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Timeline技术
原文简述:
Timeline指用户发布的信息按照时间自然排序,信息会像流水一样出现在用户面前,这个页面就是Timeline。人们在社交网络中关注的任何节点都代表了对其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的期待,但人们还是会犯错误或被误导,关注一些无聊的账号。如何减少用户被低质无效的信息打扰非常重要,因此,基于Timeline的管理技术,将会是未来社交网络的技术大难题。
2017年9月的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到目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人们关注的所有节点仍以Timeline的展现,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都是这样。随之带来的结果是,这个模块的用户活跃度越来越低,你还经常看微博所关注用户的Feeds流吗?甚至随着加的好友越来越多,连朋友圈我们都没时间一次性刷完了。目前来看,个性化推荐倒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平台将浩如烟海的内容(不管是关注还是未关注)根据用户兴趣拉倒用户面前,人们关注的账号只是一个留存以备随时查询而已。但如果长久推荐的内容都是用户不感兴趣,那么用户很容易离开,因此,现在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的大数据建模准确与否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信息都推到用户面前不行,推荐的内容用户不敢兴趣也不行,如今信息和内容的指数级增加对社交平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07 从Twitter到Card
原文简述:
Cards指在一个类似名片大小(也就是微博信息大小)的空间中,图文混排、视频、购物、游戏等,甚至是个性化的按钮都可以在其中呈现,信息的表现形态完全交给了发布者。Twitter发明的140字表达方式将会一去不复返,丰富的信息表达方式才会使社交网络变得越来越性感越好玩,在未来,Rich Feeds 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社交网络的选择,信息本身的演进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2017年9月的回答: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手机百度等的Feeds流是对这个猜想的最好证明。信息就是一切,甚至就是应用和服务本身。内容有图、文、音、视四种表现形式,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基于这四种形式传播的,在未来,谁能将这四种内容形式利用好,就能引导用户制造优质性感的内容。
08 自动播放的Feeds
原文简述:
无论是拉的网络(微博),还是推的网络(微信),当时的Feeds(信息)都是等待播放的状态,而不是自动播放。作者认为,用户都是懒的,希望更加简单的使用信息,因此预测未来的社交网络不需要人们去触动播放按钮。
2017年9月的回答:我们不能轻易地断定这个猜想的正确与否,新浪微博、Instagram等产品的Feeds(信息)都是自动播放,也仍有很多产品没有采用此种设计,如今日头条等。自动播放的Feeds确实能比不自动播放的Feeds更能快速抓住用户注意力,从新浪微博将短视频的入口放在“发现”这个最大活跃度的模块下,可见自动播放的Feeds对于新浪微博的战略意义。我原认为今日头条的“西瓜视频”模块也会采用自动播放的Feeds,但至今仍未改变,使我疑惑不解。关于,Feeds未来的播放形式,我不敢妄下断言,如果各位读者有独特的观点,欢迎不吝赐教地在评论区留言。
09 Feeds(Cards)国际标准化组织
原文简述:
对于不同社交网络信息互相分享时可能碰到的格式不统一问题,作者认为,就像HTML定义Page一样,关于定义Cards的标准问题,未来或许会在几大社交网络间产生一场巨大的博弈和谈判。
2017年9月的回答:这个问题好像现在也没有解决的很好,新浪微博的不少视频分享到微信,有些时候不能打开。我认为,Cards的标准统一问题是早晚的事情。
10 从媒体形态走向生活形态
原文简述:
Follow所代表的信任机制,首先兴起于重组内容。作者认为在信息的进化下,购物和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美丽说的发展,证明了Follow机制所形成的购物社区在中国是可行的。作者预测,未来的互联网产品,多在强调也最终会走向生活化。
2017年9月的回答:
上图截自于微博签约自媒体天才小熊猫的一条博文下的粉丝评论,这一条给马桶打广告的软文共获得9w+转发、1w+评论、5w+点赞。粉丝们的评论调性基本如上,轻松、愉快、调侃,没有任何不满,还有很多这样的自媒体大号。
购物和服务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推荐给合适的人,便不会引起用户反感,相反,用户还会Follow你。”广告即内容,推荐即服务“是现在众多企业所追求的,并且也是未来广告的趋势。
11 社交网络的互相大分享
原文简述:
随着社交网络的极端丰富多彩,用户要分享一段内容,需要在一个极其庞大的列表中做选择,加上各种Feeds的格式不统一,增加了内容分享的许多障碍。作者认为,在未来会出现一个中间的分享服务,提供各种Feeds的输入和输出,这个服务将会内置到各个社交网络中去。用户登录,就会知道还有哪些其他社交网络,这样无须面对一个庞大的选择列表。
2017年9月的回答:从现在的产品来看,笔者并未发现这样的工具,用户依旧是从各个社交App进入发布内容,只不过可能不会每一个App都注册一个账号,而是通过微信、QQ、新浪微博等账号登陆。我认为,这种趋势会保持不变,不会如徐志斌先生所说,出现一个中间的分享服务,提供各种Feeds的输入和输出。
12 大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原文简述:
社交网络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数量最庞大的信息量,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蕴藏着怎样的改变世界的力量?作者认为,在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将成为社交网络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且不同平台间的不同数据的对接和融合将成为趋势。
2017年9月的回答:柯布道格拉斯函数【Y=a^x*b^(1-x)】,指出了劳动力、资本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未来,数据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会成为生产函数重要的输入。谁能利用好数据,将为用户带来非常大的价值,这将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各巨头公司的角逐领域。京腾、京条项目为京东带来的业务增长是很好的证明。
13 五公里网络的兴起
原文简述:
当时微信推出的“附件的人”功能推动着1公里内的陌生人成为核心。作者认为“附近的事”可能推动“最后五公里”成为下一个崛起的商业重点,商家、餐饮、美发师、好的家教与家政、好的牙医等,会推动着专门的“五公里应用”兴起,甚至可能成为社交生活网络的标配。
2017年9月的回答:从现在的社交产品来看,基于地理位置的功都确实已经成为标配。陌陌、一直播、新浪微博、秒拍、美拍......,但凡是社交产品,都会有附近的人相关功能。但并没有如作者所说,成为社交生活网络的标配。至少现在来看,附近的人功能的活跃度应该不是很高。
14 社交网络的大分裂
原文简述:
作者认为在手机时代,小小的屏幕下,单一的社交网络根本无法满足无比复杂的关系脉络。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寻找专门为自己打造的社交网络。在未来,微博、微信、QQ空间大一统社交网络的时代也将很快被打破,平均每个用户关注4~5个社交网络将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
2017年9月的回答:微博、微信、QQ空间大一统社交网络的时代虽未被打破,但这几年在各个垂直领域都演化出了不同的社交产品。短视频、直播、图片社交、校园社交、职场社交、00后社交......各个场景都有对应的产品,想看直播了去一直播、想看短视频了去秒拍、想看公司爆料了去脉脉、想看薛之谦事件最新进展了去新浪微博,每一个对应的场景都有产品满足我们。我们关注的社交网络已经远远不只4~5个了。
预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