说:“庞涓是魏国大将,战功无数,就连这么简单声东击西的计策都无法识别,有愧于魏惠王封他为大将军之职。”

    其实不然,庞涓确实有才能,但和孙膑比,却棋差一着。如果齐国使用大将军田忌的计策,将不会对魏国及军队带来实际性的伤害。但孙膑使用围魏救赵的计策,抓住了攻有所必救的要点,使得庞涓没有选择。假设知道齐军只是围困魏国国都大梁。因此,不撤军回援,那么,齐国就将真的下令攻打大梁,这个后果是庞涓承担不起的。但撤军回援,便就中了齐国围魏救赵的计策。所以,假的也是真的,真的也是假的。结果都是要撤军回援。声东击西也是一样,不管对方是否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就是要分兵就应对。要不然,假设知道对方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策,不使用分兵的方法,结果就是“声东打东”了。如果分兵应对,结果就是中了“声东击西”的计策。

    当我们贬低庞涓时,有没有设身处地的想,如果当时是我们,我们应该怎么选?或者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这个难题时,我们又怎么选?围魏救赵,看似是一个死局,但何尝没有破解之法?声东击西,也可以用“将计就计”来化解。

    在三国时期,曹操率军攻打南阳张绣,张绣势单力薄先输一阵,只好高挂免战牌,躲在城中不出来,以此来消耗曹操。曹操发现南阳城东南角最为薄弱,打算以这里为突破口。于是,他便安排少量军马在城西北角大造声势,让人觉得曹操要从这里攻城。暗地里,却让大部分军马在城东南角准备攻城器具。但是,曹操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声东击西之计,被张绣的谋士贾诩识破了,并建议张绣将计就计。让城中百姓穿上士兵衣服盔甲在城西北角驻守,并告知百姓,如果曹军真的攻城,则立马点火为号,并做出一副已经中计了的样子,同时把精锐部队隐藏在城东南角,伺机埋伏曹操的军队。曹操觉得时机成熟后,白天带兵从西北角攻城,到了晚上便让精锐士卒从城东南角攻城。当曹军爬上城头时,张绣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并杀退了强大的曹军。

    此战,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攻打张绣,却被张绣以将计就计之计打了一个反击。曹操此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张绣这边有人识别了曹操的计策,并西北角和东南角都有布属防御,只是精锐部队埋伏在东南角。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面对这些扑朔迷离,黑白混合,真相假相难以分辨时,或者能分辨,却很难决定时,我们更应该沉着冷静,更应该小心翼翼,并认真思考,权衡利弊,只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优势和劣势也许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假的可以当真的用,真的可以当假的用,优势和劣势也将随意转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md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