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长育儿思维专题婚姻育儿今日看点
父母需警惕:你干的越多孩子可能越不领情| 教育征文

父母需警惕:你干的越多孩子可能越不领情| 教育征文

作者: 爱听故事的二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16-12-06 03:16 被阅读863次
    水与火的美

    这几天比较忙,没时间沉下来。昨天收到一位微信朋友发来消息问我。

    她:你好,在吗!

    我:在

    她:我看你在文章中提到,要爱孩子,那么究竟怎样才算爱呢!

    我:你怎么认为?

    她:我每天为孩子洗衣服,打扫卫生,管吃管穿,我究竟要怎样才算爱孩子。

    我:怎么了,可以说说吗

    她:我爱我的孩子,我可以为孩子作出任何付出。我为了孩子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我为了孩子没有时间出门旅游,我为了孩子,已经很少和朋友聚会了。我每天管她吃,管她住,给她报兴趣班,可我发现孩子根本不领情。

    和谐美

    我当时正在忙,后面的话题没有再深入进去。可就爱孩子这个话题,我想多说一些,事实上我在现实生活中见了很多母亲,抱怨为孩子怎么样的付出,却发现孩子根本不领情,感觉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爱是不对称的,付出太多,得到孩子爱的回馈却很少,有时候做的越多,孩子越不领情,认为大人这么做是应该的。

    在说这个主题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爱,百度百科里对爱的定义是: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例如爱慕,爱情等。对于这个定义我无从解释,我也无法给爱定义。爱是人内心一种神秘的现象,爱是一种努力,爱是一种付出等等,任何概念性的东西,都不足以定义爱。我今天也没法给它定义,我只能根据我的思考,说一些我认为的爱,还有一些我认为不是爱的爱。

    1.不是所有的爱都是真正的爱

    长期以来,我对“爱”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最常见的就是把男女恋爱当成爱,特别是男女相爱后,往往会互相表白“我爱你”之类的。我一度把它当成是伟大的爱,特别是处于青春期时我苦苦寻觅,再加上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无不对此大写特写,把各种男欢女爱写的是淋漓尽致,入木十分。

    但其实心理学界认为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欲望而已。陷入爱河,会产生于性有关的欲望。人们之所以陷入爱河,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有性的冲动,这个事实哪怕再道貌岸然的君子也不得不承认,他会尴尬的说这是人的本性。

    陷入爱河这个爱的过程往往也不长久,现实中有太多的情侣爱的时候死去活来,甚至为了对方愿意做出任何牺牲,仿佛生活中没了对方,单独就没法活了似得。但最终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当这段激情过后,最终会回归平静,有的甚至会分崩离析,更甚者因爱生恨,反目成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就如同美好的欢聚终究要由欢乐到寂寞,鲜艳的玫瑰花,即使再美也有凋零的一天。何况它代表的爱情!

    要了解爱的本质,我们最好先了解心理学上的“自我界限”。自我界限是一种意识,是指人们意识到自己与其它人或者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也意识到自己与别的人或者事物是相互独立的。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伴随我们一生。

    有的人把自我界限当成一种保护伞,不愿意扩展,愿意永远的活在自我界限中。比如那些性格很孤僻的人,他们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活在自我界限中,享受孤独和寂寞反而给他们安全感。但我们大多人还是渴望摆脱孤独,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

    “陷入爱河”就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是我们的意识和恋人的意识合二为一。我们冲出自己的自我界限牢笼,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势不可挡的冲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难以言喻的欣喜,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生命中的那个她,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和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我们仿佛又找到了幼年不懂社会艰难,天真烂漫的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觉得自己强大有力,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们相爱的人结合在一块。为了相爱的人,我们愿意付出任何努力,甚至认为会一直这样爱下去。陷入爱河,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永恒的”,正是这种幻觉,让我们心甘情愿的步入婚姻的陷阱,推动了家庭的建立和人类延续的伟大工程。

    压抑的美

    2.真正的爱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但我们其实不知道,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力量,婚后日常的琐事和难题,会使我们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例如男人渴望性爱,女人却因为心情不好而决绝;女人想要看电影,男人却想着打游戏;女人想着买名贵的衣服,男人却想着攒钱买房子等等。双方在长久的日常生活中都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和对方融合在一块。彼此的欲望、爱好和想法都相去甚远,好像也没办法缩小。于是两个彼此相融的自我界限,从新各自收拢,又成为各自独立的个体。爱情也就这样没了。结局要么是形单影只,要么勉强磕磕绊绊的凑活过日子。

    若想避免这种情形,两个人必须安静下来,认清现实,学会什么是真爱了。情侣陷入爱河只是原始欲望的支配,是人类遗传基因觉醒后本能的驱动,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相反,当情侣认清现实,回归理性后才可能真正的相爱。我原来把这种真爱叫做感动。

    前几年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感动的力量,在文章中我认为:

    夫妻双方只有感动于彼此为对方的付出才能真正的让家庭持久。

    可现在我想说的是,真爱并不单单是感动,真爱的基础也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真爱是出于主观意愿,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的结果。当情侣或者夫妻过了热恋回归理性后仍然愿意为对方着想,这种主动选择的结果才是真爱的开始。也是在选择的这一刻,自我界限延伸到对方的那一端,彼此为对方考虑,去掉了欲望的支配才是真爱。在爱的过程中,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包容,彼此互相促进对方心智的成长。

    因此有人戏言“幸福的家庭却几乎是一样的,而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有爱的家庭。
    爱不是被动的付出,爱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爱自己也爱另一半,爱是一种需要不断努力的、长期的、渐进的心智成熟的过程。
    安静美

    3.真正的爱是全身心的关注和洞察

    同样的道理,引申到家庭教育中的“爱孩子”同样适用。爱孩子也不是父母被动的付出,不是父母被逼迫的义务,不是父母看似劳累的为孩子做饭洗衣。

    爱孩子是父母主动选择的结果,必须是父母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必须要父母对孩子持续用心的关注和洞察,使爱的对象孩子得到成长。成长不单单是生物意义的,更多是是心智的成熟。

    唯有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才是实现爱的有效方式。否则就会出现:你看似爱孩子,为爱子做了很多,可能只是行为上的,没有投入足够的心力。

    没有心力的投入,往往可能是溺爱,而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溺爱不能帮助孩子的心智成长。溺爱,往往养成孩子骄纵的习惯,包办似的溺爱,更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心智没有得到成长,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也没有成就引起的快乐,更习惯于父母的付出。对于已经习惯的东西,孩子不领情也就不奇怪了。

    相反,真正的爱孩子的父母,行为上并不需要做的太多,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帮助,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他们对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剥夺成长;他们对孩子投去更多的是审视,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肯定;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树立成长的信念,而不是担心孩子的肩膀过于瘦小。

    在生活中,他们同孩子有合理的争吵,有友爱的帮扶,有痛苦的挣扎,有每次尝试后的喜悦。孩子的每次成长他们打心底高兴,孩子一切的不足,他们心里也洞若观火,怎样更好帮助孩子的成长,是他们最深的思索。在孩子得到成长后,孩子的行为又反馈给父母,彼此互相影响,共同心智成长。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
    水天一色

    编后语:今晚的分享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帮助孩子心智成长。(明晚继续)


    END:

    大家好,我是王明元。家长育儿思维专题主编。
    我生活在古都西安,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灵魂服务者。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需警惕:你干的越多孩子可能越不领情| 教育征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wlmttx.html