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一个无动于衷的丧礼

作者: 黄青海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22:02 被阅读198次

    1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句话是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的开头。朋友汉成在看完这部小说后,印象深刻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开头。

    他跟我说:“妈妈的死,那么重要的事情,‘我’都把日期搞混或者不清楚。这到底是有多荒诞和讽刺。”荒诞吗?我想对于小说中的默尔索来说正常不过。

    几天前,我心血来潮找了份书单给汉成,让他和我一起共同经典书籍。因为自己状态一直处于萎靡状态,希望与人交流,会坚持下来。

    书单中多数是外国作品,不乏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他看了一下,说:“《百年孤独》,我一直看不下去,也看不懂。”我说:“这个难读的,我们放到最后来读,先读薄一点的。那就选加缪的《局外人》吧!”他就答应了。当时,我选《局外人》一来是觉得不厚,二来是书名吸引我,有时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有许多事冷眼旁观。

    大概十天左右吧,汉成就读完了,还写了四千多字的读书笔记。我也看完了,加缪的文字很流畅,我能看得下去,但结果我并没有什么体会。

    我之前跟他说了,看完书要约见面聊聊。见面时,他显得很热情,应该说他一直热衷于谈论文学写作方面的。我则表现得平淡,虽然我一直也说喜欢文学。他说:“默尔索否定了神灵、上帝等一切幻想,不崇拜任何精神偶像。他更坚信自己的意志。”我说:“坚信自己的人,相对于外界也许就是局外人。”后来,他接着谈他从《局外人》中看到的写作手法,我则没怎么听。

    晚上十点多,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你嫲嫲快要死了,明天吧!或许两三天后……”

    2

    我母亲口中说的嫲嫲指的是外婆,我们那里是这样叫的。那我嫲嫲快要死了,我该怎么做?应该快点回去见她最后一面。可我还有工作,需要去请假。那就快去请假。可当时还是周末,要星期一才能请假。那就星期一请假,星期二回去,晚上去见嫲嫲一面。

    我就是这样非常有逻辑地与母亲谈话。她同意了。她说你嫲嫲应该还能撑多几天的。从她口中,我没意识到要我马上回去的迫切。我就没那么在意。

    第二天早上八点,表妹发微信让我快点回去。我说我明天请假,后天就回去。她又说:“嫲嫲,可能熬不过今晚了。你还是早点回来吧!”这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是否应该提前一天,星期一就回呢。我没有回复她了。

    九点左右,犹豫不决的我打电话给母亲说出表妹的担忧。她说:“听医生说输液还能再活几天。你能早点来就早点吧!其他亲戚都连夜回来了,就剩你这个外孙了。”我说:“那好,我等一下就打电话去请假。这种事请假,是无法拒绝的。明天星期一就回去。”

    我所在公司请假好麻烦,要一层层地请示。我分别跟我的项目经理、公司总监和行政请示。项目经理说:“可以,我这边没问题,你要跟总监和行政报备。”总监不接我电话,也不回我短信。行政说:“你这事发突然,就发一封电子邮件给你的项目经理和总监说明情况就好。”我就上网搜索一下,请丧假的请假单来复制黏贴,改动姓名日期后就发过去了。

    其实,当项目经理批准了,我就已决定要买星期一的票回去了。反正当时我的工作又不是紧急和重要,而且我的理由也是相当充分的。买好票,我打电话跟我母亲说我回去的时间。她就说她要去打扫好我的房间,毕竟都大半年没人住了。

    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还有大半天时间要过。原本就已和朋友约好了要出去玩,那就照常进行吧。远在他乡的我又不能做什么。不过,游玩的过程并没有自己预想中好玩,一直在骑自行车,骑得我屁股都痛了。其间,我也会想我这样是否不对,应该表现出悲伤的状态。可我情绪是波澜不惊的。

    六点时,父亲打电话问我回家时间,我说回到家要八点多了。他就让我再提前一点,嫲嫲的病情不容乐观了。我说好的。我就去把火车票退了,改成了早上的大巴票,回到家要三点多。

    晚上当我收拾好行李,刷一下朋友圈,看到老姐发的信息。她写道:“我的嫲嫲去世了,愿她在天堂没有病痛。”并附上一张之前嫲嫲的照片。唉,我赶不上见嫲嫲的最后一面了。

    3.

    在一张黑褐色的沙发上,坐着一个老人。她双手平放在沙发的两侧,身子由沙发靠背撑着,双目闭着,显得疲惫乏力。她瘦了,颧骨都凸显出来,脸上皮肤干瘪着。这副模样真让人心疼。

    我坐在回家的大巴上,看着老姐之前发给我的嫲嫲的照片。那是一个月前了,当时嫲嫲吃不进东西,吃了就会吐出来,只能喝点稀粥,所以身子日渐消瘦。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是很惊讶的。凝视许久,也会禁不住留下几滴眼泪。想着国庆放假回家就去看望她。我还打电话跟母亲说:“嫲嫲如今身体不好,就不要去跟她争吵了。”母亲说会的,虽然语气中带着不情愿。

    手机铃声响起,让我转移了注意力。公司行政打来电话,她说:“你是不是在车上了?”我说:“是的。有事吗?”她试图调整一下语气,显得和缓点说:“有件事要跟你说一下,就是本来你这周工作完成并不好,想给你一周再试试,但你现在家里发生这样的事,又请假一周。这样只能辞退你了。你回家安心处理事情吧。”我平静地说好的,然后就挂掉了。

    就这样,在回家奔丧的路上,我失业了。也不怎么伤心,因为我正预备着辞职呢!

    下午三点左右,我回到家。因为办理丧事,父亲也没去工作了。原本他还想来接我,但我选择自己从下车地点走回家。见到母亲后,就问嫲嫲的事什么情况。她眉飞色舞地说:“你嫲嫲别人都表扬她,能撑到这个时候。舅舅家搬新家后,她的病情才恶化的。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他。”我想讲究忌讳这是我们村里人比较在意的吧。

    我在洗澡时,她又说:“等一下五点左右就过去祠堂那边,丧事在那里办。”我穿好衣服,正要去桌子上拿手机。她指了指抽屉说:“里面有一个红包,那是你嫲嫲留给你的两百元。昨天她好像预示到自己就要死了,让我们把藏起来的钱找出来。就九千元,分成几份给了我们,还有孙子们。她对我还是好呀,最后给我的是最多的。”我说:“那就好。”

    差不多时间了,父亲骑摩托载着母亲去了祠堂那边,我则自己骑自行车过去。到了那里,周围环境让我眼前一亮。矮小的平房后面赫然矗立着几栋高楼,有的已经建好了,就等着别人住进了,有的还在建设中,旁边的机器隆隆作响。原本破旧的祠堂也焕然一新了,地面也不再崎岖不堪。母亲说:“这又是刚好,如果在前几天,这都还在施工呢!”

    祠堂门口,一些叔叔伯伯婶婶坐在木头长椅上,聊着家长里短。我来到祠堂门前,遇到了二十年不见的亲戚。那是我大舅妈和她的孩子们。我是认不出来的,是我爸带我认的。他们当年因为欠人钱逃到外面去躲债,孩子两三岁就跟着背井离乡了。所以她的儿子说家乡话,我都听着怪怪的。

    没聊几句,我就进到祠堂里,找个角落坐着。我来也没啥事,就等着吃晚饭。丧事会办三天,三天里亲戚都到祠堂这边吃饭。我坐在那里,感受不到悲伤的气氛,其他人就像平时一样聚在一起聊天。时不时,父亲就让我认一认某个亲戚,叫声老叔老婶。我叫完,就继续坐着。

    吃饭时,我们一家人坐一起。饭菜不错,鱼虾蟹,鸡腿鹅腿。吃完饭,我就回家了。

    4.

    嫲嫲是信主耶稣的。母亲就常说她不入俗。因此,她的丧事所遵循的流程也不跟我们村里的习俗。

    灵堂的装扮就不太一样。祠堂的门上贴的对联是诸如“肉本土成宜返土,灵由天赐必归天”“朝闻道夕死可矣,信救主永生宜然”。祠堂里面墙上挂着一张幕布,上面绣着荣归天国,字下面是一个红十字架,红十字架下面是嫲嫲的遗像。灵堂右侧是一个遗体存放柜,跟棺材一样大小,但不是木质的。

    当我看着祠堂中间嫲嫲的遗像,情绪有了些许波动。照片中的她还是容光焕发的,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死去的人。一个立体的人,变为一个平面的人,总会给人一种恍惚感,这一切竟然是真的。那个过年还在催我快找个女朋友的人,竟然就不能再催了,没了生气了。

    “……女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一直都在神的关怀中……”牧师开始念这个流程该有的台词了,底下还有教会的朋友来读圣诗。我们家属则披麻戴孝地坐在一边听着牧师讲话。这个流程是瞻仰遗像。当然,我说的不准确,我只是根据接下来要做的事来判断的。

    牧师念完了,我们就都站起来,准备瞻仰遗像。按照辈分和男女的顺序,形成一队走到那个遗体存放柜旁看一眼。过程很安静,前面的人就静静地看一眼,然后走到另一边。我并没有看到他们流泪,不能说面无表情,那是一种低沉的表情,但不够悲伤。

    我以为我是不会哭的,但当我看到嫲嫲的遗体时就有眼泪流了下来。同时,我是有被吓到的瞬间。遗体呈现出来的样子十分吓人,犹如一个毫无水分的人,瘦削,干瘪。一个活人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想我流泪是因为看到生死的差异之大,我可以想象嫲嫲生前是不好受的。

    “我妈呀我妈呀——”一声声哭喊,来自在我后面的女人们。其中有的是假哭,就只是喊几声,有的是真哭,非常激动,撕心裂肺的样子。其中,我妈和小舅妈就是后者。我感到惊讶,因为情绪变化太大,刚才她们还很平静。不过,走完一圈后,她们也能很快地收住哭声,就像一切没发生似的。

    接下来,是把遗体装进棺材。我的长辈们四五个人一起将嫲嫲从遗体存放柜中抬起,然后放进棺材,再将它装进一个透明塑料袋,最后盖上棺盖,封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处理遗体的状态,就如在处理一样平常事物一样,不带一点情感,迅速,流畅。

    好了,尸体放进棺材,就等明天出殡了。

    5.

    “很遗憾,我外婆病重过世,不能去参加你的婚礼了。”

    “嗯,知道了。”

    这是我和一个女性朋友的微信对话。原以为会得到类似“真不幸”“节哀顺变”的安慰,对方的回答虽出乎意料,但我还能接受。因为我并不需要什么安慰。我也想说真巧,我原本就不太想参加婚礼,还不知该如何拒绝呢!不过,我不是针对她的婚礼,只是参加两次别人的婚礼之后总觉得没意思。

    节哀顺变,这词对我来说似乎没那么真实,只适合在影视剧中使用。在嫲嫲出殡的这一天,周围人并没有悲伤需要抑制,倒是很好地顺应变故。

    七点我们就到了祠堂吃早餐,吃完就走出殡流程。棺材抬到祠堂外面的空地上,我们家属在棺材左侧面对它坐着,牧师在棺材前面主持,棺材后面是教会的朋友。牧师讲了很多,主要还是关于信仰方面的,这俨然就是他的布道现场。其中,有一个环节,让大舅去致辞。他拿着纸照着念,手一直在抖。说的内容就是一些感谢教会的话。

    最后一个流程就是,送嫲嫲棺材出去。一个长辈念完了队列安排,但大家并不知如何行动。长辈就又念一次,一样一样指出来,让我们跟着去。当要移动棺材时,母亲就扑到上面嚎啕大哭,小舅妈也跟着哭,其他女人就跟着假哭。她们就这样哭着走出去。

    无论是瞻仰遗体,还是出殡时,哭的人都是女人,男人都是不会哭的。母亲之前还说有人的女儿如果不会哭,都要把她打哭了。这才符合规矩。母亲看到电视节目上有人感动落泪时,她总说她父母死了,会这样哭那才要表扬呢。

    看着队列出发,我原本还想要那花环什么的,可是上去晚了,被其他亲戚拿了,就没我事了。我就牵着我两个小外甥的手跟着走。

    这一队列从祠堂走出去,走到村外的大路上。路上,锣鼓喧天,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俨然这成了一场表演,当然,我小时候也这样看了不少表演。刚出祠堂,在一个路口,有一个人在派东西。我走近时,他给我一包中华牌香烟。我拿了,就给一旁的外甥拿着。他们两个小孩都不懂我们这些成人在干嘛,就知道吃吃喝喝,玩玩具。我们该有的沉重心情,他们不会理解。

    到了大路,棺材被一辆殡仪馆的汽车接走,只有几个长辈跟着去,其他人就走回祠堂。再回到祠堂,门上的对联都换了,换成了红纸黑字的喜庆的对联。灵堂的摆设也都撤掉了,一切回归原样。

    我们这些或亲或疏的亲戚朋友再一次吃一顿午餐就各自回家了,也不知何时会再见,见面是否会认得。

    6.

    过了几天,我写了关于《局外人》的读后感。

    书中默尔索本人所展现出来的无动于衷。当两次被问及是否要打开棺木看看母亲时,他说不想;在母亲的遗体前抽烟并喝咖啡;搞不清楚母亲的年龄等等。这样的表现不正常,那是用理性分析来说的。但事实上,许多人就是这样呢

    应该发生的在丧事中嚎啕大哭,就是不会发生。《局外人》的结局是法庭根据默尔索之前的行为把他判断成一个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魔鬼。可我们知道他并不是这样的。

    加缪说,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无理性沉默,就像是无动于衷。人的异化,就是从情绪这边开始吧!有人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可是,转念一想,能不能不要有这种力量呢!

    “你都在写些什么呢?你有没有什么打算的,整天看书有啥意义呢?对了,你要不回家考公务员吧!”母亲又开始唠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476a16844b6d:当有一天,你的生死在朋友,亲属甚至儿孙心中都不再重要的时候,无论你是否活着,其实你已经死了。
        黄青海: @梨园子弟 是呀!
      • 素心成长: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
        黄青海: @白素心 余华写的是人一生的磨难,让人心疼!
      • 朵朵鱼:在老人的离世前,大家都已经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当真正离世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悲痛,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当然一般书里写的哭得撕心裂肺也是真实的,只是这个过程持续很短。
        黄青海: @朵朵鱼 嗯嗯,有这样的原因。
      • 帝天宇:加油
        黄青海: @帝天宇 😂好的

      本文标题:我参加了一个无动于衷的丧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rg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