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之难,在魏国、韩国和齐国的对弈中,齐国能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并非一支独大,而是通过计谋促成了这一切!
在这其中,田臣思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
当魏国用雄兵气势汹汹的进攻韩国的南梁的时候,韩国知道自己的势力,是很难与魏国相抗衡的,迫于无奈,便向齐国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希望能够得到齐国的及时的救助。
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 《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权衡利弊以后,知道一旦魏国攻占了韩国,那么魏国的势力就会更加的庞大,到了那是就更不容易遏制了。所以,救助韩国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
但是怎么救,却让齐威王无法真正的释怀,无法寻到一条绝佳的途径。
当齐威王召集大臣商量这个问题的时候,张丐和田臣思的意见又是截然相反。
其中张丐的分析,也是入情入理的,按照张丐的想法,及早发兵救助韩国,是理所当然的。
张丐的理由其实也是很简单的:
韩国的南梁现在一定是遭受了重创,否则,韩国是不会低声下气来求助齐国的;
一旦南梁被魏国拿下了,魏国自然畏惧于魏国,那样韩国就会投靠魏国的,所以,齐国要及早发兵,趁魏国还没有攻下南梁之际。
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 《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感觉张丐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便要发兵。
这时 ,另外一位大臣站了出来,他就是田臣思,说了一番自己的见解,让齐威王心悦诚服,改变了自己的主张。
晚发兵救助韩国,这样既可以让自己费力能讨到好处,还能保存自己的有生的力量。
田臣思晚发兵救助韩国,是讲究方法的,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其实田臣思分析的很到位:
如果现在立即发兵救助韩国,那么我们的作用,充其量是为韩国去堵枪眼,那样魏国一定是很仇视齐国的,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既然魏国敢进攻南梁,一定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志在必得的,而且魏国的士气一定很盛的,我们跟他拼命,就是胜利了,损失也是很严重的。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就是增强韩国的信心,让韩国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继续和魏国抵抗,我们私下了和韩国建立良好的邦交,这样,韩国在和魏国对阵的时候,心里有底气。
齐国只要静观事态的发展,等到韩国的军队力不能支的时候,必然会向齐国求救,而反观魏国呢?
接连的征战,魏国的军队一定是很疲惫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齐国突然发动袭击,那样魏国一定是会溃败的。
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
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
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
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战国策·齐策一》
田臣思的思想是很有深度的,得到齐威王的认可,便和韩国的使者说明了,齐国意欲和韩国结为邦交的意愿,并让使者立即返回韩国,向韩王说明这一切。
韩国认为既然齐国和自己结为了邦交,是一定会出兵相救的。于是就和魏军接连打了五次仗,但是,这五次仗,韩国一次也没有胜利。
于是韩国再次向齐国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齐威王感觉时机已经到了,便向魏国发起冲锋的号角,已经疲惫的魏军如何能抵挡得住,如脱缰般野马的齐军,魏军在齐军犀利的进攻之下,很快就在马陵将魏军击败了。
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愬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 《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雪中送炭的做法,让韩国感受到了齐国诚心。殊不知,如很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参考文献:《战国策·齐策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